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元的美學基礎與審美價值初探(二)

江蘇之外,四川於民國十九年還鑄造了一種特別的、最後未發行的梅花圖黨徽一分、二分銅元,把整枝梅花都放到幣面上,從而使這種幣成爲了所有中國銅元中最具美感、圖案裝飾意味最濃的一種。菊花主要出現在湖南、河南民國時期銅元上,形態變化不多,但長短大小肥瘦也各有其特色與魅力,充分顯示了中國審美文化中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其餘三種花瓣,其實也是從梅花、菊花圖案中變化出來的,特別是五瓣、八瓣花,是最接近梅花、菊花的。這三種花形,雖然不是某種具體的花,但裝飾性很強,各省都普遍使用,使整個幣面更美觀。

近日拜讀了中國銅元研究收藏大家段洪剛老師的一篇文章——《銅元的美學基礎與審美價值初探》,感悟深遠,受益匪淺,特以此轉載分享同好,共同學習:

一、銅元流通幣的圖案藝術這裡指的是國家或地方政府授權下正式發行的貨幣。圖案的變化,有正面與背面之分,一般指有漢字面值的一面爲正面。正面的圖案,主要有中間花瓣、邊緣花瓣、星形裝飾、點狀裝飾、中間圖案的變化。這些花瓣有以下幾種:芙蓉花、梅花、菊花、五瓣花、六瓣花、八瓣花。芙蓉花是四川“光緒元寶”銅元獨有的裝飾花瓣,這些花瓣大小、肥瘦各不相同,可以說是婀娜多姿,各擅勝場,有一種特別的雍容富貴的美感。看到這些圖案,總會讓人想起杜甫詩“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梅花幾乎就是中國的國花,全國各地的造幣廠,幾乎都有梅花裝飾,最多見的是江蘇的“光緒元寶”,特徵明顯,設計精巧,花瓣細膩,鑄造精緻。

花瓣圖案之外,還有別具一格的中金錢圖、太極圖、十字星圖、六角星圖。幣面正中金錢圖是湖北漢陽兵工廠附設銅幣廠鑄造的,在全國獨樹一幟,也許設計者想要通過這個幣中之必表達金錢的威力或者僅僅是爲了取悅於消費者,因爲這樣的設計確實是前所未有,而且十分美觀。漢陽兵工廠的銅元鑄造質量很差,模具粗糙,但鑄造量、發行量都非常大,或許這個金錢圖起了一些作用也未可知。小小的金錢圖鑲嵌在小小的銅元之中,十分美觀可愛,充分顯示出了中國錢幣設計的高超技巧與創造精神。除了壓勝錢之外,正式錢幣中有“錢”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後來民國時期鑄造的黨徽圖案“分”幣,背後有古布圖案,大約也出自同樣的思路。

太極圖是中國道教的代表符號,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突出代表,作爲流通鑄幣,這個圖案最早出現在吉林省鑄造的銀幣上,別的省沒有使用。在銅元上則只有“河南省造光緒元寶”,一共有三種類型八個版式變化。太極圖代表了中國道教思想中對天地、人倫、社會三大層面的哲學思考,認爲一切皆相對,有陰必有陽,有彼必有此。在自然中,陰陽代表天地,在社會中,陰陽代表政治之清濁、明暗,在人倫之中,陰陽代表男女,在一天之中,陰陽代表白天與黑夜等等,因此,天地人間萬事萬物,如能陰陽和諧,不違背天理人倫,則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繁榮,萬物生長茂盛。在個人,陰陽和諧就意味着身體健康,事業順利,人生安樂。這些樸素的思想,包含了深刻了辯證法內容。錢幣的雕刻者把道家思想的標誌“陰陽太極圖”鑄於幣上,顯然不光是爲了錢幣表面的美觀,也體現了設計者的哲學思想。因此這裡的太極圖,表達給觀賞者的就是一種哲理之美,思辯之美,把深刻的思想蘊涵在小小的陰陽太極圖案之中,借廣泛流通全國的硬幣,傳達美好、和諧的願望。其他十字星圖、六角星圖設計精美細膩,也給人以美的感受。

在上文介紹的正面各種小型裝飾圖案之外,除了文字,就是佔主要空間的大型裝飾圖案了,這些圖案的構成,和文字、小型圖案一起,成爲一個整體,使一枚幣真正成爲一個藝術品。這些圖案,只出現在民國銅元之中,因爲清代銅元的設計,相對保守和傳統,面版除了文字和有限的小型裝飾之外,沒有其他較大圖案。民國開民主、自由之時代,在藝術上表現爲活潑、爽朗的風氣,反映在鑄幣上,一改過去死板、單一的設計,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變化,既表達了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也表達了時代與人民的審美需求。孫中山先生在指示財政部、鑄幣局鑄造新式貨幣的手令中明確指出“通用新幣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明確指出我國基本國情爲農業本位,鑄幣設計應圍繞農業爲主題。由此開始,政府直轄的造幣廠和各省地方造幣廠均拋棄了代表封建皇權的龍形圖案,採用了倡導民主民生民權的“五穀”圖案。具體講,這裡的五穀不光是北方的麥子、南方的水稻,還包括了豆子、葡萄等豆類與水果,此外,民國銅元還大量使用了充分表達審美傾向的牡丹花、牽牛花、菊花、蘭花、梅花、爬山虎等,如果算上代用幣,則梅蘭竹菊“四君子”俱偶全。當然,這其中最普遍、最爲老百姓接受的還是麥穗、稻穗,它們代表了政府的治國理念(雖然時代不同,性質不同),也代表了傳統農業文化。這些從所未見於鑄幣的農業圖案,加上代表革命鬥爭觀念的十八星軍旗、五色共和國旗,使小小銅元也變成了革命鬥爭的武器,向全國最廣泛範圍內的民衆宣傳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從而使這些圖案的美學價值,不光體現在觀花賞草的閒適、感觸農作物的懷念,更多地體現了革命鬥爭的壯美,體現了革命志士推翻封建帝制、創建新中國的豪情。在中國蘇維埃政權鑄造發行的早期蘇維埃銅元上,尤其鮮明地表達了這種壯懷激烈、震撼人心的美學思想。

二、書法藝術美在銅元50年的鑄造發行歷史中,銅元上出現了漢字、藏文、維吾爾文、滿文、蒙古文、英文、德文七種,其中漢字當然是主體,也是銅元上變化最多、書法意味最濃的一種,其他六種文字,由於出現較少,本書暫不討論。

漢字書法,出現在銅元上的,有楷書、隸書、行書、篆書四大類型。其中楷書是最常見的一種,基本上每個省的銅元都以楷書爲主,有的只有楷書。如廣東銅元,楷書莊重大方,代表了貨幣的嚴肅性的一面,也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穩重實在的一面。楷書有許多種變體寫法,比如福建官局二十文銅元,大體上是楷書,但每個寫法都有自己的變化,這大約也算是穩中求變的一種心態的體現吧。隸書僅見於民國時期的“開國紀念幣”十文南京版及其他幾種民國十文如安慶版等,前者是普通隸書版,後者是隸書的變體,文字特別圓潤美觀。隸書典雅舒暢,端莊中另有一種優雅,幾乎就是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要求,讓人不由得要想起魏晉士人的風度與思想。尤其是南京版爲代表的一類被收藏界稱呼爲“大圓國”的十文,每個字幾乎都是圓而豐滿,加上同一面上構圖的流暢舒緩,給人一種富足的愉悅感,這種字體古代未見,後來也不再見於鑄幣之上。行書主要見於部分湖南“光緒元寶”與四川馬蘭代用幣上。前者如秀體五角星,整個正面字體均爲行書風格,筆畫稍嫌懶散,但鐵畫銀勾,筆筆有力。後者如四川馬蘭系列中的“青蚨飛去復飛來”,字字都有神韻,非着力於此有年的內行是寫不出來的,靈動的書法,加上旁邊飛舞的“瑞蟲”青蚨,構成了一幅祈福求財、表達人們美好願望的生動畫面。

篆書在銅元中出現不多,只在四川民國鑄幣中出現,流通幣有民國十五、十九年四川鑄造的“邊鑄”百文,“生活過高地方請求鑄此平價”,一共12個字,是中國銅元中銘文最多的一種。其次是馬蘭類代用幣中的“德淳制贈”、“方舟制贈”等。

篆書古樸而又華麗,筆畫富於裝飾性的變化卻堅守根基,她是最古老的中國書寫文字,直接從刻畫文字-金文演變而來,銅元上書寫的篆字雖然與古人書寫的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數量有限,但其中包含的豐富文化氣息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錢幣上的這幾個篆書例子,雖然不多,卻爲今天的錢幣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營養。

——文章轉載自段洪剛老師的《美學基礎與審美價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