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私募在華髮展狀況調查:謹慎對待資產規模擴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受A股市場波動加大影響,外資私募的新產品發行募資節奏也悄然放緩。
一位券商資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近期與他們磋商代銷新產品或產品擴募的外資私募明顯減少。究其原因,一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加大導致部分外資私募產品淨值跌幅偏高,令他們放緩產品募資節奏;二是近期市場傳聞相關部門或暫停銀行代銷私募產品,也令部分外資私募選擇“觀望”,等待相關政策進一步明朗後,再確定產品募資方式。
“儘管不少知名外資私募機構一直處於我們的白名單裡,但他們近期發行新產品募資的熱情不夠高。”這位券商資管部門人士直言。
外資私募緣何謹慎對待資產規模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產品獲得不錯回報,部分外資私募對資產管理規模快速擴張仍持有謹慎態度。
銳聯景淳創始人許仲翔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個人更傾向在市場處於相對低點期間發行產品,因爲整個股票市場估值偏低,若產品投資策略能捕捉到高成長性股票,就有相當高的機率獲取更可觀的回報。
“要做好這項工作,我們需持續加強投資者教育——讓境內高淨值投資者意識到,抄底往往比追漲擁有更高的長期投資獲利勝算。”許仲翔強調說。
一位外資私募機構人士向記者坦言,目前外資私募機構之所以對資產管理規模快速擴張相對謹慎,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高淨值投資者羣體的風險偏好普遍驟降。
“如今,越來越多高淨值投資者希望量化策略產品能夠保本,但這與權益類私募產品淨值波動特性格格不入。”他向記者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這引發一系列奇特景象——一面是衆多外資私募機構紛紛看好中國股票市場估值持續回升,一面是他們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速相對緩慢。
數據顯示,當前涉足A股市場投資的60餘家外資私募機構裡,僅有不到20家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5億元人民幣,其他逾40家外資私募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低於5億元人民幣。
目前,資產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外資私募機構更是屈指可數。除了橋水(中國)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00億元,目前資產管理規模介於50-100億元之間的,僅有Two Sigma旗下的騰勝投資,以及winton旗下的元勝投資。
許仲翔認爲,多數外資私募不大會熱衷資產管理規模短期爆炸性增長,更希望自身資產管理規模穩健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嚴格落實資產管理規模與自身投研能力的“匹配度”,即資產管理規模不應超過自身投資策略所容納的資本容量,確保實際投資回報能與投資策略收益預期“相吻合”。
他告訴記者,銳聯景淳的資產管理規模正向10億元穩步邁進。與此對應的是,銳聯景淳持續擴充投研團隊並加大投研投入,根據A股市場環境變化研發與時俱進的基本面量化投資策略,確保私募產品繼續交出穩健業績回報。
投資者教育被擺上優先位置
上述外資私募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衆多外資私募機構都在積極增強投研能力建設——相比境內本地化量化投資策略青睞高頻量化交易,他們正積極研發相對中低頻的基本面量化策略,尋找不一樣的獲利方式。
記者獲悉,與境內量化策略私募基金主要依託市場交易行爲數據分析研發高頻量化策略不同,部分外資私募機構側重研發中低頻的基本面量化策略——結合宏觀經濟趨勢與上市公司業務基本面因子(如成長、價值、質量、分析師預期等),一面根據宏觀信號調整因子權重,一面通過量化分析模型捕捉業務高成長性、負債率偏低、估值被低估且現金流持續穩健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配置,進一步提升阿爾法超額回報。
這位外資私募機構人士直言,歐美股市的機構投資者佔比較高,令基本面量化策略能創造的超額回報可能僅有1%~2%,但在散戶佔比相對較高的A股市場,它的超額回報或將達到4%~6%。此外,市場不應忽視中國A股指數未來漲幅所帶來的Beta回報。
許仲翔認爲,一個國家的未來股票指數整體漲幅多高,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一是上市公司整體分紅率是否持續提升;二是上市公司的現金流與業績是否持續增長;三是機構投資者佔比是否進一步增加。目前中國相關部門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分紅、採取嚴格措施清退“質地不佳”的上市公司(有助於促進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改善)、推動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都將促進未來中國股票指數潛在漲幅進一步擴大。
“目前,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讓境內高淨值投資者意識到境內外量化策略的差異性,以及獲利方式的差別。”前述外資私募機構人士坦言。在經歷上半年A股市場波動加大後,不少高淨值投資者對量化策略產品高回報低風險的“信仰”被打破,對任何量化私募產品都開始“避而遠之”。面對這種狀況,外資私募機構更需加強投資者教育,讓高淨值投資者瞭解基本面量化策略如何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賺錢。
許仲翔直言,若想從股票投資獲得長期收益,在市場情緒相對謹慎或市場估值相對低迷時期敢於投入長期資金,或許是積累財富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目前無論估值還是經濟基本面,A股市場具備不錯的買入時機。但高淨值投資者還需保持足夠耐心,或許就能收穫令自己滿意的投資回報。
記者多方瞭解到,當前外資私募機構更希望引入認可他們長期投資理念與投資策略,且投資行爲相對“理性”高淨值投資者,推動資產管理規模穩步增長。這也是當前外資私募機構依然將投資者教育放在優先位置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