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應該歧視黑人?因爲我們也曾因被歧視而憤懣
“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黑人小孩和白人小孩可以手牽手像兄弟姊妹般走在一起。”馬丁路德金在臺上曾這樣深情的演講着,卻還是沒能逃過極端種族主義者的槍口。
人們喜歡爲自己的行爲找上各種各樣的理由,讓它被合理化。只是有些錯誤是情有可原,能夠被原諒的,有些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的。
人們時常會憤怒的發問,爲什麼不應該歧視黑人?就憑他們插隊,素質低下,不講禮貌嗎?只是因爲我們也曾因被歧視而憤懣,又爲什麼要把痛苦施加給其他人呢?黑人究竟爲何被歧視?歧視不應存在的理由又是什麼?面對歧視,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被鄙夷的黑
說起黑人被歧視的原因大家都能講得繪聲繪色,頭頭是道。“黑人,又懶又蠢,還愛打架鬥毆,誰看了不恨哪!”但是這樣的標籤到底是來自於黑人在非洲大地上千年的生活習慣,還是人們的刻板印象呢?
如果真的又懶又蠢,黑人不可能在非洲大陸上鬥得過草原上的野獸一直存活至今,畢竟非洲大地纔是物種生存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長頸鹿都被迫伸長了脖頸,更何況是人。
對於黑人的印象,來自於攝像機的記錄,來自於監獄和平民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基礎,對於黑人的歧視根源也來自於經濟。黑人並不是不願意工作,可怕的是,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從小生活在罪惡角落裡的人們,沒有高學歷,沒有高工資。
白人們開着跑車,身上是昂貴的奢侈品。黑人們卻只能在地下咒罵這個糟糕的世界,咒罵世界對自己的不公。憤世嫉俗是地下說唱文化的主調。
人們覺得黑人又髒,又蠢,又懶。因爲他們的膚色是洗不淨的黑,因爲他們沒有經濟條件去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因爲他們即使想找,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人們總說黑人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是在前總統奧巴馬身上看不到這些特質,黑人與其他人種是同樣的人。
黑人每一次的努力反抗,其實都是在爲祖輩所經歷罪惡的三角貿易而呼號。新航路的開闢帶來了世界的聯通,也帶來了部分地區和人種的災難,比如南美與非洲,比如黑人和印第安人。
從普普通通的部落居民變成帶上枷鎖的奴隸只需要一瞬間。他們從成爲奴隸坐上輪船去往未知領地時,似乎就已經註定只能蜷縮在陰暗角落,生命的死活已經無人問津。
即使是獨立戰爭打破了有形的枷鎖,無形的枷鎖也一直都在,資本家絕不放過最後一滴血。他們在別人眼裡成爲了永遠的奴隸。而這樣的刻板印象只會造成惡性循環。他們會憤怒,會用暴力反抗,卻只是加劇了人們對於黑人的刻板印象。
你看,黑人,就是這樣易怒,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若是不反抗,面對惺惺作態的憐憫,又實在令人難以忍受。不斷被複述的刻板印象在一次次無力的反抗中,會真的洗腦他們,“看吧,你只是個爛人。”
言論是人們的幻想,但是言論會改變一個人,也會改變一羣人。對於黑人的印象越差,黑人的整體實際行動也就會糟糕。
也許最早怨恨黑人的那一批人早已不在人世,但是他們給黑人負面標籤卻一直流傳到了後世,人們厭惡的原本是標籤,是標籤上的那些行爲,最終卻變成了一羣人真實的所作所爲,演變成了罪惡的釋放和對於一羣人的誤解。
平等與和解
有些黑人有着糟糕習慣,但如果想要通過歧視來滿足自己心靈上的快樂,這樣的想法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因爲被看成野獸,所以人的身份定位最後會變成野獸。但不是每一個黑人都是一樣的糟糕。
即使是人們信誓旦旦的說着黑人裡沒一個好人,也無法否認的是,地圖炮在任何地方都不是正確的。它只會激化矛盾。成羣結隊的壞人才是正常現象,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整天和壞人粘粘糊糊的好人又有誰可能相信呢?
歧視換來自己一時的痛快,辱罵確實是一個發泄情緒的好方法,但是罵完問題也得不到妥善解決。同人痛痛快快地吵架,還能感到爽快,用特徵來辱罵對方,卻只能擴大戰場,真正的戰火根本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熄滅。
想要停止爭端,就只能用平等交流的方式,纔有消彌矛盾的可能。許多人認爲反對歧視是西方文化滲透,這樣的陰謀論未免太過於狹隘。儒家也講究一個仁字。討厭一個人可以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表達,哪怕他的呼吸都可以是錯誤的,但是不需要因爲一個人傷害到其他人。
由點成線再到面,這樣的邏輯推理方式不能放到人身上,因爲這件事他錯了,他十惡不赦,他的家鄉也是個垃圾場。感到不快,就應該直接說厭惡這樣的行爲,而不是把這樣的行爲推給只是同他有着一樣特徵的人連坐。平等的交流,才能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
交流並不是要高高在上給對方講解,當今時代,老師也要講究以人爲本,把學生看成是獨立的人。更何況是另一個完整的人呢?沒有人願意被當成野獸一樣,聽着對方高高在上的高談闊論,坐在一張桌子上平視對方,纔是正確的相處方式。
如果把歧視問題放大,上升到國家戰略。國家大力扶持非洲國家。這時候需要派人前往非洲進行援助,歧視行爲就是在破壞兩國友誼,況且在別人的地盤上,就算是技術工出差,這樣囂張也是不可行的。
同樣的道理,黑人作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真的要去實現這個宏大主題,那麼非洲以及廣大黑人一定是不能缺失的那一塊拼圖。而非洲作爲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人口大洲。
地域面積廣袤,礦產資源豐富,這一片土地都尚待開發。有這麼豐富的人口資源與地理資源,尤其是全球現代化大趨勢下,非洲在幫助下並不會長期落後。非洲市場本身也值得人們給予足夠的重視。以人種作爲歧視理由,本身就是在掐滅雙方合作的火苗,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歧視與敏感
雖說中國已經強大起來了,但是在美國似乎還是會被排擠。
而且是被白種人和黑種人一起排擠,這讓人不禁想起了百年以前的《排華法案》,勤勞的華工搶走了本屬於他們的工作,讓他們感到憤怒,和自己的領地正在被侵佔,最後在自由的國土上,出現了真真正正對於特定族羣的歧視。這是來自於整個國家的惡意。
有趣的是,華人移民被貼上的標籤讓人們感到熟悉。“不道德和不衛生的生活習慣”,順理成章地讓人們聯想起了黑人的又髒又臭。
對於搶走了白人工作的抹黑也顯得可笑了,更可笑的是,百年後,還是有白人用這樣的方式來抹黑華人。直到二十一世紀,美國政府才爲這樣的法案進行了道歉。
西方常常還用“黃禍論”來爲自己的歧視心理打掩護,雖然是同爲黃種人卻並不是中國人帶去的所謂“黃禍”,不過是“脆弱敏感”的白人們爲自己的狹隘所找的藉口而已。“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國人在嘲笑黑人時大概也忘記了自己也曾經被白人這樣對待。
但黑人對此也沒有想要抱團的想法,他們依然自成一派,有些看不起黃種人的,也會對白種人豎起中指。這樣看來也許不是歧視,而是自視甚高,把自己內心的地位提得過於高了。這種無賴心態倒也讓人羨慕,生活得糟糕也一樣可以對活得光鮮亮麗的人們表達自己的鄙視。
國人面對歧視總是不怎麼能感覺到的。時尚大片裡的眯眯眼,不被指出來就不會感到冒犯。說是梅派傳人的AI卻有着迪斯尼公主的容貌和“ling ling”這樣的侮辱性英文名。明明是以華人爲原型的超級英雄電影,著名華人男星卻可以毫無芥蒂地扮演“傅滿洲”。
反觀黑人,只要同“黑”或“白”和“黑人”有些聯繫,都會被疑心是種族歧視。他們的敏感到了一種讓人不理解的程度。
哪怕是在節目中誇讚同伴的膚色白皙,都有被舉報成種族歧視的風險。人們難以理解的敏感背後卻是他們的血淚,他們不想有任何一個嘲笑被放過,而讓這樣的事情成爲下一個嘲笑。國人卻還有許多疑神疑鬼是否是自己太過敏感,不夠大度,有失大國風範了。
哪怕現在許多人認爲,我們早已不再需要西方的言論來支撐我們的民族自尊心了。只是那些嘲諷和隱藏起來的歧視,卻不能真的假裝,或是實實在在的聽不懂。在這樣的事情上敏感而慎重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能夠意識到自己大概是被罵了,也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