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俄軍一旦輸給北約,中國國家安全該怎麼辦?或要準備三件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從衝突升級爲戰爭,從速戰速決拖成消耗戰。

很多人都想不到,烏克蘭竟能和俄羅斯僵持那麼久。

以至於人們懷疑:俄羅斯到底能不能取勝,如果輸了,中國該怎麼辦?

事實上,中國已經在未雨綢繆……

俄羅斯壓力山大,勝與敗撲朔迷離

2024年4月4日,芬蘭宣佈正式成爲北約一員,進一步威脅俄羅斯邊境安全。

普京見狀,立馬將西部軍區分立爲列寧格勒軍區和莫斯科軍區。

其目的,就是要以列寧格勒軍區,應對芬蘭方面隨時出現的異動。

例外,俄羅斯又一次性從115萬暴兵至150萬,整裝待發,迎接可能受到的威脅。

看來,烏克蘭只是北約吞噬俄羅斯計劃的一部分,還有波蘭、芬蘭等國,對俄羅斯透露着深深的惡意。

也就是說,就算烏克蘭戰敗,還有兩個比烏克蘭更強大的國家躍躍欲試。

其中,作爲俄羅斯世仇的波蘭,表現更爲積極,巴不得趁亂好好咬俄羅斯一口。

北約似乎制定了以長期戰爭消耗俄羅斯的計劃。

烏克蘭、波蘭、芬蘭、指不定下一個是什麼“蘭”,試圖讓俄羅斯一路艱難。

雖然,互聯網傳言說俄羅斯的能源、糧食,因爲戰爭賺了一波,經濟越打越富。

不過,仔細觀察戰局會發現,俄羅斯的軍力確實有點乏力了。

以戰鬥機爲例,俄羅斯宣傳的蘇-57,貴爲5代機,結果在戰場上不盡如人意,連俄羅斯空軍都嫌棄。

眼下最靠譜的蘇35,坐擁“4++”的名頭,但專業人士都知道,它還打不過中國的殲10B,別說是應付F22,就是應付F-16CD Block35也夠嗆。

另外,俄羅斯的蘇35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年也就能下線100架。

反觀北約,其主力機羣-35,每年能實現130—150架的產量。

如今的戰場形態,自海灣戰爭起,就轉換爲大力依賴制空權和信息權的樣子。

俄羅斯的地面部隊誠然龐大,不過,沒有空中優勢,就很容易淪爲北約空軍的一個活靶子。

大概率,未來北約肯定會好好利用自身的戰機優勢,擴大打擊面、找準重點目標,用空軍鎖死俄陸兵的腳步。

另外,俄羅斯還要面臨來自民族和加盟國可能的壓力。

俄羅斯那麼多民族,並不是一條心要跟西方對抗。

而且俄羅斯歷史上就有一些地區鬧獨立的事件發生。

有可能,西方政客會在動亂之中煽風點火,讓俄羅斯內部亂起來。

種種難關,讓俄羅斯前途茫茫,也讓中國憂心忡忡。

俄羅斯倒下,大中華遭殃

一直以來,西方對中國就有着天然的敵意。

中國崛起後,美國更是將中國當作最大競爭對手。

脣亡齒寒,俄羅斯遭殃後,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

軍事上,鮮有人知道,廣袤的西伯利亞,是中、美兩國洲際導彈互射的必經之地。

中國想提前感知威脅,不得不向俄羅斯開放北斗衛星系統,與俄羅斯合作組成反導網絡。

如果俄羅斯戰敗,中國前期在這個地方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更嚴重的是,這個地方相當於爲美國敞開了一個大口子,方便他們從遠方一直打過來。

事實上,這些年來,北約國家的矛頭就一直對準中國。

2023年年末,他們公然吸收韓國和日本,作爲北約防禦中心的成員,意圖在中國周邊樹立起更強有力的威懾力量。

在非軍事方面,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更是明顯。

從2016年開始,美國人將中國企業中興列入制裁清單,後來又操作了將華爲高管拘押在加拿大的事件。

到2019年,華爲正式登上美國製裁名單。

這些公司都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主力軍,美國人通過嚴格的出口限制,要遏制它們的發展。

更爲關鍵的“芯片”領域,美國的做法“更直接更見不得人”。

比如,去年(2023年)12月,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毫不顧忌地對日本提要求說:“要日本配合好美國,爲中國高端半導體的發展多設絆子。”

這段時間,美國各界人士派代表到訪,大有和中國緩和的樣子。

不過,按照美國的操作,極大的可能是爲解決其他方面的問題爭取時間。

這樣一個國家,再怎麼表現得有誠意,都不得不防。

三方面準備,早佈局謀劃

智者從來不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託在別人的手裡。

事實上,中國已經開始下功夫,應對俄羅斯未來可能的失敗。

最重要的是發展國防實力。歷史證明: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主權和尊嚴。

如今,世界軍事鬥爭的情況發生變化,我國以往依託“大炮裝甲”的思想,需要快速升級到“信息智能化”上。

因此,這些年來,我國一直在現代化軍隊的征途中一直邁進,培養了一大批符合現代戰爭理念的人才,軍備也實現了更新換代,建設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

不過,這支軍隊缺少實戰演練,40多年的和平,會不會讓這支軍隊失去當年的戰鬥氣質?

這或許是個值得擔憂的問題。

爲此,中國的兩會上已經開始提出類似“備戰”的口號,就是要讓全軍的戰鬥意識興起。

另外,在全國範圍內,針對羣衆開展國防教育的工作很有必要,讓中國人意識到這個是動盪不安的年代,隨時要做好準備,可以動用媒體力量掀起一股備戰思潮的教育。

最後是我們的廣大企業,可是要求它們進行一些軍事化改革,方便在必要時候隨時轉化爲軍工企業。

總之,軍隊和羣衆都要行動起來,最重要的是備戰意識的提升,不能躺在歌舞昇平之中,不能妄想和平,更不能娛樂至死。

最壞的打算是武裝鬥爭,不過中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打一場仗將極大影響經濟,實在是無奈之舉。

最好的辦法是現在就用活外交手段。

具體來說,美國和歐洲各國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美國前幾年各種退羣事件,近期法國馬克龍呼籲歐洲減少依賴美國,都證明這一點。

當前,在共同的敵人“俄羅斯”面前,他們尚且能保持一致對外,不過,俄羅斯真的不行了,歐洲肯定會想方設法擺脫美國。

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希望美國一家獨大,在世界各處作威作福。

利用這種心理,主動向歐洲展示我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推動多極化格局的形成,處理好與歐洲各國的關係,降低他們對中國的偏見。

這種做法有相當的可行性。

因爲,當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在非洲等地區樹立起來,並且通過“一帶一路”政策,將不少亞洲、歐洲國家整合起來,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捆綁。

中國市場龐大、穩定,是世界資本嚮往的地方,完全可以用更多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國企業進駐,實現更深度的利益交流與往來合作。

歐洲的國家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受資本家的影響,如果在華資本家爲自己的在華利益向政策制定者施壓,或許能夠避免他們和中國的戰爭。

要知道,世界上“敵人或朋友是暫時的,唯有利益是永恆”的。

尋找、創造共同利益,敵人也能變爲朋友。

最後一方面是發展“內循環”經濟。

中國以前的經濟,過分依賴外貿。

如今世界風起雲涌,這種發展模式要轉變了。

近年來,國家提出了經濟“內循環”的說法,具體來說:從“原料——生產—消費”全環節,都在本國國內完成。

我國農業能夠自給自足,物產豐富有工業發展的資源,主要是消費市場龐大,有這個可能發展“內循環”。

當年英國人生產出的產品,賣不出去,資本家無法將產品轉化爲資本投入下一輪生產,纔不遠萬里開闢新航線。

如今,中國十四億多人口的體量,大量的消費潛能釋放出來,足夠支撐經濟發展。

關鍵是,要讓老百姓敢消費,在醫療、住房、教育三大方面爲老百姓兜底。

有人認爲這三方面的改革舉步維艱,那是因爲國家有海外市場支撐着,如果有一天,海外市場完全靠不住,完全需要實施經濟內循環、必須釋放百姓消費潛力的時候,國家會出重拳改變這三大領域的狀況。

結語

事實上,即使在如今世界各國動盪的年代,國家依然在想方設法,要爲了人民,將戰爭擋在國門之外。

作爲普通人,多多理解、支持國家就好。

不要因一些尚未解決的矛盾失去團結,因爲敵人的槍炮,遠比眼前的一些小矛盾致命得多。

居安思危,配合國家的謀劃。

團結對外,凝聚成抗擊外辱的力量。

如此一來,我國就能在這動亂的時代佔據主動、守住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