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指啥竟惹爭議?他揪突顯1事重要性:可減少誤會
馬鈴薯在對岸被稱爲「土豆」。(示意圖/Shutterstock)
有立委質詢問教育部長潘文忠,知不知道有國中課本使用大陸用語,將馬鈴薯稱之爲「土豆」?潘文忠驚呼「臺灣教科書怎麼可能使用中國大陸的用詞?」,出版社若誤寫,會請他們更正。傍晚康軒出版社也道歉。但有專家強調,課文本身沒有不妥,是部分人士出於意識形態而曲解。臉書粉專「興趣使然的路人」則指出,課文是爲了突顯生物學學名的重要性,使用「土豆」當作例子不是剛好而已嗎?
日前有網友于臉書貼文表示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3-2生物的命名與分類」,三格漫畫中,學生A說:「上週末跟家人去餐廳吃到一道糖醋土豆絲,超好吃的。」學生B疑惑地說:「什麼?土豆那麼小又硬,怎麼切絲啊?」學生A回答:「啊?土豆很大顆啊?我說的土豆跟你說的土豆是同一種嗎?」旁邊的解說欄則註明:「馬鈴薯、花生都常被稱爲土豆,但兩者是不同的物種。科學家爲方便彼此溝通,便制定了由兩個拉丁文構成的學名,當作共同區分、歸類與命名生物的方法。」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對此表示,原先她以爲康軒版課本是直接把馬鈴薯稱之爲土豆,跟臺灣習慣不符,就不太妥當,但看了課文後,發現其實只是介紹各地稱呼方式不同,出版社並沒有錯。現在很多餐廳都有一道涼拌菜是醋溜土豆絲,所以讓學生知道同一名稱指涉不同事物,這本來就應該是素養教育的一環,因爲素養教育的宗旨就是「知識要用在生活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土豆底下的解釋有3個。(圖/取自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
興趣使然的路人今(17日)發文表示,光是看這個章節名稱,跟這個漫畫,應該就可以猜到編課本的老師想要表達什麼事情吧?就是因爲不同地區、不同語言對同一個物種會有不同的名稱,或是一個名稱被用來代表不同物種,生物學家纔會爲了減少溝通時的誤會,統一使用拉丁文學名。
「爲了突顯生物學學名的重要性,使用『土豆』當作例子不是剛好而已嗎?」他直言,一般人就算了,立法委員的理解能力這樣真的沒問題嗎?也有網友指出,連綠媒都在6年前就用「土豆」來稱呼馬鈴薯了,不懂到底還在「中國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