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睡着的表情這麼醜

無數個夜晚,你在手機上發完“晚安”的表情包,然後閤眼睡去。

表情包裡的貓貓狗狗小嬰兒睡相可愛,但你的睡相可謂千姿百態。

除了在牀上翻來覆去扭成“麻花”,你睡着後的表情,也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甜美。

四川成都醫學院的研究者們記錄了受試者睡眠七小時內的面部表情趨勢,並將獨特的面部表情作爲定義特定情緒的標準[1],區分出七種表情——快樂、悲傷、憤怒、厭惡、害怕、驚訝和中性[2]。

在整段睡眠過程中,中性表情的佔比是最大的。也就是說,睡着的大部分時間,你都保持着“撲克臉”,看不出任何情緒變化。

數據編碼分析每半小時各種面部表情出現的比例 / [2]

面部肌肉及其活動是面部表情的基礎。當我們進入夢鄉,腦幹中的運動神經元會收到抑制性神經遞質——甘氨酸、GABA等傳遞來的抑制信號[3],使肌肉失去張力而放鬆。

這種“有肌無力”的狀態可以防止我們在夢中做出存在潛在危險的動作[4],也讓面部表情變得“中性”。

但其他的表情又從何而來呢?這要從睡眠過程中肌肉“收放自如”的狀態變化說起。

健康成人的面部肌肉,在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REM)這兩個階段裡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縮[5]。

在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肌肉收縮的頻率和幅度都明顯較低,此時的肌肉張力也會逐漸下降,不會出現特定的肌肉激活[5]。 但到了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神經系統會分泌興奮性神經遞質穀氨酸,它能短暫激活體細胞運動神經元[5],引發肌肉的收縮。

大多數涉及情緒記憶編碼和鞏固的區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被高度激活[6] / 圖蟲創意

當收縮出現時,肌肉會拉動覆蓋着它的皮膚組織,並在相應的方向上形成皺紋。如果多塊肌肉同時激活,面部就會出現一系列獨特的變化[1],例如眉毛上揚、嘴角下壓。

一項法國高校與醫院的聯合研究表明,在100名沒有睡眠異常行爲或睡眠障礙的受試者中,8%的人在睡眠中會微笑[7]。所以,電視劇裡男女主角熟睡後的淺淺微笑,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存在的。

除了神經遞質的作用,一個美夢也會讓你表情愉悅。當你在夢中考試上岸整頓職場人生開掛的時候,你的情緒爲此高漲,參與情感調控的大腦邊緣區的活動增加,這也可能導致面部肌肉活躍的增強[5]。

嬰兒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的皺眉頻率可以達到每小時30至48次[8] / 圖蟲創意

如果你想用鏡頭捕捉自己睡夢中的微笑瞬間,機會並不多,平均而言每小時只有0.023次[8]。

但你卻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曬娃狂魔發自家小孩睡着的照片,睡夢中的嬰兒嘴角掛着甜美的微笑,這並不奇怪。

拍到新生兒夢中微笑的可能性比成人大很多,足月新生兒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每小時會微笑4-19次,是成人的至少100倍[7]。

雖然大家會在睡夢中微笑,但別忘記你已經不是小孩了,作爲一個被現實壓垮的成年社畜,更多時候你都是“愁眉苦臉”的樣子。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你不僅會皺眉,還會持續皺眉[8]。

在墨西哥國立精神病學研究所的神經科學部實驗室裡,研究人員用肌電圖監測了睡眠期間成人面部皺眉肌、眼輪匝肌、額肌、左右顴肌的收縮,發現只有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這五塊肌肉的平均收縮密度纔會出現差異,且差異主要體現在皺眉肌和左右顴肌之間[5]。

額肌、皺眉肌、眼輪匝肌、左右顴肌和頦肌在面部的分佈 / [5]

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皺眉肌的收縮密度爲平均2.262次/分鐘,而左右顴肌約爲1次/分鐘[5]。也就是說,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我們平均每小時會皺眉2.33次,遠高於微笑頻率的每小時0.023次[8]。

即使是對於睡夢中更容易微笑的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皺眉頻率也會更高,且同樣也高於他們的微笑頻率[8]。

睡夢中,快樂的面部表情可能反映着內心的愉悅情緒[7],那經常伴隨着憤怒、悲傷或痛苦等負面表情出現的皺眉,是因爲自己情緒太過消極嗎?

法國一所醫院的研究人員們通過視頻多導睡眠圖(包括皺眉肌肌電圖和麪部聚焦視頻)記錄了成人睡眠過程中負面面部表情。研究發現,在健康受試者中,皺眉不會與其他面部肌肉的收縮構成負面表情,比如憤怒、疼痛等,也與尖叫、哭泣等暗示負面經歷的行爲無關[8]。

或許你猜他們皺眉是因爲做了噩夢,然而受試者在被喚醒後給出了否定答案。

1秒的皺眉;E2:揚眉 / [8]">E0:無表情;E1a:<1秒的皺眉;E1b:>1秒的皺眉;E2:揚眉 / [8]

健康的成年人睡着後皺眉是基本現象,僅僅是由於肌肉收縮,跟你擔心沒錢回家過年或者因爲左腳邁進公司被開除並沒有多大關係。

而那些明顯的“苦大仇深”表情,僅限於患有夢遊症、夜驚症等異態睡眠障礙的患者[8]。他們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眉毛會活動得更加靈活,長時間皺眉的頻率也更高,甚至還會作出消極的表情和行爲。

不過,你也不用太擔心睡相難看,無論微笑還是皺眉,在你進入深度睡眠後都會消失不見。

熟睡,也許是你一天中情緒最穩定的時間段;睡着的表情你控制不了,但醒着的時候還是可以隨意發揮的。

參考文獻

[1] Skiendziel, T., Rösch, A. G., & Schultheiss, O. C. (2019). Assessing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between the automated emotion recognition software Noldus FaceReader 7 and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Scoring. PLoS ONE, 14(10), 1–18.

[2] Qiongfang Cao, Zhongrui Ma, Fangfang Liu, Yuhan Wang, Xiechuan Weng, & Fan Xu. (202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EG data and facial expressions and sleep behaviors. Brain-Apparatus Communication, 2(1).

[3] Toossi, H., Del Cid-Pellitero, E., & Jones, B. E. (2017). Homeostatic regulation through GABA and acetylcholine muscarinic receptors of motor trigeminal neurons following sleep deprivation.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222(7), 3163–3178.

[4] Brooks, P. L., & Peever, J. (2012).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ptor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REM sleep paralysi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29), 9785–9795.

[5] Rivera-García, A. P., Ramírez‐Salado, I., Corsi-Cabrera, M., & Calvo, J. M. (2011). Facial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sleep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apid eye movements of REM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0(1pt1), 82–91.

[6] Serena Scarpelli, Chiara Bartolacci, Aurora D’Atri, Maurizio Gorgoni, & Luigi De Gennaro. (2019). The Functional Role of Dreaming in Emotional Process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7] Clé, M., Maranci, J., Banningh, S. W., Lanfranchi, J., Vidailhet, M., & Arnulf, I. (2019). Smiling asleep: A study of happy emotional expressions during adult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8(4).

[8] Maranci, J., Aussel, A., Vidailhet, M., & Arnulf, I. (2021). Grumpy face during adult sleep: A clue to negative emotion during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