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首見於鴉片戰爭 漢奸仍是中國社會嚴重的心理陰影

日本侵華之初,同樣又出現大量爲日本人賣命的僞軍,據統計當時爲日寇作戰的僞軍多達百萬以上。圖爲抗日時期處決協助日軍的漢奸。(圖/中國網)

每當中國與外國關係緊張時,「漢奸」一詞就成爲媒體與網路上的熱門詞彙,在以前的臺灣也有類似現象,凡是批評政府的人就很容易被媒體或文化打手扣上漢奸的帽子。據考證,漢奸一辭最早出現在宋朝,但極少見,一直到鴉片戰爭時才普遍使用。它所指涉的是教科書上幾乎從來不曾提起的一段歷史:大量的沿海平民出售補給物資給來犯的英軍,併爲英軍作戰時擔任嚮導與建造工事。這類事件在抗日戰爭初期也很常見,只是大部份來自民間的漢奸事蹟,在後來兩岸的歷史教科書上都被刻意忽略了。

古代歷史上背叛朝廷者不叫漢奸,大多用「反叛」等字眼。考證「漢奸」二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南宋末年漢人張弘範率元軍於崖山殲滅宋軍,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12字於石壁,後來有人在石壁上留詩曰:「滄海有幸留忠骨,頑石無辜記漢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終究在人間。」另一說是《南明史》上記載明永曆帝被清軍俘虜,見到反叛降清的吳三桂時質問他:「汝非漢人乎?何甘爲漢奸叛國負君若此?」

漢奸一詞普遍爲人所知,始自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英軍攻打廣州時僱用了許多苦力協助搬運糧食彈藥等後勤工作,苦力們也在金錢誘惑下爲英軍帶路。(圖/鳳凰網)

這些只是歷史學者考證結果,漢奸真正成爲流行詞彙是到清朝道光、咸豐年間2場鴉片戰爭時才普遍化。當時清朝國勢日衰,滿漢對立嚴重,貪官橫行、底層人民生活困苦。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雖有民衆爆發抗英事件,但也有一些地方民衆受錢財誘惑爲英國軍艦提供食物、馬匹等後勤補給,甚至在交戰期間在前線販賣商品,被英軍稱爲:「全世界最勇敢的商人」。當時清廷的民族政策有滿、漢之分,因此清廷對協助英國人的老百姓稱之爲「漢」人中的「奸」民。此後凡是協助外國入侵中國的,統稱爲漢奸。

第2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攻進天津北京,一路上帶着從東南沿海召募而來的苦力隊伍支援作戰,這些中國底層苦力也參與了英法聯軍掠奪圓明園(圖)的暴行。(圖/Wikipedia)

英國的歷史也記載,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特別愛貿易」、「不喜歡韃靼統治者」,在交戰時爲英軍帶路甚至作戰。《倫敦畫報》還刊登了從香港找來的一羣廣東苦力的素描像,這些貧苦奴工運輸隊爲了錢財冒着槍林彈雨爲英軍背送彈藥。他們還爲英軍向道穿越複雜的珠江水路,甚至刺探與提供情報或直接參與作戰。第2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天津與北京時帶着這些廣東苦力隊伍,他們也參與了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攻打廣州時,就地召募了許多苦力協助後勤補給,甚至爲英軍帶路或直接參與作戰。(圖/新浪網)

這種情況在當時相當普遍,廣東、浙江官員都曾上書道光皇帝痛陳其弊:「到處漢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皆爲奸匪」。地方官一邊要對付英軍,一方面還要防着數量不少的本地援英民衆。有些官員甚至把剿滅這些「漢奸」看得比對抗英軍更重要。後來連與英人貿易的商販與苦力都被列入漢奸之列,官兵藉此搶奪商人財產,爲防貧民協助英軍更是濫殺無辜,等到英軍攻入城中才發現城內百姓早已遭清官兵屠殺,爲此大爲驚訝。

此一官民交惡的問題一直到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一些流民無賴興致勃勃地把清軍與洋人交戰當看戲,有青壯年甚至在洋人們攀牆圍攻紫禁城宮時幫着架椅扶梯。在留存下來的少數照片中,這些幫助洋人攻城的民衆表情輕鬆愉悅,可見當時清廷已失去大多數的民心,很多底層民衆也無國家民族觀念。

現代史上最知名、被兩岸都定罪爲漢奸的汪精衛 。(圖/Wikipedia)

民國成立之後,國家安定沒幾年很快地又陷入軍閥混戰。到日本侵華之初,同樣又出現了大量爲日本人賣命的僞軍。據統計當時爲日寇作戰的僞軍多達90萬人,另有一說是高達210萬,人數比侵華日軍還多,令人歎爲觀止。「918事變」之後,雖有零散的抵抗日軍戰事,漢奸問題也很嚴重。這段期間慷慨赴義者極多,賣國求榮者也不少。

漢奸一詞到了中共建政後,演出以國共鬥爭爲背景的戲劇中經常被提起中共的地下工作者,當時稱之爲「地下黨」,漢奸一詞也被刻意地美化,另外給了個「帶路黨」的名稱,有點「牆頭草兩邊倒」、誰給錢就給誰帶路的意思。早年大陸舞臺劇或影視戲劇中的漢奸都把臉塗白,據說是藉用傳統戲臺上奸臣曹操的「白臉」扮相而來,這種以白灰塗臉以傳達漢奸意象的手法,在文革時的政治批鬥中也常被使用。

抗戰時期日軍攻打南京,部份中國平民戴上日本袖章與日軍合作,被叱爲漢奸。(圖/Wikipedia)

改革開放多年之後,大陸民間風氣愈來愈開放,部份知識份子親西方的言論也會被一些人扣上漢奸、洋奴的帽子。21世紀初網路快速興起,一些對政治與社會提出批評的網路名嘴或「公知」(公共知識份子),因爲崇尚西方民主自由而被激進的媒體或網民指爲漢奸。其實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傳統漢奸的概念已與走向國際擴大開放政策的現實不符,或許要等到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與體制有足夠民族自信心,對漢奸的恐懼感與恨意纔會從人們內心的陰暗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