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問天”實驗艙發射:中美在太空領域正達到技術對等
北京時間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後,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視覺中國 圖
“問天”成功進入軌道意味着中國人也即將能在太空大規模做實驗了。當天,美聯社、路透社、半島電視臺、《印度時報》等各國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道。《商業內幕》網站於7月23日的報道中提到,《中國在太空:大躍進》一書的作者布賴恩哈維告訴“航天新聞”(SpaceNews),問天是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階段。福克斯新聞則直接以“中國已基本完成自己的空間站建設”爲題進行報道。報道稱,目前中國距離空間站“在軌建造”只剩最後一步。據瞭解,中國空間站將於今年年底完成T字構型建造,艙內活動空間超過110立方米,將配置2個航天員出艙艙口和1個貨物氣閘艙,並提供6個睡眠區和2個衛生區,可實現長期3人、短期6人駐留。《紐約時報》24日報道稱,《爭奪天空:控制外層空間資源的大國競爭》一書作者納姆拉塔·戈斯瓦尼(Namrata Goswani)說,太空對中國政府來說具有巨大的聲望,中國政府認爲每次重大發射都會增加其太空力量的積累。戈斯瓦尼還表示,中國在太空計劃的複雜程度方面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與俄羅斯的太空計劃相比,中國在月球和火星計劃以及軍事太空組織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報道指出,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2021年5月15日在火星表面着陸,是繼美國後第二個成功將巡視器着陸在火星表面的國家。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國家安全事務部前任主席瓊·約翰遜-弗里斯就此表示,中國在太空領域正在與美國達到技術對等(reaching technical parity),這是美國非常關注的問題。她還將中美在太空計劃中的角色分別比作烏龜和兔子,“儘管近年來烏龜的速度大大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