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海嘯把弱勢推向更邊緣 家扶出現50年首度認養缺口

各地家扶中心除持續媒合社會資源,也透過採買訓練、生活觀念溝通等課程,引導受助家庭在有限資源中,買得巧、吃得均衡,避免健康陷入弱弱循環困境。圖/新北家扶中心提供

物價飛漲使得養家壓力沉重,弱勢家庭格外有感。家扶基金會長期推國內認養制度,每童每月1000元認養費,長年認養情況踊躍且穩定,直到去年中發生變化,受通膨影響,受助童須增加認養份數才能維持需求,一度出現認養人招募不足,這是認養計劃運作50年首度出現認養人缺口,讓家扶基金會相當焦急,所幸幾個月後回穩。

家扶基金會長期推動國內認養制度,全國有10萬8千多名認養人提供14萬3千多份認養金給4萬4千名兒童。每一名扶助童依社工評估,可有1至多名認養人。

住新北三重高三生小偉,祖父母、父母相繼離世,最親家人是住附近的叔叔、姑姑,他平時一人自立生活,考量物價上升,家扶中心給小偉的認養金份數從3份增爲5份。

近年因少子化認養童總數逐年下降,卻因爲通膨,原有資源不敷使用,一度面臨短缺上千名認養人困境,各中心透過募款應急,基金會也緊急招募3千名認養人。

新北家扶中心主任林夢萍說,受助家庭需求增加,但社福機構也面臨挹注縮減壓力,以新北家扶爲例,近2年每月小額捐款人下降約11%,小額捐款者幾乎都是受薪階級,通膨、高物價讓人感受生活壓力,做公益也縮水。

林夢萍說,家扶基金會2024年底對扶助的弱勢兒少家庭做問卷調查,蒐集具中低收社福身分家庭主要照顧者(家長)意見,發現有26.9%家長擔心每月伙食費不夠用,有26.4%需要節省餐食費,採取三餐變二餐等方式,以減少家庭財務支出;有30.6%家庭覺得孩子餐食營養很少獲得滿足。家庭財務困境方面,59%家庭認爲負擔孩子教育費常有困境,有54%家庭表示負擔伙食費上有困難。

看似豐衣足食的臺灣角落,有一羣弱勢家庭長期處在不知下一餐在哪窘境。兒盟發言人李宏文指出,常有人問「臺灣還有孩子會餓肚子嗎?」兒盟2018年調查發現近6成弱勢家庭餐食來源不穩定,2022年兒盟再度調查照顧及服務的逆境家庭,得知有逾3成5(35.7%)孩子面臨飲食不穩定或營養不均問題,近2年雖沒再做同一主題調查,但經歷疫情、通貨膨脹、物價高漲等考驗,經濟弱勢家庭飲食不穩定或營養不均困境恐更加嚴峻。

林夢萍在家扶體系30年,她觀察,貧窮孩子患肥胖症比率上升,營養不均比營養不足更棘手,這些家庭爲快速充飢,常煮麪打發一餐,生活環境也會影響烹煮、健康等,許多人住套房、雅房,缺乏廚房或冰箱,做菜不便。有些家長從家扶領了認養費後,馬上帶孩子去吃一頓豐盛大餐,存在補償心理,社工家訪過程,會留意孩子體格發展是否過瘦、過胖,將觀察放入訪視紀錄。

林夢萍直言,物價攀升讓經濟弱勢家庭格外有感,對多數貧困家庭而言,吃得飽比吃得好重要,營養不見得是這些家庭最看重的,各地家扶中心除持續媒合社會資源,也透過採買訓練、生活觀念溝通等課程,引導受助家庭在有限資源中,買得巧、吃得均衡,避免健康陷入弱弱循環困境。

爲改變這些家庭飲食習慣,2024歲末家扶中心送弱勢家庭禮物是快煮爐,可同時煮飯、蒸菜,希望新的一年能吃得更均衡。

臺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說,通膨不只是經濟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更大,當家長情緒處於低潮,世代複製不只貧窮,還有心理創傷與壓力。

各地家扶中心除持續媒合社會資源,也透過採買訓練、生活觀念溝通等課程,引導受助家庭在有限資源中,買得巧、吃得均衡,避免健康陷入弱弱循環困境。圖/新北家扶中心提供

新北家扶中心主任林夢萍在家扶體系30年,她觀察,貧窮孩子患肥胖症比率上升,營養不均比營養不足更棘手。記者王慧瑛/攝影

各地家扶中心除持續媒合社會資源,也透過採買訓練、生活觀念溝通等課程,引導受助家庭在有限資源中,買得巧、吃得均衡,避免健康陷入弱弱循環困境。圖/新北家扶中心提供

爲改變弱勢家庭飲食習慣,2024歲末家扶中心送弱勢家庭禮物是快煮爐,可同時煮飯、蒸菜,希望新的一年能吃得更均衡。記者王慧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