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我在社保基金管理大家的養命錢20年,有一句總結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王忠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

60s要點速讀:

1、我在社保基金管理大家的養命錢20年,有一句總結:不管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等等,資產配置的底層邏輯是風險,即你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和用什麼方法承擔風險。

2、中小企業融資永遠是困難的,中小企業既沒有抵押的資產,又沒有信用記錄,何以能夠融資?金融科技公司提出了非金融性的信用基礎、信用數據。

3、非金融的大數據邏輯把原來不是信用評級的事物納入信用支持。螞蟻會引入其他的信用邏輯,阿里線上的支付、買賣、所有這些都按信用邏輯做,儘管這不是個人金融賬戶當中的,但我可以把這當中的信用遷移到金融賬戶當中,徵信的邏輯比我們過去寬多了、強多了。

4、過去財務管理費用很高,我開個包子鋪、煎餅果子店需要僱一個大學財務專業畢業的人,現在不需要,只要用雲端的數字、金融化管理工具就可以。

正文:

我在社保基金管理大家的養命錢20年,有一句總結:不管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資產配置的底層邏輯是風險,即你願意承擔多少風險和用什麼方法可以承擔風險。我在社保基金做資產管理的時候正好碰到金融科技、數字化金融大爆發的時代。通過跟進螞蟻,跟進微信,跟進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數字金融,數字金融拓寬了無限可能,新的市場、新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新的風控邏輯和新的風控世界。

我會從以下四個邏輯層面分享:

第一,伴隨着所有的數字金融都推出了新支付、新結算、新產品、新資產管理、新資產交易,我們正在用“監管沙盒”的邏輯去做事情。實際上,監管沙盒不是有了數字金融後才提出的概念,過去就有了,是說對於創新的東西,讓監管在位、監管在線。監管在位的邏輯只有在今天數字化之後纔可以深度、及時、充分做到信息對稱和深度把握,纔可以推動時代的進步,從而讓新東西一路有風控和監管的保障,它纔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長。

在金融行業,有很多描述風險的詞語,例如操作風險、價格風險、風險緩釋、風險隔離。回顧數字金融在中國的實踐過程,我們發現數字金融在風控角度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工具、邏輯和方法,甚至是機構行爲、組織行爲。我們先從大的監管角度看,我們過去一直說金融監管,包括數字化之後的金融監管,它落腳在“行爲監管”。但如果沒有數字化的平臺,如果沒有大數據,沒有精準的客戶畫像,沒有信息的充分性,行爲監管就是一句空話,以至於我們不得不走向行爲背後的股東監管,產品背後的產品監管,甚至機構背後的機構監管。其原因是如果要做到行爲監管,必須到行爲顆粒度、行爲指向。特別地,在金融當中,你的行爲信用等等一定要有大數據、數字化、雲端化的一系列的充分服務支持,你纔可以說我要做的行爲監管就是什麼行爲可爲,什麼行爲不可爲,不可爲的行爲我就把它直接列爲一個在線實時都可以觀察、感知、防範、禁止的黑名單裡面,而其他的行爲全部白名單。這個東西怎麼感知?如果你有一個充分的雲,如果有一個真正的區塊鏈,你在其中都知道價值共識的算法、價值共識的邏輯是否合理、是否準確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對行爲進行監管。在金融監管歷史中,監管邏輯追求了好久的東西,過去退而求其次,退到產品端、退到機構端、退到市場背後的東西,顆粒度太大。我們今天看的行爲顆粒度纔可實施、可見、可爲、可瞭解、可把控、可精準地在行爲當中拿出黑名單,而且發現黑名單于草莽之時就可以消除掉。

第二,我們把這個邏輯延展到其他的風控中,例如客戶畫像。金融的產品、金融的服務一定要對準真正的客戶是誰,給他做服務,而不是我們通過風險隔離把客戶隔離開。我們發現,今天如果你沒有金融數據,如果沒有金融數據的綜合運用,你的客戶畫像永遠是模糊的。今天我們可以把客戶畫像精準到他的行爲、他的邏輯。他在債券當中,他在股權當中,他在一級市場,他在二級市場的出資的邏輯和交易的邏輯完全可以清晰。我們把這個客戶畫像放在產品端,過去我們做保險如果要做得好一定要精算,今天我們把所有的精算放在金融科技,對金融風險防範的時候,我們知道只有金融科技的平臺,只有金融科技的雲,纔可以既把產品端的精算邏輯放在最精細的顆粒度當中,它比原來顆粒度要小,也可以對小顆粒度的東西實時地把握和實時地認證。過去,要採集實時數據的時候,我們採集不到,今天實時的東西全部在線、在雲,而且實時的數據是過去以往存量數據的很多倍,甚至實時的數據產生了未來的可能性,我們今天把金融當中的精算算準、算實、算妙的邏輯用在金融科技平臺當中,這是風險防控的主要表現。

第三,金融科技的風控邏輯是大家平時不太關注的點。從資產負債表作爲風險的暴露和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在金融科技大量涌入的時候,通過大數據、通過雲服務、通過區塊鏈,我們可以看出機構之外、表外,甚至是財務表外、資產負債表表外的信用邏輯能夠爲我們的金融本身去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永遠是困難的,中小企業既沒有抵押的資產,又沒有信用記錄,何以能夠融資?金融科技公司提出了非金融性的信用基礎、信用數據。

當我們把一張資產負債表變成多張資產負債表,當我們把資產負債表分成表內表外,非表內的東西包括消費端、生活端。如果你孩子在上大學,所有的費用你都流動性支付;如果你家庭用電、小企業的用電都是正常的;其他的社會行爲,你從小到大都沒有作假。非金融的大數據邏輯把原來不是信用評級的事物納入信用支持。螞蟻會引入其他的信用邏輯,阿里線上的支付、買賣、所有的這些都按信用邏輯做,儘管這不是我金融賬戶當中的,我可以把這當中的信用遷移到金融賬戶當中,徵信的邏輯比我們過去寬多了、強多了。

我們再看一層邏輯,滿街的小店有自己的財務成本、自己的財務管理成本,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包子鋪、煎餅果子店可以通過連鎖形式形成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而且根本不需要僱一個財務分析師和總會計師管自己的財務,只要用我們金融科技當中給他提供的手機端、賬戶端一切管理的東西就可以輕鬆形成自己的會計科目、資產金融、買賣金融,最後把這張資產表放在債務端、IPO端、融資端,放在一級市場融資、二級市場融資,它就可以上市了,這纔是金融科技服務於中小企業。過去財務管理費用很高,我開個包子鋪、煎餅果子店需要僱一個大學畢業財務專業畢業的人,現在不需要,只要用雲端的數字、金融化管理工具就可以。

整個社會金融監管防範風險,我們在前面的沙盒當中要在線、在雲、在場,後面我們把每一個顆粒度放小,所有的風險都可以用金融科技的服務進行360度深入的解構。我們把表外的東西,龐大的金融科技的服務體系給監管部門提供了可在場、可在位、可視、可知、可判斷、可分析的金融雲服務平臺。雲平臺可以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中小企業、服務於大型金融機構,也服務於金融監管。如果我要用一個專門獨立的監管雲、監管工具去監管整個市場,成本之高,我們僱不起這麼多人給我們做監管系統。而今天雲平臺的系統已經給金融監管當中提供了一個免費,但是足夠適用的監管工具。

第四,我們把這個監管工具放眼“普惠”,雲已在建成,邊際成本無限趨近於零,雲的價值在於你單邊的節點越多、服務的內容越多,360度監管越多,帶來的收益越大。但是它的成本不增加,每增加一個用戶、每增加一個領域、每增加一個產品、每增加一個監管角度的時候,卻可以帶來收益的無限增長。這時我們用無成本的金融科技方法服務於全社會、共享於全社會,賦能於微觀主體、宏觀監管主體,既賦能於沙盒初級階段,又賦能於運行的全過程,還賦能於金融本身和金融之外。如果風控被金融科技、被數字化邏輯代入這個時代,相信我們應該遇到的風險越來越少,我們可以管理的風險越來越少。

我們過去說金融爲實體經濟擔當風險,提供金融交易、金融服務、融資。但金融本身高風險,誰替金融分擔風險?我們過去都是用衍生品,用另類投資市場去完成這項任務。今天通過金融科技的邏輯,衍生品中另類服務的價格發現、對衝、收益互換等的風險管理上升到了數字化時代的新邏輯、新組織、新市場、新世界。

(整理自王忠民於2022年11月11日在【2022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的講話,未經本人審定。)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