挑戰引力 美國太空產業重生路

《挑戰引力:我如何改革NASA、開啓太空新時代》(時報出版)

大家喜歡把所謂的「億萬富豪間的太空競賽」拿來當成笑料,甚至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藝術表演的形式,連我都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對我那些富豪朋友的惡搞模仿真的讓我大笑不止。拿這票人來對照攀比一番,這樣做確實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而真正最該拿來比的並不是這個,重點在於我們國家的載人太空飛行活動真正的價值主張是什麼,我們應該看看NASA從內部到外部在進行的各種計劃,然後好好進行一番分析纔對,可是兩黨的政治人物現在卻都只見樹不見林。

現在大家很流行抨擊那些億萬富豪的太空冒險會造成各種損害,但同時卻又無視於國家花數十億美元的稅金來讓NASA進行一些發展牛步、效率低下的計劃,而且這種計劃還損害了我們的國際競爭力。這種看待事情的角度就像是有人在抱怨萊特兄弟,說他們當初在基蒂霍克(Kitty Hawk)的試飛行爲太過魯莽,應該要用大家的錢來發展政府的航空事業纔對,可是到頭來,政府的這些研發成果其實都打了水漂了。

政府推出了可以讓特定人士獲取巨大財富的政策,而且太空活動的增加也會對(地球和太空的)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這絕對是我們應該要關注和憂心的事情。人民選出了政府和國會,他們有責任要保護公衆福祉、制定更多有效的環保和稅務政策,還要確保政府的太空計劃必須追求更普世的目標,而這件事直接屬於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職責範圍。我在此以個人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所提倡的價值,以及我所注意的問題,我相信我們在制定政策和法規時一定要做得比現在更好才行,要能夠獎勵大家去保護我們所有人的未來。今天應該受到譴責的其實是我們,或者說我們的政府,如果只是一味怪罪民間的太空企業,而不願承認我們缺乏政治決心,這根本就是混淆與誤導了雙方的角色。

早從尼克森政府的時代開始,NASA就已經奉命要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而此後政府每一次在制定太空政策時又都會不斷更加強調這點,例如柯林頓政府在一九九四年頒佈的「國家太空運輸政策」(National Space Transportation Policy)就又明確重申了這項目標,要求「NASA應該承擔研發下一代可複用系統的主要責任」,然而政府在這方面依然幾乎毫無建樹,因爲如果真的要貫徹這項政策的話,就必須先放棄目前手上那些昂貴的操作系統,改掉舊日那些光顧着圖利自己的做事手法。可是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有學到教訓,NASA現在依然還是在用傳統的簽約方式來開發載人太空飛行計劃,也就是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獵戶座計劃,卻不在意其成本已然超支了數百億美元,其進度也延誤了五年之久。

我們很多人所害怕的事還是發生了,幾千個人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來打造這套系統,而其設計架構上並不具備任何的可複用性,也完全無意於追求永續性,然而這並不是負責責製作的這些人的錯。NASA人的監察長在二○二一年十一月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規劃好的前四次發射每次都要花掉政府四十億美元,而且這還不包括研發上花掉的沉沒成本,約計四百億美元。不久前美國政府問責署(GAO)也提出了一份報告,點出多項既不合理又無根據的獎勵費用,而且還發現NASA對國會隱匿了數十億美元的開支。相較之下,SpaceX和藍色起源都是用民間自己的資金在開發可複用大型火箭,而其研發的載具不但很可能會具備更加優越的性能,成本還比NASA低了很多。而對如此的實情,拜登政府現在依然選擇繼續裝作沒看到,這已經是第三個這樣做的政府了,所以荒謬的情況也會繼續發生下去。

彭斯副總統在二○一九年曾宣佈NASA會在二○二四年以前再讓太空人登陸月球,此舉或多或少都是爲了讓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能有個任務可以做,政府把這個計劃命名爲阿提米絲,還宣傳說打算要第一次讓女性登月,只不過這個計劃的目的地有點搞不定,因爲川普總統曾數次違背了自己和彭斯副總統的說法,改口說我們應該去火星纔對,登月這件事我們早就做過了。至於太空產業複合體這邊,他們選擇無視於總統的改口,反正不管目的地設在哪裡,他們所希望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能把合約搶到手。

NASA目前的計劃是要在月球的南極建立一座基地,由此一方面可以探勘月球的資源,也可以爲前往火星的載人任務做準備。雖然這套說法的背後並沒有得到預算的支持,不過阿提米絲計劃的宣傳手法本來就是要儘量博得衆人關注,而且也確實在太空界獲得了很大的迴響。問題是要想執行這個計劃,NASA的預算估計要比原本再多花個三百億美元,而川普政府的預算書裡卻只增加了每年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這數目明顯不夠,更何況這個提案的預算後來還被國會給大砍了一半以上。其實這件事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現在是要老調重彈,再次把十三個人送上月球,就算最後裡頭真的有一位是女性,一般大衆和部分的國會議員還是沒有那麼容易買單的。

想重返月球的話就必須先找到這樣做的正當性,其中一個理由是當今的世界又出現了冷戰那樣的競爭局勢,不過這次的主要對手變成了中國;其二則是要啓迪後人,開創嶄新的「阿提米絲世代」。NASA目前在推廣一套不具約束力的原則,叫做《阿提米絲協定》(Artemis Accords),截至我寫書的此刻已有其他十二個國家的太空機構共同簽署,對比於過去三十年裡,NASA一直以國際合作的理由來證明應該繼續進行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可是這次的阿提米絲計劃在大家眼裡就是純粹由美國主導的活動而已,只有幾個國家同意要提供硬體方面的協助,另外還有一名加拿大的太空人也會參與第一次的軌道飛行。但真正最讓人不安的地方是,俄羅斯不斷地在暗中放話,說等到國際太空站退役之後,他們在太空這方面可能就不會那麼配合美國了,他們會改成跟中國多多合作。

阿提米絲計劃的內容和時間表都在計劃還沒有好好展開之前就已經倉促宣佈,於是NASA只好事後趕工,想要亡羊補牢,如今太空發射系統的火箭和獵戶座太空艙都已經排定要在二○二二年首度試飛,而這兩個項目也只是打頭陣,要想達成阿提米絲計劃的艱鉅任務還得克服許多關卡,我們當初曾爲小行星任務提出一款太空梭的設計方案,如今太空總署正在着手將之修改爲一種由人類來操縱的太空站,還取了一個新名字叫「月球門戶」(Lunar Gateway),然而根據NASA監察長的報告,月球門戶的成本大幅超出了原先的估計,而且也無法及時完工,所以NASA正在對前幾項任務進行調整,不過根據監察長在二○二一年夏天所提出的另一份報告來看,光是這項任務所需的太空衣,就至少得要拖到二○二五年才能完成,而且這兩套太空衣估計就要花掉十幾億美元的稅金。此外,雖然計劃所用的零件一共由二十七家不同的承包商來提供,但NASA最近還是決定要把它算成是「內部」計劃,希望能設法讓作業狀況重回正軌。

除了月球門戶設站和太空衣的問題之外。登月艇、月球探測車、地面勤務設備,以及多項實驗項目也都還處在不同的開發階段。雖然NASA在地球上要用來支持阿提米絲計劃的基礎設施都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但其成本也都是天價,NASA還花了十億美元來爲太空發射系統安排好發射場地,相較之下spaceX和藍色起源的火箭大小雖然跟NASA的差不多,但也只是把原有的發射場翻修一下而已,還完全沒有花到社會大衆的錢。

這兩種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甚至還體現在載送太空人的不同方式上。NASA前陣子鄭重其事地針對電動的「載人運輸載具」發佈了一份資訊請求書(RFI),也就是說太空總署想要替換掉之前的Astrovan房車,改用其他車輛來載送四名太空人從着裝室前往發射臺,全程大約只有四英里的距離,預計每兩年會開一次(外加實地演練)。NASA這份資訊請求書裡要求這輛車必須要能夠載運一位駕駛、四位着裝完畢的飛行機組員、三位其他的工作人員,還要有空間放得下六件裝備包及冷卻設備,而且每名乘客都要有兩立方英尺的空聞可以放置其他物品;資訊請求書裡還要求車輛必須有兩大扇進出專用的門,外加一個緊急出口。然而看看SpaceX這邊,他們也要把四位穿着太空衣的太空人載到發射臺,雖然他們的太空衣沒有像獵戶座飛行時所用的太空衣那麼厚重,但是大家要行駛的路線是完全一樣的,然後SpaccX直接派出兩輛特斯拉的Model X就解決了。

(二之一;摘自《挑戰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