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等:一季度貨政報告釋放哪些信號?

中新經緯5月12日電 題:一季度貨政報告釋放哪些信號?

作者 王青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

馮琳 東方金誠高級分析師

央行10日發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簡稱《報告》),其中,以下四方面值得關注:

一、當前經濟形勢判斷方面:《報告》強調“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與上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國民經濟回升向好”相比,更爲積極樂觀。這一判斷與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一致。這主要是指2024年一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達到5.3%,不僅好於市場普遍預期,而且也高於2023年全年5.2%的實際增速和2024年5.0%左右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背後是年初以來外需回暖,以高技術製造業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領域較快增長,居民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持續修復,以及穩增長政策發力帶動基建投資增速保持較高水平,對房地產行業調整形成有效對衝,穩住了宏觀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另外,一季度物價形勢也好於2023年四季度,《報告》指出,一季度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由負轉正,預計年內還將繼續溫和回升,PPI(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降幅也將收斂。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經濟發展也還存在一些挑戰,國內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國際方面,則是“地緣衝突升溫、大國博弈加劇背景下,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這意味着儘管一季度經濟表現超預期,但宏觀政策需要繼續保持穩增長取向。

二、貨幣政策基調方面:《報告》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中指出,“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首先,強調“穩健性”意味着接下來貨幣政策操作不會大開大合,而是會繼續堅持漸進調整節奏。其次,“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則是指貨幣政策將進一步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加強協調。我們判斷,考慮到二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有望開閘發行、專項債發行節奏也會明顯加快,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提供流動性支持,降準的可能性也存在;而着力於促進以高技術製造業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接下來包括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在內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會集中發力,以加大對相關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未來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預計會保持在20%以上的高增長狀態。

《報告》強調接下來貨幣政策要“強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這意味着貨幣政策將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引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事實上,這也是4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具體要求。三季度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均有可能下調。這將引導兩個期限品種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跟進調整,進而帶動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LPR報價下調帶動貸款利率下行,也將爲2024年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提供更爲有利的條件。

三、房地產政策方面:《報告》重申對房企融資支持政策,即“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我們判斷,下一步各地將以全面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爲抓手,着力加大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投放力度。央行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爲13.76萬億元,結束了此前持續下滑的局面;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末高出0.2個百分點;一季度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6090億元。這一數據表明,近期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在擴大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一視同仁滿足各類房企合理融資需求方面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

需求端方面,《報告》提出“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接下來除了各地繼續放鬆限購外,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將是通過引導5年期以上LPR報價較大幅度下調、下調各地首套及二套房貸利率下限等方式,引導居民房貸利率較快下行。這是當前扭轉樓市預期,推動房地產行業實現軟着陸的關鍵一招。《報告》披露,3月新發放居民房貸利率爲3.69%,較上年同期下降0.45個百分點。不過,考慮到物價水平後,當前實際房貸利率仍然偏高,後續下調空間較大。

《報告》還提及“消化存量房產”。在具體措施方面,可能包括兩個政策思路:一是有效利用“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將部分存量商品房轉化爲保障房。《報告》披露,截至3月末,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餘額爲20億元,表明這方面的政策空間尚未充分利用。二是通過全面放鬆限購,引導居民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調,激活樓市,這是消化存量房產的主渠道。

四、貸款增速方面:《報告》以“專欄”形式,對一季度新增貸款同比少增、各類貸款餘額增速下降作出說明,指出“我國信貸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並指出主要原因包括:“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當信貸存量規模比較大時,繼續增加信貸投放的邊際效果遞減”。當貸款投放超過實體經濟真實有效的融資需求時,不僅會使得低效企業長期佔用信貸資源、難以出清和優勝劣汰,低價惡性競爭拖累經營高效企業,也容易造成部分企業藉助自身優勢地位,將低成本貸款資金用於購買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其他企業,帶來企業資金空轉套利問題。

我們認爲,2023年下半年以來各類貸款餘額增速下行,以及由此帶動的M2(廣義貨幣)及社融增速下行的勢頭或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短期內再度向上的可能性不大。不過,金融數據下行有底,《報告》重申,“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最後,儘管短期內各項貸款餘額增速還有小幅下行趨勢,但考慮到在貸款“均衡投放”要求下,一季度新增貸款同比少增1.14萬億元,少增幅度較大,二季度“均衡投放”效應將會反轉,新增貸款有望實現同比多增。(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