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機器人教育 臺科大學生蔡升恩在臺舉辦國際賽事
臺科大學生蔡升恩打造機器人國際賽事在臺舉辦。(臺科大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獲得2023年日本MiSUMi機器人特別賞的臺科大機械工程系碩三學生蔡升恩,從參與大小比賽、創業開公司到致力推動機器人教育及健全制度環境,甚至打造臺灣自己的人型機器人賽事「STR賽創爾人型機器人競技」,讓臺灣也擁有自己的國際化機器人比賽。
蔡升恩在2023年得到日本MiSUMi特別賞及殿軍,他強烈希望常態性國際賽事能在臺灣舉辦,可帶動機器人教育與鼓勵民衆參與,也可解決以往出國參賽需自費,籌措不易的窘境。
蔡升恩表示,人型機器人教育其實着重過程,不像寫程式般只有單一答案。他傾向讓學生擁有技能,並具備想像力空間,而人型機器人的限制比車型機器人少,有更大空間彈性施展創意。
具體來說,他的機器人教育流程是從組裝教具、接電線、驗證程式正確性,並鼓勵學員參與比賽,從中得到啓發,開始學習程式、改裝機器人、CAD建模、3D列印製造等實務操作。
至於學生時常碰到每3年就要面臨大考的問題,他態度是調整投入時間比例,並認爲就實務上,顧及學業同時,若能讓孩子做好時間分配,多的時間持續投入在人型機器人競技當中,也能將賽事獲獎成績作爲學科之外的加分項。
蔡升恩組隊的致勝模式是由能力強的隊長來帶領相對較弱的隊員,可接續經驗,而非只是贏過對手。他發現,這樣傳承並培養種子師資方式,優於其他國家。談到臺灣與他國的差異,他回憶,對韓國交流會上破冰橋段,印象十分深刻,竟有團隊成員才藝表演的環節,讓大家熟悉後再個別深聊,各國隊伍間並不是只有賽場上廝殺,彼此溝通了解及見賢思齊下,就會自我提升。
蔡升恩規畫今年在臺灣首次舉辦國際「STR賽創爾人型機器人競技」賽事,目前仍有資金壓力,但是會努力克服,希望能順利舉行,並藉此機會奠下常態性在臺灣舉辦賽事的基礎,也建立選手考試及國際排名制度,逐步邁向國際化,讓臺灣也成爲世界競技舞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