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國藥(03613.HK)1月7日收盤下跌2.03%,成交891.5萬港元

1月7日,截至港股收盤,恆生指數下跌1.22%,報19447.58點。同仁堂國藥(03613.HK)收報8.22港元/股,下跌2.03%,成交量108.1萬股,成交額891.5萬港元,振幅2.15%。

最近一個月來,同仁堂國藥累計跌幅0.72%,今年來累計跌幅6.38%,跑輸恆生指數-3.05%的跌幅。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同仁堂國藥實現營業總收入6.06億元,同比減少18.24%;歸母淨利潤2.01億元,同比減少17.39%;毛利率67.98%,資產負債率7.21%。

機構評級方面,目前暫無機構對該股做出投資評級建議。

行業估值方面,藥品及生物科技行業市盈率(TTM)平均值爲4.91倍,行業中值-0.4倍。同仁堂國藥市盈率14.21倍,行業排名第47位;其他精優藥業(00858.HK)爲0.67倍、百信國際(00574.HK)爲2.14倍、東瑞製藥(02348.HK)爲2.9倍、聯康生物科技集團(00690.HK)爲3.68倍、吉林長龍藥業(08049.HK)爲4.1倍。

資料顯示,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5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製藥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並得以世代弘揚。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本集團)爲同仁堂的海外發展平臺,立足香港,佈局全球,承載著將中醫藥文化於海外發揚光大的使命,傳承著前人的製藥方法與工匠精神,不斷深化中醫藥現代化及擴大中醫藥服務領域,採用以醫帶藥、文化先行的傳播模式,加快推進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本集團於2004年在香港成立,於2013年在香港創業版上市,並於2018年轉主版上市;一直以來本著「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企業精神,始終堅持兩個「必不敢」古訓,並將其融入產品研發、生產、管理,付諸實踐,爲社會提供高品質的產品,爲世人提供高水準的健康服務,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今天,本集團的業務已經遍佈五大洲,在中國大陸以外28個國家和地區,開辦各種零售終端(藥店、中醫診所和中醫概念的養生中心)約140家;在香港大埔,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設有中成藥及養生保健品的生產研發基地,廠房通過多項本地和國際品質認證(包括GMP和ISO22000:2005),並符合香港衛生署認可標準,設備現代化。

(以上內容爲金融界基於公開消息,由程序或算法智能生成,不作爲投資建議或交易依據。)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