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市場化轉型 超200家城投公司接續更名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賀覺淵

近期,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下稱“城投公司”)市場化轉型熱度再起,焦點是由城投公司更名爲產投公司。企查查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9月以來,更名爲“產業投資”的相關國有城投公司超過200家,較之前明顯增加。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持續推進背景下,城投公司紛紛更名展現出其在融資承壓下的求變決心,但要成功實現轉型,還需要經歷把控項目質量、適應政策調控等一系列考驗。

轉型產投並非變道發債

城投公司是各地方開展投資建設活動的重要主體,也是地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盤活存量資產、資源和資本的重要載體。2023年下半年,一攬子化債方案開始落地實施,城投市場化轉型步伐隨之明顯加快。企查查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9月以來,更名爲“產業投資”的相關國有城投公司超過200家,較之前明顯增加。這些企業覆蓋了全國23個省份,既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中指定的化債“重點省份”,也有其他地區。

與更名潮對應的是城投發債融資的退潮。據華西證券統計,2023年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實施以來,城投債淨融資明顯縮量。今年前5個月,城投債淨融資1016億元,同比減少6656億元,4月和5月分別淨償還250億元和339億元。

有分析指出,隨着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監管趨嚴,城投平臺融資愈發受限,城投的市場化轉型進程更加緊迫。在此背景下的城投更名,或許是融資壓力下的求變嘗試。“從政策、渠道、評級和債務壓力等多方面考慮,城投平臺都有轉型的迫切性。”財達證券債券融資部董事總經理、城投之家常務理事羅強表示。另一位券商投行人士坦言,現階段城投更名可以一定程度消除投資者對城投的刻板印象,獲得進一步交流的機會。

不過,大公國際公用一部副總經理韓熙良對記者表示,即使企業更名後成功發債,也很難將二者直接劃等號,從監管部門、評級公司到投資者,都是看業務實質,而不是融資主體的名稱。

目前來看,城投更名後的發債並非一帆風順。上海清算交易所官網數據顯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僅有2023年9月更名的鎮江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發行了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規模爲3億元,發行利率2.43%,主要用於償還有息負債。其第二期10億元的中期票據正在發行中,同樣用於償還有息負債。

轉向生產性服務行業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更名的產業投資類國企中,絕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範圍定位在項目投資、產業招商和園區運營等維度,也有少數企業專門聚焦農業、低空經濟、軌道交通等行業領域。

在韓熙良看來,從三次產業角度看,城投轉型產投類國企有三條路徑可選:一是聚焦農業,支持鄉村全面振興戰略;二是聚焦工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聚焦服務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韓熙良表示,城投公司可以通過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謀求轉型。製造業中的研發、設計、專利、品牌等,都屬於生產性服務業範疇,這正是我國目前的短板弱項。城投公司可憑藉自身熟悉本地、靠近政府的優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構建產業服務生態圈,爲當地產業發展賦能。他強調,城投轉型規劃應服務於當地發展規劃,依託當地資源稟賦,堅持因地制宜。

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要求地方國企抓好轉型升級工作,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有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孵化未來產業,更好服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產投類地方國企謀轉型發展的方向。”韓熙良說。

中國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譚志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更多地方會將分散的國有資產通過分類梳理、整合注入等方式,做強做優城投公司,並完善市場化體制機制。城投公司將會更加聚焦在具有外部性、帶動性、引導性的領域,爲地方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力。

市場化轉型仍存難點

更名之後,城投公司的市場化轉型之路還在繼續。在業內人士看來,城投轉型產投類國企是否成功,要看其能否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經營,是否在化解存量地方隱性債務的同時不增加新的隱性債務,是否能以自身資產獲得銀行授信。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對記者表示,如果城投平臺能夠真正轉向產業運作,從財政部受融資約束名單退出,就意味着這一級政府隱性債務減少。城投轉爲產業類國企,需要面向市場經營,對債務獨立承擔責任。如果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能按公司法的要求和流程處理,政府不進行兜底,纔是真正實現了市場化轉型。

近期,重慶市江北區、渝中區國資委相繼發佈聲明,相關國有企業不再承擔政府融資職能,企業依照市場法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在出資範圍內承擔有限責任。這被一些市場機構稱爲城投“退出融資平臺”。有受訪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只是相關部門落實加快推動融資平臺公司退出平臺名單及市場化轉型政策要求的舉措,但銀行放貸仍會以企業名字是否能夠在融資平臺查詢系統查詢到爲依據。“融資平臺查詢系統”於今年3月正式上線,可供金融機構查詢融資平臺的相關情況,包括融資平臺是否在監管名單之中、債項等信息,以方便金融機構和融資平臺開展業務。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去年10月以來,江蘇、重慶等多地相繼發佈“不再承擔政府融資職能”的公告。從“退平臺”到“退名單”是大勢所趨,但過程可能不會太快。城投實際融資變化情況需要持續跟蹤融資政策的關注重心是否發生改變。

“城投平臺市場化轉型是當前地方化債的關鍵。”羅強表示,經濟週期調整帶來的宏觀政策不確定性、行業監管政策調整,以及不同發行平臺項目質量把控的嚴格程度不同等,都是城投平臺轉型面臨的壓力。有受訪人士談到,當前評級機構和投資人仍會關注發行人的大股東是哪級政府部門,並作不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