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這將建世界最深的地下旅遊項目,可下到400米的地下,期待不
這裡被稱爲“共和國長子”,是“一五”時期由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有當時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座最大和機械化程度最高的礦井,也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家煤炭項目。
但是現在在一片山窩中,只有孤零零的基裝建築,沒有人——這裡最多的時候職工及家屬有3萬人!
這裡就是銅川的王家凹煤礦,以“十大”聞名遐邇:“礦井規模大、生產能力大、井筒直徑大、礦車容量大、主副井提升絞車大、選煤樓選運能力大、風井扇風機大、井下主排水泵大、風機能力大、辦公樓面積大。”
今天是陰天,飄着些零星的小雨,溫度已經降到十度以下,我呵着手,用冰冷的手拍着這裡的一切。
說實話,從銅川老城到這裡也就是二十分鐘的路程,卻感覺到了另外一個荒涼的星球,有着層層梯田的高原溝壑,這裡已經有了黃土高原的樣子。
昔日繁華熱鬧沒有了,現在是王石凹煤礦遺址公園還在建設中,沒有收費,也沒有遊人。
步行從大門外的停車場進入往下面走,“也就一個小時就轉完了。”保安大叔撩過來一句話。
道路修繕的很好,十分鐘就下去看到一個很現代的建築:煤炭科技館。沒有開門。
旁邊是工人俱樂部,當然也沒有開門,只有科技館旁的幾株白樺枝幹朝天,映着旁邊的幾樹紅葉,在冷風中煞是動人。
下面有煤炭歷史館也沒有開門,門前廣場有個巨大的雕塑,這是曾經挖掘煤炭的鉗子吧?我也不懂。
左手“L”形樓房是曾經的工人生活區,據說也是亞洲最大單邊樓,四百多米長,都是空蕩蕩的,唯有上面一個四檐翹起的閣樓甚是顯眼。
我走進去轉轉,雖然這裡時時清除着荒草,打掃着衛生,但是沒有人,就顯得荒涼。
往前是辦公大樓,有亮燈的地方,不過需要刷門卡才能進去,對面偌大的牆上除了標語,就是那個年代的圖案。
那個年代的審美也是不錯的:用水泥畫出來的圖案,就像是千萬重花瓣。
王石凹煤礦,“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由前蘇聯列寧格勒設計院提出初步設計方案,西安煤礦設計院承擔技術設計,1957年開工建設,1961年11月20日建成生產,年設計能力120萬噸,是銅川礦區煤炭生產的大型骨幹礦井之一,也是當時我國西北地區的第一座最大的機械化豎井。礦區佔地面積3432畝,鼎盛時期職工家屬共約3萬人。
這是介紹上說的。
這裡還有一個蘇聯專家樓,都是用大大的石頭砌的,看着真結實。
幾個環衛工打掃着地上的落葉。“不掃了,今天掃明天還落,又沒有人來。”我喊着。
大姐笑說就當時鍛鍊,她五十多歲,應該是經歷過那個年月的,說現在要搞旅遊,但是還是沒有錢,很多館都沒有開,還沒有正式營業。
她往下指指,說抖音上的火車站就在下面,現在花都落了,沒有春天好看。
我還真沒有看抖音,她提醒我查查,果然有開滿鮮花的小火車,可這個時節已經快到冬天了。
下面的草地倒是綠的,旁邊的田野早就荒蕪沒有花了。繞個彎,果然看到了小火車,不過小火車上的花早就成了枯草。
“這是下礦機的車,拉煤的。”一個大哥走過,看我一臉無知的樣子,他笑着說,“火車站在前面。”
其實我在這裡就能看見,有綠皮車,好多車皮,好幾條鐵道。
車頭車廂都粉刷收拾的挺乾淨,就是門鎖着我進不去,估計搞旅遊這裡以後可以當做茶餐廳用,很多地方都是這樣搞的。
這是往來的方向繞,旁邊的牌子寫着“煤筒倉遺址”。
前面就出現了高大的建築,這個應該是選煤樓,從礦井挖上來的煤炭就是從車裡倒到鐵路上的車廂裡,運往四方。
剛走近一點,旁邊建築上的鴿子呼啦啦的飛起,真是不少。
下面的並排的鐵軌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喜歡在鐵軌上拍照,看到了鐵軌,就讓我想起遠方。這條鐵路連着隴海線,更讓人浮想聯翩。
高中的時候,我們去臨潼爬驪山,老師問我們怎麼去,我們都選擇坐火車,天哪,那是我們第一次坐火車,儘管臨潼火車站距離華清池遠的很,大家還是興高采烈。
前面的建築在這裡形成一排圓拱門,讓下面的鐵軌很有延伸感,是個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這裡計劃還有一個列車小站博物館街,說起來銅川的火車也是比較早的。
我最期待的地下參觀現在還沒有,主井是上煤的,副井上下人的,建成後的地下參觀將深達400米深,下面有長達兩公里地下隧道。
據說是世界上最深的旅遊項目了。但是這裡並沒有開放,還在籌備中。
由此上去,就又到了我們進來看到的煤炭科技館,看看時間,真是一個小時。
回吧,路上還是沒有遊人,只有兩個保潔掃地。
我問礦區外面的樓是商品樓還是住宅樓,大姐想了半天沒有回答,說:那些年是花錢買,有五六萬的,有七八萬的,面積不大,工人都住在裡面。現在這裡沒有煤了,好多人不住這裡就往外賣,一萬,兩萬。
說着就“唉”。大姐河南口音,煤礦來的河南人多。旁邊的說:住在這裡,吃個好吃的都得往城裡跑。
確實,沒有了上班賺錢的地方,住在這裡確實不行。我看着旁邊一排排住宅樓房,心裡感嘆。
其實王石凹煤礦距離城區只有十來公里,在鰲背山下,三面環山,夏季涼爽,倒是一個夏天旅遊的好地方。
我期待王石凹遺址完全開放,只有我們就能到四百米的地下,去看看神秘的地下世界。
關鍵是來這裡能增長見識:我們每天都用煤炭,但是煤炭是怎麼挖掘出來的,地底下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到時候這裡能完全開放,來這裡意義就大了。
希望這裡會成爲一段珍貴歷史的記憶。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