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依然沒信心?李蓓:與我們存在巨大的預期差
(原標題:外資依然沒信心)
來源:半夏投資
最近各大外資投行的2025年度宏觀經濟展望報告和策略報告紛紛出爐,這兩天我也集中學習了一下。看完了之後發現:
外資非常一致的,依然對中國沒有信心。
高盛
預測中國GDP增速從2024年的4.9%,下滑到4.5%。
地產銷售金額下滑9%,面積下滑4%,隱含價格繼續下跌5%。對經濟的拖累維持2024年水平。
摩根斯坦利
其全球團隊預測2025年中國實際GDP增速下滑至3%,CPI增速下滑到0.1%。
其中國團隊甚至更加悲觀。
預測2025年中國繼續通縮,因此名義GDP會下滑到3%。結合上面的4%實際GDP和0.1%CPI,這隱含PPI水平大約-2%。
原文如下:
We see a low limited chance that China's government will front-load enough fiscal stimulus to target consumption and housing in 2025 due to concerns over moral hazard and a premature transition into a 'welfare state'. As a result, domestic deflation will likely persist for longer, leading to ~3% nominal GDP growth in 2025.
判斷2025年中國企業利潤情況比2024更加困難。
原文如下:
瑞銀集團
預測2025年中國實際GDP增速放緩至4.0%,名義GDP增速放緩至3.8%,隱含物價水平繼續下降。
預測2025年房地產銷售面積下降5-10%,新開工面積下降10-15%,房地產投資下降5-10%(三者降幅可能更多接近於區間上限)。
巴克萊
預測GDP增速放緩至4%,失業率上升至5.3%,消費增速繼續下滑到3%。
總結一下,幾乎所有的外資都認爲:
2025年中國的GDP增速繼續下滑;2025年低通脹的狀況不會改善;2025年房地產市場會繼續下滑,對經濟構成拖累。
外資投行公開用文字表達自己沒信心,外資機構投資人用腳投票,也表達自己沒信心。根據EPFR統計,主動外資持續賣出中國股票,在港股的持倉已經創新低。
因此,在外資影響更大的香港市場,恆生中國企業指數跌回到9月26號政治局會議當天的水平。
9月以來,從貨幣到財政到產業政策,刺激性政策密集出爐,中央部委召開了多場新聞發佈會,向全世界和全社會溝通說明:中國政府希望改善經濟增速和物價水平,希望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後續仍有大量的政策會持續出爐,大量的支持性資金會持續釋放,希望樹立信心。
2個月過去了,爲什麼外資還是沒信心?
我也比較費解,所以也去跟各類外資機構進行了一些交流,交流對象買方和賣方都有。大致可以彙總如下。
我問:
住建部說近期就要在35城做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全部貨幣化安置。最近範圍推廣到300城,爲什麼不相信房地產會見底呢?
回答:
城中村改造不是去年就推出了的嗎?1年過去了沒有多少實質的進展。去年年底PSL一度還出現了5000億的增量,但幾個月之後都還回去了。
我解釋:
年初可能是有些分歧吧。最近的確開始做了,上海上個月已經簽約了2個小區幾百億規模了。
回答:
百億這個級別,做幾個小案例是可能,但是顯然不夠的。需要萬億級別的總量,那麼需要看到千億級別的規模快速落地才行。
我問:
不光城中村改造,現在還支持地方政府用專項債對土地和房屋收儲。
回答:
央行5月就推出了3000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支持計劃。目前爲止一直都是隻見樓梯,不見人下來,只發放了幾百億。
我解釋:
當時3000億再貸款利率1.75%,通過商業銀行加價之後資金成本接近3%,明顯高於租金回報(前20城平均2.2%),所以地方政府打不平,沒動機拿這個錢。現在發5年地方專項債利率只有1.8%了,低於租金收益率,地方政府應該是有動機的。
回答:
之前一直做不到,我沒法相信它僅僅是利率的問題。除非大面積落地,否則我現在也不輕易相信他能做到。
我問:
地產的政策力度應該是的確加大了的,當然,你可以再觀察2個月看效果。那麼財政怎麼看呢?10萬億的化債難道不厲害嗎?地方政府把對企業的欠款還掉,企業把欠的薪水還掉,對私人企業和居民部門都是好事啊。
回答:
地方政府也有可能去置換銀行貸款和高息非標。爲什麼一定要還欠企業的錢呢?我看幾大建築央企,到3季度,應收賬款還是繼續增加的,現金流還是繼續惡化的。
另外化債只是置換,不是擴張。只是省點利息而已。
我解釋:
10萬億化債裡面,有6萬億是靠提高債務上限實現的,所以不是置換啊,是顯然的財政擴張。加上特別國債,明年狹義赤字也可能調升,明年廣義赤字肯定是回升的。
回答:
因爲私人部門的信貸需求是收縮的。政府廣義赤字不是僅僅擴張就可以,它的擴張幅度需要明顯超過私人部門的收縮的幅度,才足以逆轉經濟的下滑。
如果看合力的話,需要看到總的社會融資增速的回升,但是到最新的10月份爲止,社融增速還在下滑。
只要社融增速還是下滑,經濟的回升沒有持續性。消費的階段性反彈,主要是以舊換新的短期影響,工業增值加的階段性反彈,就是階段性的補庫存而已,都持續不了太久的。
我解釋:
財政部24-26年每年發2萬億,也就說今年剩下2個月就要發2萬的專項債,那麼大概率11月或者12月社會融資增速就會回升了啊?
回答:
四月30號ZZJ會議通稿不是也說過: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事後並沒有做到,2季度發行甚至放緩了。當時央行還多次公開說長債利率太低。我當時想專項債發行加速,央行態度也明確,還去跟隨央行做空了一波30年國債,結果虧錢止損出局的。
騙我1次可以,騙我2次可以,不要想騙我3次。看不到事實,光說什麼,不會再信了。
交流完了之後我的體會:
由於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的確有若干次,政策計劃因爲各種原因,執行的力度或者執行的節奏低於最初的說明。外資對我們的政策落地的信任水平,的確是有所降低的。所以他們需要看到切實的現實,而不僅僅是書面或口頭的目標和計劃。
這些關鍵的現實包括:
1,社會融資總量增速持續回升。
2,地方政府上游企業,比如他們最直接能夠看到的是央企的建築公司。應收賬款能改善,現金流能轉正。
3,城中村改造大面積實際落地。需要是千億級別的,而不是百億級別的。
4,地產收儲大面積落地。需要是千億級別的,而不是百億級別的。
5,全國範圍內的房地產價格持續幾個月企穩回升。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的相關部門,給出了相當的誠意,開了很多場發佈會,也做了很多溝通交流。我們都覺得備受鼓舞。但是現在的情況,對於海外投資人,似乎光靠說是不夠的。增加溝通固然是非常好的,更重要的是實幹。
我期待,也相信,無論是中央部委還是地方政府,都會擼起袖子加油幹。只要連續3個月的關鍵經濟指標持續回升,就能改變全世界,包括外資的預期和信心。
另外,作爲投資者,我想這顯然是一個機會。
不僅僅因爲我相信中國經濟的底子和潛力,相信這一輪政策的力度和執行力會超過之前,還因爲:
這裡顯然存在巨大的預期差。
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在港股依然定價在0.4PB,4倍PE,就是因爲外資並不相信中國經濟和中國房地產市場能企穩回升,走出低通脹陰影。不相信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能平穩落地,得到消化。這種估值水平,隱含的就是銀行對地方政府的貸款,對住宅的按揭貸款,都依然會有不少壞賬。
中國的建築行業幾大央企定價更低,普遍定價在0.3PB,3倍PE,也是因爲它們的應收賬款主要債務人是地方政府,應收在增加,還款時間在拉長。外資認爲這些錢大部分是收不回來的,將來都是要壞賬的。本質也是不相信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能平穩落地,得到消化。
只要我們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都齊心協力,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的政策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這些顯然都是會被證僞的。
這些企業估值修復的空間,顯然都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