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貿易壁壘調查 賴清德別再鴕鳥

社評

大陸商務部10月9日公告,對臺貿易壁壘調查「鑑於情況複雜」延長三個月。陸方決定在意料之內,「以經圍政」意圖也衆人皆知,但截至今天爲止,民進黨政府並未提出真正解決方案,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更是一再閃避。吃飯皇帝大,若大陸啓動貿易反制,最終受損的是百業庶民,而尋求連任的執政黨卻繼續當鴕鳥,令人悲哀。

百業心急 蔡政府躺平

兩岸雖然同爲WTO會員,但我方禁止2509項大陸產品進口,雙方貿易不對等的事實,自然變成大陸對臺政經戰略的一張牌,這是臺灣必須接受的現實。因此,大陸商務部此次啓動對臺貿易壁壘調查以來,言必稱「依法依規」,而這裡的「法規」主要指的就是《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如果仔細閱讀這份規則,更可以感受到民進黨政府的漫不經心。

大陸《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的第二十六條,列明瞭商務部應當終止貿易壁壘調查的主要三類情形:第一,被調查方承諾在合理期限內取消或調整相關措施;第二,被調查方承諾在合理期限內向陸方提供適當貿易補償;第三,被調查方承諾履行經貿條約或協定義務。

換言之,蔡政府作爲「被調查方」,若希望陸方停止調查,應就這三點予以迴應,表達改善或調整的意向。但經濟部、陸委會只是跳針般表態,願意在WTO架構下進行協商處理,顯然是驢頭不對馬嘴!民進黨政府不會考慮取消或減少對大陸商品的禁令,喊話談判只是以拖待變。

既然民進黨政府提到了「談」,那麼再來對照大陸《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十三條,可以知道明年1月12日,當大陸正式公佈調查結果、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後,對岸可能採取的措施:第一,進行雙邊磋商;第二,啓動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第三,採取其它適當措施。

上述第三項措施,也就是「對等反制」,包括全部或選擇性禁止臺灣商品進口大陸,或對部分或全部臺灣商品輸入大陸加徵高額關稅。截至今年8月,大陸依然是臺灣最大貿易伙伴,我出口大陸商品總額超過東協10國之總和。儘管今年全球外貿環境惡化,臺灣對兩岸貿易(含陸港)的依存度仍然高達三成以上,這部分若腰斬乃至清零,絕對是臺灣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蒼生爲念 應務實協商

因此,若大陸啓動「對等反制」,會如何影響臺灣的就業率?短期內如何填補三成的兩岸貿易訂單?政府是否有因應預案供業界參考執行?賴清德作爲執政黨主席、總統參選人,應該把因應策略列爲2024競選政見中最優先政策,向選民說清楚。但賴清德只是空泛高喊「經貿走進國際」、反對「服貿鎖進中國」的口號。

退一步講,即使大陸結束貿易壁壘調查後,仍保留的空間,也只會讓短痛變長痛。兩岸自2002年加入WTO後,從未在WTO架構下進行協商,馬政府時期透過簽署ECFA,才建立雙邊經貿磋商機制,所以問題又回到了九二共識,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大陸不會恢復雙邊磋商。民進黨主張的「WTO架構下協商」,大陸既不可能同意,臺灣也不會在WTO告贏,畢竟設置貿易壁壘的是臺灣、而非大陸。

山窮水復之間,辦法未必沒有,關鍵要看賴清德是否以蒼生爲念,回到「務實主義」立場。扁政府任內,兩岸先後加入WTO與小三通啓動,可以視爲難得與北京達成默契的亮點。當時在民進黨執政之下,中華民國以「臺澎金馬特別關稅領域」加入WTO,不明示反對以「中華臺北」作爲英文代稱,事實上就是維持兩岸現狀的務實處理方案。

如果賴清德2024政見清楚宣示:第一,將務實檢討兩岸貿易體質,在管控國安、食安風險的前提下,降低貿易壁壘;第二,WTO模式下,兩岸經貿關係是兩個區域性經濟體的關係,應務實協商、尋求解方,盼對岸接受;第三,基於善意,不會片面中止ECFA,希望對岸相向而行。這是賴清德向臺灣、向兩岸以及國際社會表明,自己「務實」多於「臺獨」的最佳機會,繼續做鴕鳥,埋葬的恐怕是臺灣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