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一首過路詩,道盡氣象,人生路上不止是趕路還應該要有風景
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在現實中,很多人只知道埋頭趕路,覺得最美好的在前方,卻忽視了路上的風景,其實很多時候,最美好的是在路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往往被遠方的夢想和目標所吸引,腳步匆匆,不曾停歇。然而,在這無盡的追逐中,或許錯過了太多沿途的風景,那些平凡卻動人的瞬間,它們如同散落的珍珠,靜靜地躺在記憶的塵埃裡,等待着被重新拾起。
最美好的,往往不是終點的輝煌,而是路上那份不經意間的感動。或許是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溫柔地喚醒沉睡的大地;或許是路旁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綻放着屬於自己的光芒;又或許是某個轉角處,陌生人之間一個溫暖的微笑,傳遞着人性的善意與美好。
當開始學會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就會發現,生活其實處處是風景。每一次駐足,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繁忙與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與平和。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如今卻成了心中最寶貴的財富,它們讓旅程不再單調,而是充滿了色彩與溫度。
所以,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偶爾放慢追逐的腳步,去欣賞路上的風景。會發現,原來幸福並不遙遠,它就藏在這些細微之處,等待着去發現,去珍惜。
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達到目的地,更在於享受沿途的風景,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滿足與富足。在這條漫長而又短暫的旅途中,願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擁抱每一個當下,讓生命之樹因路上的風景而更加枝繁葉茂。
唐朝詩人就是在路上發現了風景之美,感慨之下,寫下了這首《使至塞上》,不曾想卻流傳千古,並且成爲寧夏人文的一個很重要的經典。
02
王維出使塞上,其實有些迫不得已。
公元736年,宰相張九齡遭奸臣李林甫構陷,被貶出京至荊州任長史。作爲“一夥”的王維,自然也沒有被放過。於是上書朝廷,意欲將他排擠出廟堂。
恰巧,當時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軍,因此,唐玄宗李隆基任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任河西節度使判官。
行走在去蕭關的路上,王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塞上風情,於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成爲千古經典。更成爲人們對於塞上印象的一個標籤。這也是王維留給寧夏的寶貴人文歷史吧。
03
有意思的是,詩中提到的“蕭關”在哪裡?
按照詞條中給出的答案,它是在今寧夏固原東南,這也是很多人的認知。
但其實,這說的只是蕭關曾經其中的一處而已!歷史上的蕭關其實幾經變遷,換了好幾處地方的。
簡單一點來說,唐朝詩人王維去的蕭關,和漢朝時期的蕭關不是一個地方!
在班固《漢書》中有寫:“應劭(東漢時期學者)曰:回中在安定,高平有險阻,蕭關在其北。”大概也就是如今的固原西周朔方長城之上,這是爲了防止匈奴從古靈州南下而來說設置的關隘之地;
而在《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唐蕭關“南至州一百八十里”,這裡面所寫的“州”,是指原州治所,也就是老固原城。根據這個距離,得出唐蕭關大致在如今的海原縣李旺堡;
到了宋朝時期,《元豐九域志》和《宋史·地理志》都記載宋蕭關南至鎮戎軍(高平城)二百三十二里。
簡單一點來說,王維看到的“大漠孤煙直”,是延綿在大漠上的長城烽燧狼煙;而“長河落日圓”則是固原通往中衛、中寧路途上的靠近河邊的落日風景。
再換一句話來說,唐朝時候的蕭關,在海原李旺堡!
04
王維這首《使至塞上》的過路詩,也道盡氣象,人生路上不止是趕路,還應該要有欣賞風景的心情。
它不僅是一首描繪邊塞風光的佳作,更成爲了指引後世旅人心靈的燈塔。它告訴人們,在生活的奔波中,不妨放慢腳步,學會欣賞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讓心靈在自然的懷抱中得到滋養,從而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正如王維所展現的那樣,即便是在遙遠而艱苦的旅程中,也能擁有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讓生命之旅因此而變得豐富多彩,意義非凡。
同時這首詩也指明瞭唐代蕭關的位置。這些就有待有心人的探尋了。
05
其實,海原還有很多人文歷史值得挖掘和探究。
像王維這首詩的“長河落日圓”,很多人都以爲描寫的是中衛沙坡頭的美景,但其實,那時候的沙坡頭還沒有形成如今的風情。
-作者-
威評書影史,自評自說自開懷,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