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大V”,靠“薦股”大賺1200多萬!判決來了

網絡“大V”無證薦股?下場很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近期,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官微通報一則“網絡‘大V’無資質薦股牟利犯非法經營罪獲刑”的案例。被告人吳某某因犯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一千三百萬元。

案例顯示,被告人吳某某從1996年開始炒股,認爲自己炒股多年且炒股水平較高。吳某某在某網站上擔任股票交流的“圈主”,並向用戶提供有償諮詢服務。幾年下來,吳某某網絡薦股違法所得達一千二百萬餘元,但吳某某本人並無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的資質。

來看詳情——

資深股民轉型“圈主”

違法所得超1200萬元

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吳某某從1996年開始炒股,到了2009年時,他認爲自己炒股多年且炒股水平較高,於是在某在線網站上註冊了賬號,開始在上面發表文章,談論一些大盤的走勢及趨勢的看法,吸引了不少粉絲。

之後,他與某網絡公司(另案處理)合作,在該在線網站上開通了股票交流的圈子,並擔任圈主(又稱“大V”),向付費進入圈子的互聯網用戶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有償諮詢服務,同時在圈子裡進行網絡直播,解答客戶的提問。

客戶需支付每月約520元的費用後(該金額不同時期會有所變化)纔可進入該圈子觀看直播、跟圈主互動。幾年下來,吳某某通過在類似圈子中進行網絡薦股違法所得達一千二百萬餘元。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福建監管局認定,吳某某在此期間並未通過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的證券投資顧問專業能力水平評價測試或證券分析師專業能力評價測試,無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的資質。2022年9月22日,吳某某到公安機關投案,並退出違法所得二百七十萬元。

行爲構成非法經營罪

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

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被告人吳某某違反國家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夥同他人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擾亂市場秩序,從中獲利一千二百萬餘元,情節嚴重,其行爲已構成非法經營罪。

因被告人吳某某具有自首、從犯、自願認罪認罰、部分退出違法所得的量刑情節,鼓樓法院依法以非法經營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一千三百萬元,並追繳被告人吳某某的全部違法所得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法院指出,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屬於特許經營業務。任何機構或個人就證券市場、證券品種的走勢、投資證券的可行性,以口頭、書面、電腦網絡或者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認定的其他形式向公衆提供分析、預測或建議,必須先行取得中國證監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證書或證券投資諮詢人員執業證書。

個別不法分子明知自己無證券投資諮詢從業資質,卻在網絡平臺上打着“股市大V”“股神”“炒股專家”的旗號,開展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有償諮詢服務,吸引投資者進場交易,並通過“直播訂閱”“收費文章”“付費問答”等各種項目讓投資者持續繳費,趁着“炒股熱潮”牟取非法利益。

法官提醒稱,網絡並非法外之地,自媒體從業者在接受粉絲認可的同時,應當保持對法律的敬畏之心,不可爲牟利而跨越法律紅線。網絡平臺、證券經營機構要強化財經博主的行業資質審覈,及時提出風險預警。

廣大投資者也應當認識到證券期貨交易屬於高風險的投資活動,任何機構或個人都不可能提出穩賺不賠的建議,切勿輕信所謂的“股神”推薦。在選擇諮詢機構時要慎重,做出投資決策時要理性,購買薦股服務時,可在中國證監會網站查詢覈實對方資質,防止上當受騙,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有關監管部門。

警惕“非法薦股”

近期,A股市場活躍度持續上升,“非法薦股”現象有所擡頭。且在傳播渠道不斷豐富之際,“非法薦股”也蔓延到了視頻平臺之上。

10月11日晚間,“抖音安全中心”官微發佈關於打擊“非法薦股”等非法證券活動的處罰公告。公告稱,平臺內非法證券活動有所增加,如有個別賬號直接號召粉絲全倉某特定股票,也有少數賬號通過內容暗示、私信、羣聊等形式發佈“解盤”“送資料”“加羣指導”等導流內容,將用戶誘導到站外進行“非法薦股”或實施詐騙。

抖音表示,平臺已針對發現的違規內容和賬號,採取了包含內容下架、資料重置、賬號禁言在內的手段進行處置。最近一個月,抖音累計治理股市相關違規賬號3600餘個、違規內容15000餘條。

同時,抖音還公佈近期處置的多個典型案例,包括賬號“大藍”推薦特定股票、“股海才子阿名”等9賬號導流私人聊天工具薦股、“蘇蘇123”等7賬號發佈股票代碼薦股等。

另外,近期北京昌平法院也公佈一起“薦股”團伙非法經營被判刑的案例。據悉,該團伙16人在未取得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質的情況下,通過打電話、發微信等方式非法開展股票推薦、股票諮詢等業務,以此獲取會員費或者盈利分成。截至案發,非法經營額達人民幣6000餘萬元。最終,相關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八個月至五年九個月不等,並處罰金。

法官提醒稱,在當前的投資市場中,許多不具備資質的公司常常自稱“老師”“股神”,以“知道內幕信息”“能夠申請私募賬戶”“可以申購新股”等虛假手段和承諾收益的方式吸引投資者。這些公司誘導投資者購買所謂的“薦股套餐”,進而騙取高額服務費。如有購買股票、理財產品、現貨期貨等相關需求,請選擇正規機構。投入資金之前,可以前往證監會等官方網站了解相關機構的資質。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