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巴學運/示威規模升級 60年來罕見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挺巴勒斯坦人抗議活動,從校園紮營升級爲佔領校舍,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指出,哥大抗議學生的行動,令人憶起一九六八年哥大反越戰示威。

哥大學生佔領的漢彌爾頓大樓在一九○七年啓用,以美國開國元勳、首任財長漢彌爾頓命名。一九六八年四月哥大爆發反越戰、反種族主義示威,示威學生佔領五座校舍,第一座攻佔的建築就是漢彌爾頓大樓。當年數百名學生以桌椅封鎖出口,警方一週後才由地下通道攻堅,對學生棍棒齊下拳打腳踢,再將他們從水泥階梯拖出,共七百多人被捕。

一九七二年哥大再度發生反戰示威,以及一九八五年的反對南非種族隔離示威,哥大學生都曾佔領漢彌爾頓大樓。一九八五年反種族隔離學運佔領該大樓三週,佔領行動在法院下令學生撤離前結束。當年稍後,哥大董事會表決通過,出清所有與南非往來的企業股票,算是正面迴應學運訴求。

這波校園示威活動最近幾天成爲全球頭條新聞,但美國校園緊張局勢與零星示威行動早已持續數月。去年十月七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幾天後大學校園就開始抗議活動。直到四月十七日哥大校方找來警察逮捕紮營抗議學生,引發大幅報導和社羣媒體散佈,讓全美其他學校羣起聲援,次日耶魯大學示威者立即搭起帳蓬,全國數十所其他大學學生同日透過Zoom電話會議制定策略,研議複製哥大抗議活動。

學生們如今以社羣媒體和智慧手機快速溝通、複製策略,規模日益壯大;這對過去的學運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方式。

聖母大學榮譽教授柯萊特等歷史學家表示,與過去六十年來幾場大型抗議運動,包括結束南非種族隔離和二○一一「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相比,這次校園示威活動可以相提並論。

華郵指出,這場大規模校園抗議活動組織鬆散,沒有中央領導人,而且只有一個主要訴求:大學撤回與以色列有廣泛往來的武器製造商或企業投資。但戴維森學院教育學教授馬西卡諾表示,大學投資方式讓撤資變得複雜。

各校對投資或捐贈大學資金來源,素來守口如瓶,若披露投資,可能導致影響股票價格等複雜情況。學生要求校方撤資,實際上很難達成;危機與混亂何時得以平息,是一大疑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