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確診癌症晚期!女子蒙了:生活方式健康,也沒家族史……

最近是一年中的體檢旺季,一些人在體檢中發現有肺結節。肺結節的檢出率爲什麼越來越高了?一打聽身邊不少人都有肺結節,不用當回事?沒有症狀就不用就診?

據報道,寧波65歲的李女士在2020年發現有肺結節,4年來,結節逐漸增大、惡化。由於沒有症狀,她一直沒有就診。近日,她確診了肺癌晚期,癌細胞還發生了多處轉移。

4年前發現肺結節沒當回事

2020年,當時61歲的李女士第一次在體檢中發現肺結節。

2021年,她在外院接受胸部CT檢查。報告提示,右肺上葉有一結節狀高密度影,邊界清晰,大小約7*8毫米,可見毛刺。影像學診斷,該結節和2020年相比,病竈有增大,考慮腫瘤,建議胸外科就診。另外,兩肺多髮結節和微小結節,建議3個月複查。

2022年、2023年,李女士又各做了一次胸部CT檢查。兩次報告提示,考慮腫瘤可能,建議胸外科就診。另外,兩肺多髮結節和微小結節,部分爲新發。

哪怕報告上白紙黑字地寫着“考慮腫瘤”“腫瘤?”等字樣,李女士卻都給忽略了。

她認爲,自己不抽菸,沒有腫瘤家族史,生活方式健康,絕對不會得肺癌。最關鍵的是:“我好好的,沒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肺裡不可能有腫瘤。”

因此,她一直沒有去醫院確診肺結節的性質。

4年後胸口疼就醫

確診肺癌晚期

近期,李女士在家屬的陪伴下來到醫院胸外科就診。她跟醫生描述:“胸口疼,有時候肋骨這裡也疼。”

李女士又做了一次胸部CT檢查。報告提示,右肺上葉見實性結節,大小約19*17毫米,可見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徵象,兩肺見多髮結節,直徑約4—10毫米。考慮肺惡性腫瘤。

李女士被收治入院。進一步的PET-CT檢查顯示,右肺上葉結節首先考慮肺癌,雙肺多發轉移瘤,全身多發骨轉移瘤,右側大腦頂葉轉移瘤,腹膜轉移瘤……腫瘤活性值最高爲48,提示腫瘤處於高活躍狀態。

李女士接受了肺結節、胸膜結節活檢。術後病理提示爲肺腺癌。基因檢測則提示爲罕見的BRAF靶點突變。

惡性腫瘤後期進展很快。以疼痛爲例,李女士剛到胸外科就診時,只是隱隱疼痛。很快,癌痛折磨的她連坐着10分鐘吃飯都難。現在,李女士正在接受進一步的靶向治療。醫生也在想方設法改善其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醫生感慨:“太可惜了。2020年以來,李女士每年都會做一次胸部CT,全程記錄了結節增大、惡變過程。她曾有多次機會,早確診、早切除,完全可以避免悲劇。”

“不少患者有誤區,認爲肺結節很多人都有,只要沒症狀,就不用複查隨訪,更不需要干預。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每一個結節,都很可能是不一樣的。”醫生說,也有患者認爲,不痛不癢的時候不需要就醫。可是,等有胸痛、咳嗽等症狀再來就醫,往往腫瘤已經到中晚期了,治療難度大,預後也差很多。

查出肺結節,應該怎麼辦?

肺腺癌和常說的肺癌是什麼關係?

女性、不吸菸爲什麼也會得肺癌?

哪些人需要定期篩查?

查出肺結節,到底該不該切?

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癌”

肺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肺癌類型。

根據其組織病理學特點的不同,肺癌分爲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佔比分別約爲85%和15%。目前,小細胞肺癌的生存期遠低於非小細胞肺癌。

非小細胞肺癌又包括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等。

其中,肺腺癌屬於最常見的組織學亞型(佔比約40%);其次是肺鱗癌(佔比約35%)。

肺腺癌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少數起源於大支氣管的黏液腺,發病相對隱匿,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被發現。

吸菸和油煙均爲可能致癌因素

說到肺癌的危險因素,人們往往想到吸菸。然而,不吸菸者和女性也可能患上肺癌,且多爲肺腺癌,這是爲什麼?

這要從肺癌家族中的“大戶”——肺腺癌和肺鱗癌說起。

肺鱗癌大多長在肺門附近,多爲中央型肺癌,與吸菸密切相關,多見於男性、抽菸者;

肺腺癌大多長在肺臟附近,多爲周圍型肺癌。由於肺腺癌與吸菸的關係沒有肺鱗癌/小細胞癌與吸菸的關係密切,因此女性及不抽菸者多罹患肺腺癌。

除了菸草,日常還有一種“煙”的危害也不容忽視——油煙。

烹飪時產生的油煙,包括PM(可入肺顆粒物)、有機或氣體污染物、醛酮類化合物等有害物質。

女性由於氣道更狹窄,同時體內雌激素會加速煙霧代謝,導致女性對油煙暴露更爲敏感,也更容易對呼吸道、肺部造成損傷。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牀診療指南(2022版)》中指出:炒炸等烹飪方式產生的廚房油煙可導致DNA損傷或癌變,是中國非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憑症狀能發現肺癌嗎?

單純依靠識別症狀來發現肺癌,真的很難!

因爲早期肺癌大多沒有症狀,許多人出現症狀時都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根治機會。

儘管如此,早一點發現、治療,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出現這四種異常要警惕,可能是肺癌發出的“警報”:

1.長期咳嗽、乾咳甚至咯血

多數的肺癌患者首發症狀爲咳嗽。這類咳嗽屬於刺激性咳嗽,往往無痰或只有少量的白黏痰,部分患者還會有咯血。如果這種咳嗽且持續時間在3周以上,需及時就醫排查。

2. 聲音嘶啞、胸悶氣短

聲音變得嘶啞、喉部發緊,是肺癌的症狀之一。如果起牀醒來時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頭暈,感覺像缺氧一樣不舒服、難受無力,哪怕一段時間能緩過來,也要警惕。

3. 肩、背、胸、臂疼痛

約50%的肺癌患者曾出現胸痛或者肩痛的症狀,尤其是咳嗽和氣短時。

4. 手指呈杵狀指

原發性肺癌患者的骨關節會表現出關節腫痛、其中杵狀指(趾)最常見,有10%的肺癌患者會出現杵狀指。此外,慢阻肺、肺氣腫、肺結核、慢性肺膿腫、間質性肺纖維化等患者也可能有杵狀指的表現。

5.其他肺外體徵

持續發熱、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男性乳腺增生、聲帶麻痹、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徵、Horner綜合徵、肺上溝瘤綜合徵及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等。

以下高風險人羣要定期篩查

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年版)》,年齡≥50歲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爲肺癌高風險人羣:

(一)吸菸包年數≥20包年,包括曾經吸菸≥20包年,但戒菸不足15年。注:吸菸包年數=每天吸菸的包數(每包20支)×吸菸年數。

(二)與吸菸人羣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三)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有職業暴露史(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等)至少1年。

(五)有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確診肺癌。

肺癌高風險人羣原則上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必要時可將篩查年齡提前至40歲。

查出肺結節該不該“一刀切”?

最近幾年,由於肺部CT篩查的進一步普及,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有肺結節,這讓不少人“心慌慌”:這是不是癌?能不能一刀切了?

實際上,結節只是一項影像學診斷,並不是疾病的名字。它可能是炎症、鈣化、結核、錯構瘤、纖維增生,只有少數是惡性腫瘤。

發現結節並不可怕!不同性狀、不同大小的結節,肺癌的發生風險會有所不同。

磨玻璃結節:

實性結節:

小於1釐米的實性結節大多爲良性。實性結節越大,惡性比例越高,可採取PET-CT檢查。惡性實性結節往往病情發展會比較快。

混雜性結節:

這種結節惡性概率更高,總體惡性率可高達70%~80%。

此外,結節形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結節的性質:

如果檢查報告單上出現“毛刺”“血管集束徵”“分葉”“胸膜牽拉”等描述,要注意複查,這類肺結節很有可能是惡性的。

發現肺結節後,

是隨訪還是立即手術,

應由專科醫生給出規範化的建議。

一般情況下,發現肺小結節有三大應對手段:

第一,對於高度懷疑是癌前病變甚至是早癌的,可進行手術清除,現在大醫院普遍能運用胸腔鏡進行微創手術。

第二,對於直徑小於1釐米,判斷良性或者模棱兩可的,一般動態觀察,有變化、有進展再手術。

第三,如果高度懷疑是肺惡性腫瘤病竈,一般醫生會建議不必做活檢直接手術,但如果身體條件較差,無法承受手術,就需要做穿刺活檢來診斷,再考慮下一步怎麼治療。

若是選擇隨訪,建議儘量要找一個固定、信任的醫生長期隨訪。這是因爲,一些結節看起來大小沒有變化,但很多細節需要在電腦動態影像中觀察,醫生測量結節密度、形態的變化,還可以捕捉細微的細節,這對於專家的研判十分重要。

來源: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