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公募入局多資產FOF,備戰中國“第三支柱”養老市場
由於中國債市收益率不斷走低,且股市的波動較大,多資產策略受到希望穿越週期的機構的關注,更多全球資產被加入組合。在海外,養老投資基金的本質則是多資產策略。
數據顯示,多家大行和股份行理財子已成立多資產管理部;券商自營亦積極佈局“全天候策略”,包括中金公司、華泰證券、華福證券等;2024年近 9成 公募FOF 基金獲得正收益率。不少績優 FOF 產品突破了傳統的股債搭配,在商品類 ETF、QDII 產品等方面踊躍佈局。
近期,國內也迎來首個由新設外資公募基金髮行的全球多資產策略基金。據悉,富達基金近期推出任遠穩健三個月持有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其中債券仍佔主力,中國股票的配置比例低於同類FOF(約8%),其他多元資產則包括了海外市場股票、海外市場債券、大宗商品等。目標日期基金(TDF)的發明者富達投資大中華區投資策略及業務資深顧問鄭任遠則爲產品顧問。據記者瞭解,此舉旨在爲佈局中國的養老第三支柱市場進行鋪墊。
傳統固收+或讓位多資產策略
富達基金養老負責人、擬任基金經理趙強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近兩年的經驗顯示,一般的固收加的20/80組合(80%固收+20%權益)在某些情況下回撤幅度可達十幾個百分點,影響客戶體驗,因而如果加入更多海內外大類資產,或可通過資產類別、市場國別以及因子策略的多樣化提升穩健性與收益率,會更適合未來的養老產品。
多資產策略最早被國內市場關注或是源於橋水基金“全天候策略”。尤其是在2023年劇烈震盪的市場環境下,橋水在中國的私募基金全年業績維持在10%的水平,規模更是翻倍。
趙強對記者表示,海外多資產策略非常普遍,且不僅跨資產而且跨國別。這也是因爲海外固收產品波動性遠超中國債券(即使是美國國債的波動也巨大),因此債券本身很難成爲唯一的基底,更多采用“多元資產配置”策略;相對而言,在中國市場,債市的波動要小得多,多年來“固收+”以債券爲基底,再配以權益資產(多爲A股和港股),旨在起到提升收益的效果。
然而,事實證明,固收+時常會變成固收-。固收+的20/80組合在某些情況下回撤幅度可達十幾個百分點。較大的回撤可能導致產品需要長時間才能創新高,從而影響客戶體驗。
例如,2014年固收+產品短期內上漲20%,但此後經歷了5年才重新創新高;2020年部分投資者因難以忍受長時間無收益而贖回,錯失後續牛市收益;2022年和2023年市場波動再次讓許多投資者被套牢,持有體驗不佳。
2025年看漲黃金、美股
在這一背景下,多資產策略被各類機構重視。近年來,海外股市、海外債市、黃金等成爲了主流標的。
黃金在2024年10月創下了2790美元的歷史高位,全年上漲27%,這是自2010年以來最大的年度漲幅,近年來,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央行都在購買黃金。
第一財經此前也報道,“黃金+”配置策略越發受到關注。數據顯示,機構增加對黃金的配置(多爲黃金ETF),更多配置分佈於養老理財、養老FOF、混合基金等產品中,例如招銀理財、興銀理財、景順長城等,這些配置比例最高的機構黃金配置中樞已達5%~10%。
趙強對記者提及,在此次發行的FOF中,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配比基準也在5%左右,標的爲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上海金。“儘管‘特朗普交易’下,美元走強、黃金暫時轉弱,但中長期黃金的看漲邏輯並未改變(包括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化、主權貨幣信用趨弱、通脹加劇等),2025年我們仍對黃金持積極觀點。”
同時,海外股市也是近年來各大國內機構佈局的重點,主要的投資工具則是QDII基金、互認基金、場內ETF等。美股則是配置首選。2024年美國納斯達克100指數一騎絕塵,英偉達(+170%)和博通(+109%)等持續引領AI熱潮。
綜合來看,華爾街機構對標普500今年的預測中位數在6600點左右,最高目標價達7000點。
就國內資產而言,人民幣債券、A股、港股是多資產策略中的重點。趙強對記者稱,FOF的債券參照基準是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配比約爲75%,但利率債佔比約爲20%-30%,且久期並不傾向於太長。近期10年期國債迅速從2%以上跌破1.6%,似乎已經定價了超30BP的降息幅度,信用債可能仍有補漲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各界認爲中國股市估值低,且在政策刺激下有反轉潛力,但鑑於波動高的特點,採取多資產策略的投資組合無法重倉下注。
趙強分析稱,標普的波動率約12%,而中國的波動率可達20%-25%,這也導致其風險收益特徵不同於其他市場。由於高波動率,建議在中低風險產品中配置8個點較爲合適。
“中國股市在2025年上半年可能因流動性支撐有一定行情,但長期走勢需關注盈利的真實改善,一季度之後盈利是否紮實是關鍵觀察點,相對港股則更看好A股。”
多資產將是養老投資的基石
之所以外資佈局多資產,也是瞄準了中國的“第三支柱”市場。當前中國個人養老金投資已運行兩年,養老FOF如何控制波動率並爭取絕對收益,機構的多資產配置能力將越發重要。
2024年上半年,中國機構發行的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業績未能收正,業績跑輸基準的養老基金Y份額產品超八成。究其原因,權益配比過高導致組合波動擴大是主因。未來,如何優化跨資產、跨國別的多資產投資能力是關鍵。
多位業內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國內基金公司的全球配置能力仍待提升,不少FOF基金管理人此前多爲股票投資經理,而真正的多資產投資則是一項‘科學’,更不用說是全球的多資產投資。”
之所以多資產策略在海外佔據主流,也正是受到養老金投資的需求推動。美國主要養老投資產品就是目標日期基金(TDF),TDF通常會在產品名稱中設立一個“目標日期”(通常代表預計的退休年份),並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開發下滑曲線。隨着所設定目標日期的臨近,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增加非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TDF本身也是一種多資產策略。
鄭任遠此前對記者表示,養老投資產品的門檻頗高,導致美國的養老市場其實幾乎被四大機構寡頭壟斷,包括富達、先鋒領航、普信、貝萊德。當前,對於富達、貝萊德等新設的在華外資公募而言,要獲得第三支柱的養老金管理資質,仍需滿足連續3年規模在200億以上的要求。儘管規模要求仍存,但這些海外的養老金管理巨頭無疑要先做好準備。
趙強對記者表示,此次的FOF產品風險級別接近TDF產品40-60歲部分的風險級別,更偏穩健,且控制核心風險資產的配比,中國股票、美股等配比不超過20%,旨在先打造更好的投資者體驗。
就中長期來看,對中國的養老產品而言,配置工具仍有待完善。在他看來,目前若通過QDII、互認基金來配置海外資產,費用相對於養老產品而言過高。場內掛鉤海外股市的ETF容量不足,例如美股、日經ETF一度出現20%的溢價。
此外,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目前國內也有QDII投資人才,基金公司應該給予更多的空間、時間和資源來培養人才,而非用短期的業績考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