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鋼琴成負資產!有琴行2024年一架鋼琴沒賣,堅持不下去了…
近日有資深金融評論員發帖稱,鋼琴成負資產了!
我們來看看該評論員提供的信息。這是一張微信羣聊天記錄截圖。
<1131..
我們來看看部分網友的評論和觀點:
鋼琴有基本面,學琴的孩子對音樂的理解遠遠高於其它樂器。音樂和數學是打開世界的唯二大門。
本來就是一陣風,割大部分人的韭菜,我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學架子鼓,老師說家裡有方便學習,就花四千多從老師那買了一套,現在孩子六年級了,從幼兒園畢業那架子鼓就沒動過。
本來呢,鋼琴都是爲住大別墅的人準備的。你是一家三口擠在80平米的小房子裡,學得哪門子鋼琴啊!
鋼琴別學了,家裡的鋼琴成了擺設,賣又賣不掉,孩子又不彈,浪費了幾萬塊,還是學口琴吧,笛子、蕭都行,揣口袋裡就帶走了。
樂器這個東西還是得爲情緒價值服務,什麼樂器能在孩子碰上煩心事的時候能夠提供一種解壓的方式,很明顯鋼琴不行。你沒辦法隨時隨刻找到一個鋼琴彈上一曲吧。蕭,吉他,小提琴這些隨要隨彈。
我的工作和古典音樂相關,身邊小孩兒也多,僅在我周邊看來,雖然政策和經濟條件有影響,但小孩兒學鋼琴的並沒變少太多,而且成人學鋼琴的還變多了,不過買鋼琴的,尤其是三角鋼琴的,真是幾乎沒有了。本來學琴就是初期要買琴,投入大,棄坑率還高,以前好多都是衝動買了鋼琴,沒多久不練了,砸手裡了,賣二手都費勁。現在新學的,很多都是買個類似電子琴的電鋼,便宜的很,還可以降音量或者戴耳機練,不擾民,棄坑了直接扔了也不可惜,對家長和學生都非常友好。我知道的一些國產鋼琴品牌,現在也開了低端電鋼的產品線。不過賣這些產品,利潤是挺難撐下去一個店的。只有堅持學下去了,確實有興趣繼續練的,纔會買正經鋼琴。另外我周邊琴房也多,真想好好練琴的,尤其是準備演出需要三角鋼琴的,也不少人是約琴房去練。
據報道,2024年,中國最大鋼琴公司——珠江鋼琴公佈財報:去年前三季度,珠江鋼琴營收暴跌31%,淨利潤暴跌94%,只有648萬;同樣海倫鋼琴營收下跌22%,淨利潤暴跌25%。而在各大的二手交易網站,原價普遍在5萬左右的立式鋼琴,二手交易價格都在5000左右,依舊沒有買方市場。媒體界內新聞報道:業內人士表示工廠琴行甚至倒閉一大半。
而在2024年8月30日晚間,國內樂器第一股珠江鋼琴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4億元,同比下降42.65%;淨利潤虧損7306.69萬元,同比轉虧。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珠江鋼琴上市12年來首次半年度虧損。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鋼琴市場的斷崖式下跌,曾經的4000萬鋼琴學童爲什麼突然就消失無法支撐起一片欣欣向榮的鋼琴市場?鋼琴在國內音樂市場又代表着什麼?當年鋼琴市場的興起又是如何產生的?
其實,核心原因就是,中考取消藝術加分加消費降級,家長意識到:鋼琴代表不了高貴的身份。
在2018年之前,中考特長生的加分之中,鋼琴是主要的加分項,尤其是在一些小康家庭和城市家庭之中,更爲明顯。當鋼琴和中考加分掛鉤之後,那麼鋼琴就會成爲所有父母教育的重要一環,存在攀比、競爭等等市場心理。
在此階段,有兩個人物的出現,成了鋼琴圈的榜樣。郎朗、李雲迪,成功實現了以鋼琴獲得極大的財富和資源,讓家長內心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天才。
可以肯定,在中國鋼琴市場,郎朗和李雲迪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尤其是郎朗成功以鋼琴完成了自身商業帝國的搭建,從一個農民家庭走獲得了極大的社會地位。郎朗對於全國的琴童數量做大了最大的模仿效應。
從2019年開始,鋼琴和教育的關聯性被強制性打破,那麼鋼琴就會慢慢從教育投資慢慢恢復成爲單純的商品。大衆消費開始急速降級。鋼琴作爲一種商品,而且是非必要的商品,開始慢慢陷入滯留狀態。這個時候鋼琴所謂的高雅標籤、中產尊嚴的意義,就會現實的市場波動打破泡沫。
如今,鋼琴成負資產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和,當大多數普通家庭不玩了,鋼琴在市場上就是供大於求,而且鋼琴佔地方,很多家庭根本不好擺放好,於是,二手市場堆積如山。價格一路向下,成爲廢品垃圾。這就像當年那些收藏家,囤積一堆所謂的“古董”,比如郵票,結果發現,這些東西根本沒人要。
時代變了,人們的需求變了,越來越務實了。鋼琴,儼然已被社會淘汰,只能迴歸高雅藝術殿堂,不可能普及地走入尋常百姓家,這就是現實寫照。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