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教·貸款|徵信查詢頻率多高會影響貸款?

徵信是個人的“信用檔案”,它記錄着每個人的信用行爲。

那麼,徵信裡具體有哪些內容,在使用的時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界面新聞記者帶大家瞭解一下。

徵信裡有什麼?

徵信記錄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徵信記錄了個人過去的信用行爲,除個人信息外,主要包括三類:信用卡、貸款、擔保等信貸記錄;電話、水電繳費狀態等非信貸交易信息;稅務、民事判決、行政處罰等公共信息。

這些行爲將影響個人未來的經濟活動,比如個人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可以通過徵信機構提供的信用報告進行貸款審批。

徵信信息大致可以分爲正面信息和負面信息兩類。正面信息通常是正常履約信息,比如貸款後按約定還款,水電燃氣按時繳費。

負面信息則是在交易時未能按時、足額支付各種費用信息,例如個人按揭貸款未能及時還款,另外,還包括法院判決、強制執行等信息。

徵信信息從哪兒來?

徵信採集機構一般有三類。

一是提供貸款的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

二是提供消費後付款的機構,主要是電信企業、水、電、燃氣等公共事業單位。

三是法院、公安機關等政府部門。

頻繁查詢徵信會有影響嗎?

“銀行貸款審批看到的徵信記錄裡會包括徵信記錄產生和查詢的原因,個人一個月內查詢不超過三次,一般會被認爲是合理的,但如果在一段時間內頻繁查詢,貸款審批時可能就會被打上個問號。”一位銀行信貸條線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不過,界面新聞記者詢問了多家銀行工作人員,關於怎樣纔算“頻繁查詢徵信”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這可能是每家銀行風控標準略有差異導致。

央行曾表示,信用報告只是作爲銀行放貸的一個參考,是否放貸取決於銀行對客戶情況的綜合考量。

信用卡業務專家董崢對界面新聞表示,確實每家銀行都有不同的風控模型和標準。“我有很多張信用卡,每張卡都按約使用,及時、足額還款,但我在申請新的信用卡時,有的銀行就會認爲我履約能力強,給我一個不小的審批額度,但有的銀行可能會因爲現有的信用卡太多而拒絕我的申請,所以即便是同一件事,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理解,這並沒有對錯。”

有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提醒,一些金融機構在APP或社交軟件投放廣告中顯示類似“測一測你能借多少錢”,點擊後,就會授權金融機構查詢個人徵信記錄進行貸款審批,所以如果沒有借貸需求不要隨意點擊這類額度查詢“測試”。

個人在徵信活動中有什麼權利?

對本人徵信數據,個人享有一系列權利:

知情權:個人有權知道徵信機構掌握的關於自己的所有信息。查詢徵信可以通過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網站、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APP,人行分支機構線下網點等渠道。

異議權:如果對自己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有不同意見,可以向徵信機構提出來,由徵信機構按程序進行處理。

但多位業內人士提醒,切勿相信所謂徵信修改,洗白等不法機構宣傳。

糾錯權:如果經證實,信用報告中所記載的信息存在錯誤,個人有權要求數據報送機構和徵信機構對錯誤信息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