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主義碰到鐵壁,唐唯實被誰拋棄?
導語
Introduction
拿到全球車企高管最高年薪、且還未放棄拯救集團經營的唐唯實,還是被Stellantis拋棄了。
作者丨菠蘿蜜
責編丨杜餘鑫
編輯丨何增榮
法國汽車,被兩位“卡洛斯”統治多年。
一位是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日產-三菱-雷諾聯盟此前的最高負責人;另一位是現任Stellantis集團一把手唐唯實(Carlos Tavares卡洛斯·塔瓦雷斯)——
兩個同樣出生於葡萄牙語國家的人,連名字都一樣,有意思的是,他倆還都畢業於巴黎中央理工學院。
在汽車領域,唐唯實與戈恩都被貼上“成本殺手”的標籤,踐行“盈利至上”的管理理念,擅長精打細算、現金爲王。唐唯實曾在媒體面前直言不諱:“我從卡洛斯·戈恩那裡學會了從商。”
不過,唐唯實和戈恩,兩個人都在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感受到昔日最拿手的策略逐漸捉襟見肘。
戈恩對於日產,最後幾年有對全球車市的誤判。2019年以後,日產全球裁員、縮減產能以提高實際作業率,所有的“瘦身”舉措,本質上都可追溯爲過去戈恩對車市大盤和日產業績的高估,及至不得不走“選擇與集中”戰略。
唐唯實對於Stellantis也一樣。他領導的集團,雖然在傳統業務領域核心指標穩健、且依靠極致的成本控制拿下2023財年業績巔峰,但在電動車和智能化的創新研發、新業務的投入上卻明顯滯後,直接導致核心市場庫存壓力和銷量下滑。
在“提前下課”的小道消息滿天飛之際,本月初,Stellantis官宣了一項讓業界驚訝的決定,唐唯實將在2026年初退休,且公司已在物色新的一把手人選。同時,集團還公佈了管理層變動的消息,試圖對北美業務的頹勢得到扭轉。
狠人唐唯實
今年年初的Stellantis集團投資者大會,參與投票的大佬們以高達70%的贊成率,通過了唐唯實3650萬歐元的薪酬方案。唐唯實的這一薪酬方案,創下車圈高管最高薪紀錄,其中,包括2347萬歐元的現金和股權,還有1000萬歐元的公司轉型獎勵。
這一數字,遠超美國鐵娘子瑪麗·博拉的2900萬美元、福特吉姆·法利的2100萬美元,歐洲陣營的奔馳康林松、大衆集團奧博穆等掌舵者,和唐唯實更是沒法比。
這是唐唯實最爲高光的時刻。
作爲擁有14個品牌的超級汽車集團的一把手,他在2023年通過降本增效,讓Stellantis集團拿到創紀錄的核心業績——集團淨營收1895億歐元,同比增長6%;淨利潤186億歐元,同比增長11%。
值得一提的是,Stellantis集團這一驚豔的數據,並不是來自銷量增長,與之相反,集團2023年的全球銷量不升反降(2021年全球銷量614萬輛,2022年634萬輛,2023年接近617萬輛)。唐唯實的成本控制手腕,可見一斑。
“唐唯實是個狠人。”
一位Stellantis中國區高管告訴《汽車公社》,早年,唐唯實也在戈恩時代的高壓與強勢,但到了他自己掌舵標緻和集團的時候,唐唯實把“狠人”角色演繹得更加淋漓盡致。他曾在媒體面前直言,“我制定了集團的重振計劃,策略上,公司對我是絕對的服從。”
路易十四曾說:朕即國家;而對於昔日的江湖,戈恩即是日產。唐唯實在Stellantis的經歷,又走了一次戈恩的老路。
戈恩職業末期的“過”,本質上是打破了日產內部、以及日產與聯盟之間的“平衡性”。在上世紀(參數丨圖片)末,戈恩以“成本殺手”的高度理性化實現了關乎盈利的內部“平衡”,但是十幾年過去,新的“不平衡”已然出現,如若繼續按照昔日的陳舊方式來推動日產的發展,勢必無法實現新一輪的“平衡”。
唐唯實也一樣。
唐唯實從戈恩那裡學到了“現金爲王”的商業邏輯,先是讓PSA迅速扭虧爲盈,後又讓Stellantis集團業績達到巔峰。只不過,通過極致降本“下猛藥”之後,集團新的不平衡出現,進入2024年,業績急轉直下,“成本殺手”的B面也開始顯現。
天價高薪的高光時刻纔過去半年,再次進入聚光等下,等待唐唯實的卻是合同期滿離職、新掌門選舉流程已啓動的消息。Stellantis集團本月初正式放出信號,唐唯實離職日期已經敲定2026年初任滿退休,新CEO選舉流程將在2025年底完成。
四大失誤
前段時間,法國《回聲報》非常犀利地批評了唐唯實,指出其掌舵Stellantis期間的四項重大失誤。
失誤1 : 美國市場失誤
2024年上半年,Stellantis調整後的經營利潤爲85億歐元,同比下滑57億歐元,北美業務的下滑是主要拖累。在新車出貨量方面,北美市場上半年累計賣出83.8萬輛,同比減少18.5%。
美國一直是該集團的利潤奶牛,最爲輝煌的2023年,這裡的營業利潤率高達15.4%。唐唯實一定沒想到,北美市場的滑鐵盧,將成爲壓垮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聲報》分析,2023年底開始,Stellantis集團開始在美國積壓庫存。今年上半年,集團一直致力於消化這些庫存, 導致利潤率降至11.4%, 下半年極有可能跌破10%。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成績,是菲亞特克萊斯勒與PSA合併後的首次。
首先,是經銷商不買賬。
曾經的香饃饃,如今市場份額快速萎縮,北美經銷商委員會主席通過公開信的形式譴責了唐唯實。這封“討伐信”寫道,唐唯實急功近利,爲了2023年創紀錄的利潤做出諸多錯誤決策,直接給美國市場帶來毀滅性打擊。
其次,是工人協會不買賬。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去年秋季合同談判的相關承諾,其中,就包括Stellantis計劃將道奇杜蘭戈的生產從底特律裝配廠轉移到加拿大安大略。
失誤2 : 極端的“節省”
《回聲報》揭露了Stellantis此前高利潤增長的背後,是員工承受的巨大壓力和成本的極端控制。“汽車行業,所有的極致降本,都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貪婪和罪惡,或是對某個羣體的剝削。”
失誤3 : 鐵腕統治
提及唐唯實給集團高層帶來的影響,這家法國媒體用了一個比喻——Stellantis集團高層的換血,就像跳華爾茲一樣讓人頭暈目眩. 唐唯實給到高管太大壓力,一旦目標無法實現, 面對這些管理者的只有調崗或離職。
據悉,集團目前共有32名高層管理團隊,但今年以來,官方已宣佈有累計六次職位變更,3名高管離職。過去的2023年, 管理團隊的換血更是頻繁,累計變動不少於15次, 官宣的高管離職就有至少四次。
失誤4: 中國市場折戟
2012年,標誌雪鐵龍淨虧損突破50億歐元,2013年爲23億歐元。法國政府劃撥了70億歐元“救火”,也於事無補。直到東風集團與標緻雪鐵龍新一輪資本重組,PSA以14.1%的股權從中國東風集團拿到8億歐元,得以喘息,慢慢恢復到鉅虧之前的正常經營狀態。
2014年,唐唯實正式接管PSA, 中國市場是該品牌表現最好的區域,沒有之一。這一年,是PSA在華的巔峰期,此後的業績跌跌撞撞,再也無法回到2014年的高點。
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的主要業績支撐已切換到北美、歐洲和南美市場,該集團在中國僅僅銷售了4.7萬輛車。根據該集團披露的財報數據,中國、印度和亞太市場累計營收爲21.52億歐元,只佔其總營收的2.5%。
“成本殺手”的AB面
今年,唐唯實66歲。
這是大部分歐洲車企一把手選擇退休的年齡。即使放到全球,此前的極限之一,是出生於1945年的車壇神話穆拉利,2006年至2014年執掌福特的年歲區間爲61至69歲,老邁程度只能算一般。
當汽車產業進化節奏加快、電氣化、智能網聯新方向將水攪渾之後,舵手的精力與新事物接受能力將面臨更爲嚴苛的要求。不過,從Stellantis集團斬釘截鐵的官宣文案看,唐唯實2026年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計劃。
據悉,在發佈史上最糟糕半年報之後,唐唯實一度放棄休假機會,馬不停蹄飛往美國,試圖對該市場的經營困境進行挽救,且對外也坦陳了自己的錯誤。種種跡象表明,這位66歲的CEO,依舊在爲自己職業生涯的延續而努力。
拿到全球車企高管最高年薪、且還未放棄拯救集團經營的唐唯實,還是被Stellantis拋棄了。
下一位繼任者,會有怎樣的人物畫像?
從當下看,Stellantis集團業績大幅下調的原因,有行業內卷的影響,有美國業務改革的瓶頸,也有來自中國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壓力。
集團的繼任者,需要有“守成”的能力,即可以繼承唐唯實成本控制的衣鉢,守住運營大盤;又要有”突圍“的能力,在智能化和電動化大潮中幫助集團打開思路,推動轉型。
現階段,唐唯實可謂四面楚歌,工會給壓力,經銷商集體“討伐”,管理層不滿,面對各方指責,正式退休之前,唐唯實的日子並不好過。
任何事情,過猶不及。
作爲企業的管理者,步調太快,往往欲速則不達;太慢,則容易落入過分保守的窠臼,少了些當斷則斷的決心,賽道上也更容易慢人半拍。割裂與斷層,理想與現實,走得最快,未必走得最遠。
不少內部人士告訴《汽車公社》,唐唯實的成本削減和控制,是已經到了極端的地步,他一直強調持續削減預算以保護盈利,但成本的削減,是有限的。
一枚硬幣的AB面,唐唯實在走向B面的途中,一路狂奔,忘了回頭看看,A面纔是長期項目和收入流的源泉。
他還犯了另一個錯誤。
精打細算、成本殺手、決策狠人.......這些標籤的背後,也能讀出唐唯實性格里的另一個特點——
利益論。
最近一兩年,這種唯利益論的體現,是在變局中搖擺不定,翻臉比翻書還快。
最典型的案例,是牽手零跑汽車前後對比。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增加關稅,過去一直是跨國車企最爲關注的話題、特別是身處歐洲的Stellantis們,但是與零跑簽署合作協議之前,唐唯實的立場,是支持歐盟提高關稅的,且呼籲聲最爲強烈。
有意思的是,和零跑合作確定後,唐唯實官方表態有了徹底改變,稱“歐洲車企應該努力保持競爭力,而不是依賴關稅保護。”
不過,對於中國市場,比起唐唯實的個人走向,大家現在更關注的,是和零跑的戰略協議能否深入跟進,零跑又能否按照既定規劃,與Stellantis集團一起拓展更多的國際市場。
|菠蘿蜜|
不愛汽車的品酒師
不是好編輯。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合資電車,有未來嗎?
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爲智能駕駛的邊界買單
這屆巴黎車展,中歐差距還在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