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場夏季沙龍,中汽協解讀行業熱點與痛點
話題涉及芯片短缺、“雙碳”目標、數據安全、雙積分政策、電池報廢處理、新一輪跨界造車、品牌向上和中國汽車論壇預告等
作者 | 葛幫寧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這裡是北京豐臺的地標建築,諾德中心11號樓33層。
擡頭遠眺,北京全貌盡收眼底——東邊的中國尊、西邊的中央電視塔、側下方的麗澤金融圈,以及延綿的西山。低頭俯瞰,連接歷史與未來的北京汽車博物館毗鄰而居。
2021年5月28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在辦公新址迎來第一批客人——40餘位資深汽車媒體人。在3個多小時裡,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副秘書長師建華、李邵華、柳燕和楊中平,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與他們就當前汽車行業的痛點與熱點話題進行交流與碰撞。
作爲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與紐帶,中汽協一直致力於營造汽車產業發展的利好環境。
以汽車芯片短缺爲例,一是,赴半導體協會、國內外芯片和汽車企業,調研汽車半導體產業鏈情況。二是,建立芯片問題定期報送機制,配合工信部、發改委等主管部門,及時瞭解企業芯片短缺情況。三是,在媒體和行業會議發聲,正確引導輿論。
這場夏季沙龍,探討話題還涉及“雙碳”目標、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智能電動車事故責任評估、雙積分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電池報廢處理、新一輪跨界造車對行業影響、品牌向上專項活動和中國汽車論壇預告等。
中國品牌向上之勢不可阻擋。今年1~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282.8萬輛,同比增長66.9%,市場份額達41.6%,上升3.4個百分點,市場份額提升明顯。
表現突出的還有新能源汽車和汽車出口。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萬輛和7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5倍,其中4月產銷刷新當月歷史紀錄。汽車出口累計超過51.4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按照中汽協計劃,媒體沙龍今後每個季度舉辦一次,定期溝通當期熱點話題,迴應行業關切,爲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助力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幫寧工作室將這次沙龍的主要內容和觀點梳理如下。
01.
關於“雙碳”目標
付炳鋒:汽車行業的碳達峰過程非常複雜,當前碳達峰邊界和前提條件還很模糊,需要深入研究、界定,進行科學分析計算。當下談論的觀點和推測,都不盡完整、不夠系統。
一方面,碳達峰對汽車行業科技創新提出新課題,動力與壓力並存。它一定會拉動科技進步,促進創新,產生新業態。另一方面,它也給未來市場帶來新機遇。
對於碳達峰目標的實現,希望各界給汽車行業留點時間和空間,讓汽車這一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發揮穩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李邵華:汽車行業要明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須從兩個領域考慮:一是製造領域,二是交通領域。確定目標需要深入分析和準確預測,難度較大。
作爲製造領域,汽車行業肯定要有碳最終達峰要求。這和一般製造領域類似,實現路徑一般包括:一要通過控制產能達到控制能源消耗;二要減少非綠色能源比重,增加綠色能源比例;三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從控產能方面看,汽車不像鋼鐵等行業,由於需求還在增長,汽車生產規模還未達到峰值。如果沒有較準確的預測作爲基礎,就很難提出碳達峰目標。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要爲交通領域提供節能交通工具,肩負產品技術進步的責任。交通領域確定達峰規模和時間,不僅需要考慮使用節能產品,還要綜合測算全社會公路運輸總量的達峰時間、交通運輸效率的提升路徑、在用車的淘汰週期、能源類型轉換帶來的碳排差異等很多方面。
尤其是,電動車全生命週期碳排放測算涉及電的碳排放,實現減碳達峰依賴國家能源結構優化。這些都增加了汽車行業確定雙碳目標的複雜性和難度。
02.
關於換電模式
許海東:目前來看,換電模式只是一個方向,尤其是在運營車上,比如出租車、城市最後一公里、物流車和環保車,這種推動可能更好。對於私家車,要看消費者的選擇。根據新能源汽車目前發展判斷,換電更多是商用方向。
師建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明確提出,在居民區要積極推廣智能有序的慢充服務,加大以快充爲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建設,鼓勵開展換電模式的應用。換電未來可能是新能源汽車補電的一種補充。
03.
關於芯片短缺
李邵華:芯片影響既是顯性的,也是隱性的。所謂顯性,大家看到全球汽車企業,包括國內一些企業已經延長假期時間,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調整生產節奏。
從中汽協摸底情況看,(2021年)二季度受影響比一季度嚴重,有些超出去年年底中汽協的預估。爲什麼?因爲今年年初發生了一系列突發事件,加劇了芯片短缺程度,4月份影響有所擴大。
數據是隱性的,今年1~4月整車產銷與2020年、2019年相比呈增長態勢,但同時,因爲芯片短缺,企業計劃產銷量可能降低10%左右。
芯片短缺不僅是汽車行業問題,而且是全社會問題,需要芯片的行業都有這個問題。改善會持續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會持續1~2年時間。對汽車行業來說,缺芯問題今年年底會有明顯改善。
付炳鋒:芯荒問題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主要是前期產能分配失調,以及中後期美國寒流、日本工廠失火、東南亞疫情等對產能的影響。必然性是中國芯片企業要儘快成長起來,中國汽車芯片應當具備自主設計、生產、製造等能力,汽車企業有責任在這方面“拉一把”。
04.
關於雙積分
李邵華:商用車積分政策2018年就開始研究,還沒有對外發布。現在仍按原來思路,以新能源商用車來管理,不是雙積分管理體系,這和乘用車有非常大的區別。
目前來看,乘用車雙積分打通存在較大難度。有很多企業,尤其是集團企業,希望乘用車和商用車的雙積分能打通,這樣企業可以更好地佈局技術。只能說現在還在研究過程中,最終情況以政策發佈爲基準。
雙積分爲什麼不拿銷量作爲管理目標?從管理手段看,工信部只有生產管理工具,能看到合格證數據,無法管到銷量。
05.
關於中國品牌向上
付炳鋒:中國品牌呼聲越來越高,而且表現越來越好。這兩年由於經濟轉型、市場波動,中國品牌佔比隨之波動。去年受疫情影響,自主乘用車市場佔比有小幅下降,今年1~4月佔比上升,接近42%。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給中國品牌創造了新機遇。未來汽車市場主場在中國,對中國品牌向上又是新一輪機會。
柳燕:什麼叫品牌向上?自主品牌企業會有不同側重和解讀,我認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品牌價值提升,可以在財務維度上量化衡量。
國際機構最新2021全球汽車品牌價值百強裡,有22家中國品牌上榜,上榜數量最多,可以看到中國品牌近年來的努力成果。但品牌價值總和不及榜首品牌價值的一半,大而不強在榜單上也體現出來。所以,中國要想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品牌是重要支撐。
第二,市場份額提升。
汽車強國的標誌之一,就是本土消費者購買本土品牌汽車的比例。目前中國乘用車市場份額在40%上下,近年來有較大波動。下一個五年車市格局重塑,我們希望中國品牌抓住機會贏得更多份額。
第三,高端化。
這不僅是汽車行業的重點方向,在今年中國品牌日各類官方活動上,打造高端品牌已是各行業共識。繼傳統汽車企業嘗試品牌高端化之後,近兩年有諸多中國高端智能電動新品牌問世,傳統企業、新勢力和跨界造車者同臺競技,在加劇競爭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汽車品牌整體迅速崛起和快速發展。
中國汽車品牌向上,是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共同的責任和目標,每個層級應履行每個層級的責任。中汽協作爲行業組織,我們不能替企業去做品牌營銷,但我們可以利用行業組織力量去搭建平臺,解決問題,提供支持和服務。
中國汽車企業首席品牌官聯席會(簡稱CB20)成立,就是中汽協在品牌發展方面更好地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的聯席會平臺。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推動行業自律、規範行爲、減少內耗、良性競爭,爲中國汽車品牌發展獻計獻策,推動中國汽車整體向上。
中汽協已在長安汽車啓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專項行動。我們將通過協會和部委層面的加持,調動更多資源,幫助品牌擴大影響力,加大傳播,助力形成全社會認可和支持中國品牌的氛圍,切實對企業和行業起到支持作用。
在中國汽車論壇官方微信上,我們上線了6月中國汽車論壇的品牌主題論壇預熱稿,標題就是“是對手也是朋友,中國汽車品牌如何整體向上?”這也是今後CB20工作和活動的基本調性。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希望帶來中國汽車品牌共進共贏、整體向上的全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