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成學業,大學生也得“留級”

原標題:完不成學業,大學生也得“留級”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公佈了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全校本科生學業預警名單:給予全校共737名學生學業預警,給予134名學生學業預警並第一次降級試讀,給予81名學生學業預警並再次降級試讀。此前,深圳技術大學、廣東醫科大學等高校也公佈了學業預警結果。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學生考上大學,只要不違反校規校紀及國家法律,基本都能順利畢業。這也導致少數學生進入大學後,滋生了“混文憑”的心態,把大學當成休息區,不珍惜學習機會,缺乏學習熱情和自律意識,曠課逃課,甚至無心向學、沉迷玩樂,逐漸荒廢了學業,這完全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初衷。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大學四年正是積蓄人生黃金能量的四年,一旦荒廢,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損失;對學校來說,白白浪費了投入的教育資源,是對教育質量的一種嚴重傷害。

學業預警,重在預防。針對可能或已經出現學習問題(如曠課過多、掛科頻繁)的學生,校方往往會通過警示、溝通和幫扶措施,督促他們加強自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一種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機制,也是整治學風、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的有效舉措。儘管每所大學對於學業預警的規定各有不同,但核心目的是一致的,就是通過學校、學生和家長的三方協作,提前發現問題,及時干預、督導,改掉學生的懶惰毛病,喚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以良好的學風和校風,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辦學質量。

大學不是用來混的。維護高等教育的嚴肅性,必須念好學業“緊箍咒”,改變“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預警、降級、重修、退學……近日來,多所高校發佈學業預警名單,已有215名大學生被降級,爲“混文憑”者敲響了警鐘,體現了從嚴治校、從嚴治教、從嚴治學的決心。學業預警不是單向的過度施壓,而是常態監測、深度溝通,早發現、早預警、早整改,避免學生的學業危機,迴歸教育的本質。這對學生是一種關懷、一種保護、一種護航,是對學生負責,對家庭和社會負責,更是對國家的未來負責的行爲。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更多國家需要的人才,爲國家和社會的未來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如果不建立“嚴進嚴出”的管理機制,高等教育就會成爲一種低質量、低效率的制度安排,不僅會削減學歷的含金量,也不利於真正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只有注重學生差異化精準管理,把學業預警機制建起來、強起來,使其更加動態化、常態化,貫穿於整個教育培養過程,才能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按時按量完成學業任務,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掌握真知識、學到真本領,國家纔能有更多的人才、有更好的發展。(林偉)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