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粉絲追星認錯人?我哥是「文壇天王」蘇軾…蘇轍的煩惱

圖爲故宮之前展出「宋蘇軾書前赤壁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手足太有名是一種怎樣的困擾?弟弟前陣子到姊姊的國中打球,回來跟我抱怨:「姊姊太有名了,那些跟我打球的大哥哥們,都不是真心想打球,都跑來問姊姊的事情!」

沒事!我安慰弟弟:「你這個煩惱就跟蘇轍一樣啦!」

蘇轍,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最有名的,還是他哥哥蘇軾。

宋遼兩國自從簽訂了澶淵之盟之後,雙方即經常派遣使節進行交聘的活動。以宋代的使節任務來說,其中有一項即是擔任賀生辰國信使,前往遼國祝賀遼皇帝或遼太后的生日,簡稱爲生辰使。

當年蘇轍五十一歲,便擔任此重大任務,出使遼國祝賀遼道宗的生日,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的哥哥在遼國超受歡迎!

他住進遼國館驛(飯店),擡頭一看,牆上都刻有哥哥蘇軾的詩,書店裡還販賣各種蘇軾的詩集,長年佔據暢銷書榜首,連剛刊印好的《眉山集》都有盜版!

狂熱的遼國粉絲一聽到蘇大學士來訪,紛紛擠到飯店大廳,各種站姊追星族、迷妹迷弟都包圍了蘇轍的住處。

蘇轍爲了這件事,忍不住寫了一首詩跟哥哥抱怨:

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 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

其實蘇軾也曾經被朝廷派任出使遼國當生辰使,但蘇軾以自己年老遲鈍推辭了,他都沒想到自己原來在北方有這麼龐大的親衛隊和粉絲後援會。當然也不會想到幾百年之後,他的魅力還是影響超多人,成爲不朽的傳說。

我的天才哥哥

蘇轍一直是蘇軾最親密的夥伴。他們之間的關係超越一般家人,更是精神上最契合的伴侶。

小時候蘇轍總是追在哥哥的後面,他想要追上哥哥,卻始終追不上,追着追着,似乎變成了一道哥哥的影子。

蘇軾的光芒太耀眼,他的個性外放活潑,而且很早就顯露出他的才華。作爲天才的弟弟,蘇轍是知道的,他收起與哥哥比較的心,向內安頓自己,因此蘇轍的個性越越內斂穩重。

兩兄弟一動一靜,個性互補,名臣張方平小時候看過蘇氏兄弟,他評價說:「這兩個孩子都是天才,蘇軾聰明活潑,才智過人,但是性格穩重的蘇轍,一生成就可能會超過哥哥。」

過了幾年,父子三人來汴京趕考,兄弟倆一起考中進士,而蘇軾更是得到當年的榜眼,讓歐陽修大力讚美,一舉成名。老父親蘇洵也跟着走紅。人們說,眉山蘇氏出天才了。他們反覆討論老蘇怎樣厲害,大蘇怎樣天才,夾在中間的蘇轍,討論度低,又一次做了影子人。

蘇軾後來去鳳翔做官了。蘇轍日夜思念兄長,他寄給哥哥一首詩,哥哥也回了他一首:「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這是蘇軾最有名的詩之一,所有討論蘇軾的作品都不會漏掉這一篇佳作。這首詩好在哪裡呢?除了字句之外,更是那天才的意象︰「雪泥鴻爪」,蘇軾對於人生際遇有一種深刻體悟,他覺得人生就像飛雁踏過雪地留下的爪印一樣,是那麼偶然,鴻雁飛走後,沒有人知道牠的去向。也就是說人世間的遇合都是偶然而無常的。這四個字,甚至成爲了經典的文學用語。

有的人從中體會出,既然人生這樣無常,那麼更應該把握當下,什麼都去努力,纔不枉走這一遭。也有人認爲,既然最終都是歸於虛無,那麼就不用太在意那些世俗的成就,只要活得盡興就好。

蘇轍畢竟是懂詩的,他讀到這詩之後,只怕會比我們更拍案叫絕。同時他也感到一些難過,從仕途到寫詩,他全方位落後於兄長了。

但是蘇軾卻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的弟弟非常優秀,這世間上也只有弟弟能夠懂他,理解他。甚至還說蘇轍的詩文有自己到不了的境界,能夠與自己文章比肩的,也只有子由。

蘇轍,哥哥的守護者

元豐二年七月,烏臺詩案,蘇軾受政敵危害,被關進了御史臺,那是關押重犯的地方,大家都說大蘇這次肯定難逃一死。

蘇轍聽到消息雖然心急如焚,但他的個性沉穩,思慮周詳,他先想辦法將兄長一家老小接來,安頓在自己的家中,同時也給皇帝上書。

蘇轍寫的〈爲兄軾下獄上書〉是經過縝密的思考而寫的,裡面不爲蘇軾平反,而是先動之以情,說自己從小與蘇軾相依爲命,有深厚的手足之情,再解釋蘇軾個性狂狷寡慮,比較衝動欠缺思考,所以纔會犯下這個錯,但現在已經痛改前非,不會再犯了,最後哀求願意用自己的官職前途換兄長一條命。

宋神宗看完後也深受感動,終於赦免蘇軾,只是活罪難逃,蘇軾仍被貶至偏遠的黃州。蘇轍也受到牽連,被貶至筠州。

蘇轍在筠州五年,認真工作向朝廷表明他的真心,同時也寫出了他這一生最好的詩,最好的文。但人在黃州的哥哥,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寫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寫出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那根本就不是凡人能追得上的呀!

蘇轍讚歎着哥哥的才華,想着自己也許就這樣在筠洲過了一生,但名臣張方平的預言很快實現,比哥哥更內斂沉穩的子由,將向世人展現他的政治生涯最高成就。

鐵腕副宰相

年輕的神宗皇帝突然去世,十歲的小皇帝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厭惡新黨及王安石,於是大刀闊斧決定掃滅新黨。她開始任用司馬光爲宰相,舊黨成員紛紛被召回,其中也包括蘇軾、蘇轍,蘇家兄弟的機會終於來了。

蘇軾被任命爲翰林學士,負責起草詔書,蘇轍擔任七品官的右司諫,官位雖不高,但可上書勸諫。司馬光對蘇軾寄予厚望,他希望藉助這位文壇領袖之手,將舊黨的意志貫徹朝野。

這時新黨的勢力仍然強大,想要打倒新黨仍需要更多力量,可惜蘇軾並沒能符合司馬光的期待,他覺得新黨的變法也有些不錯的理念,不需要趕盡殺絕。

一貫沉默內斂的蘇轍挺身而出,完全掩蓋了蘇軾的鋒芒。蘇轍抓緊這個機會,一吐他悶了許久的怨氣,他亮出了如刀的心性,短短半年上書七十四篇,以激烈言辭和狠辣作風一舉清算新黨,滿朝震驚。

又因爲蘇轍的個性內斂,行事小心,沒有人能抓到他的任何把柄,只能眼睜睜看着他一個一個殲滅新黨成員,蘇轍展露的才幹與鐵腕深得高太后青睞,官位扶搖直上,五十四歲這一年,他成爲了大宋的副宰相。

蘇轍再也不是三蘇之中的那個影子人,小透明,他的政治成就比哥哥父親都高,正是印證了張方平所說的:「性格穩重的蘇轍,一生成就可能會超過哥哥。」

夜雨對牀

人生起起伏伏,八年過去了,高太后去世。小皇帝哲宗拿回政權,他堅決不走媽媽的路,而要全面恢復新法,將被貶多年的新黨大老重新召回汴京,並委以大權。

新黨許多人當年曾經遭到蘇氏兄弟的清算,如今總算找到機會復仇,他們將兩兄弟往死裡貶,蘇轍一連被貶三級,蘇軾也被貶到蠻荒之地嶺南。

從這之後,蘇軾和蘇轍便進入了另一個離合循環之中,貶、再貶,兄弟聚少離多。

最後一次兄弟會面是紹聖四年,蘇軾被貶海南島儋州,而蘇轍則被貶雷州。在被貶的路上,五十九歲的蘇轍與六十二歲的哥哥在藤州相遇。他們似乎知道此生能陪伴彼此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於是兩人走得非常慢,一直走到蘇轍的貶謫地雷州,蘇軾將從這裡跨海前往海南。

蘇轍又一次看着兄長遠去的背影,他想起小時候總是跟在哥哥背後,像哥哥的一道影子,但此刻,他既不是他的影子,也不是他可以依靠的守護者,他們只是一對年老無望的老人。

蘇軾一生有兩大心願,就是爲社稷「致君堯舜」和跟弟弟「夜雨對牀」。可惜,這兩個心願都不能實現。直到臨終前他仍說:「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蘇軾離世之後,蘇轍被朝廷召回,時代已然向前走,新舊黨爭也已落幕。蘇轍選在穎昌養老,他爲哥哥寫了很長很長的墓誌銘,作爲對敬愛的哥哥最後告別,這也是蘇轍最棒的作品之一,我們熟知的蘇軾的故事,都是出自於蘇轍的這篇墓誌銘。

《讀懂古人的痛,就能跳過現代的坑:史上最潮的國學經典》。圖/圓神出版提供

蘇轍將哥哥的家人接來穎昌,帶領兩百多人的大家族一起生活,從此他只是家族的長者,悉心照顧子姪們讀書做學問,而跟他同一輩的文人也都離去,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都走了,蘇轍像是被遺落的名家,看着軟弱的徽宗無力撐起大宋,他什麼也不能做。

蘇轍於七十四歲這一年去世,他叮囑孩子們把他葬在蘇軾旁邊。他想起哥哥二十多歲跟他約定歸隱之後要夜雨對牀,但這一生卻始終沒有機會,總是被命運之手給折磨、給翻覆,終生顛沛流離,生時無法好好相聚,直到死後纔可以比鄰而居,完成那好早好早以前的約定了。

(本文摘錄自《讀懂古人的痛,就能跳過現代的坑:史上最潮的國學經典》,圓神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