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經濟體 迅速成爲歐洲金融科技主導力

臺灣銀行家第168期:金融科技轉型下一站(臺灣金融研訓院)

立陶宛、新加坡與臺灣皆爲小國,但立陶宛透過國家政策,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而新加坡政府打造完善的金融科技業生態系統,享有亞洲首要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若能攜手合作,相信永續金融科技未來指日可待。

國際數位金融發展和永續金融科技商機,在當今金融領域都有着巨大的潛力。這兩個領域之間存在許多交集,並共同推動了金融業的變革,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和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同時這也爲投資者、金融機構和創新者提供了許多商機。透過金融科技的協助,可以用於支持綠色和可持續投資,例如綠色債券、可再生能源融資以及碳交易。在金融科技幫忙下,同樣有助於追蹤和評估永續項目的表現,包含社會責任投資等,金融科技平臺可以提供更多的社會責任投資選擇,讓投資者選擇支持具有積極社會和環境影響的企業。

立陶宛、新加坡與臺灣皆爲蕞爾小國。立陶宛政府透過國家政策,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成爲歐盟內頗具規模的金融科技重鎮。新加坡政府打造完善的金融科技業生態系統,享有亞洲首要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立陶宛財政部政務次長Vaida,以及新加坡DEC組織董事Keith B. Carter均受邀參加今年FinTech Taipei2023金融科技論壇,分享與交流永續金融科技發展經驗,爲臺灣金融業與新創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能量。

金融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爲當前兩大國際趨勢。Vaida表示,歐盟自許爲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的全球領導者,設定2030年的氣候目標要比1990年減少至少50%到55%排放量,至2050年,不僅要達到淨零排放,更要成爲全球第一個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的大陸。爲達此目標,歐盟執委會於2019年發佈《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以永續發展與人民福祉作爲公共政策核心,希望能帶動歐盟轉型成爲公平包容、低碳永續、繁榮競爭的新經濟體。

在外界殷切期盼下,歐盟推出永續金融議程(EU Sustainable Finance Agenda),其中包含至關重要的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EU Taxonomy),以及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揭露、輕鬆存取數據、防止漂綠、國際合作。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是歐盟永續金融架構的基石,也是重要的市場透明度工具,有助於直接投資在綠色轉型最需要的經濟活動上。「若想要投資綠色企業或綠色專案,首先必須先定義何謂『綠色』,」Vaida說明,依據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將可辨別哪些企業或專案真正有助環境,而非傷害環境。

其次,是必須要能揭露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數據資料,藉此做出明智的決策。爲了降低產品「漂綠」──打着環保的旗幟,卻做出相反行爲──的風險,數位化機制可提供大衆可信賴、可比較及可供驗證的商品資訊,協助消費者做出永續友善的消費選擇。這將促成新的商業模式,防止對環境有害的產品出現在歐盟市場,並加重產品製造商的綠色責任。

身爲歐盟會員國的立陶宛,設定兩大目標,一是至2030年,風電或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將佔最終電力消耗總量的100%;二是2050年將溫室氣體量減少100%。爲達成此目標,立陶宛政府制定綠色金融行動計劃(Green Finance Action Plan),其中包含設立綠色金融中心。

Vaida表示,綠色金融中心必須具有能力與知識,能帶動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綠色轉型與金融合作。除了公部門與私部門的綠色投資外,還要教育社會大衆瞭解投資綠色領域的重要性,培養綠色金融素養,協助他們能明智地選擇相關的綠色專案。2018年,立陶宛財政部首次發行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爲6800萬歐元,用於翻新改造老舊公寓住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使立陶宛成爲波羅的海三國中第一個發行綠色債券的國家。

Vaida指出,綠色轉型需要投注大量資金與創新,金融科技公司亦可發揮重要功能,例如提供綠色數據資料,透過人工智慧判讀,檢視是否爲有益環境的綠色專案,將有助於制定明智的決策,並有效管理風險。歐盟推動綠色新政,激勵歐洲各國政府和能源集團投入再生能源,估計未來10年累計的投資金額可達1兆歐元。(全文請見12月號臺灣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