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於全院士談癌症疫苗:有好技術,資本不會不讓它投入市場

·總體來看,癌症疫苗的開發大多處於早期。魏於全表示,新技術都是慢慢進步的,他記得1996年全國成立生物治療實驗室時,幾乎找不到產品來證明生物治療的療效,現在各種抗體、CAR-T細胞治療與疫苗等產品,都能找到100多個。“現在研究和產品不多的領域,纔是有機會的領域。”

2022年8月,《自然-癌症》(Nature Cancer)曾刊發一篇綜述,稱腫瘤疫苗是免疫治療的下一個前沿。

2024年11月17日,在2024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與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週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魏於全接受澎湃科技採訪時介紹,癌症疫苗分成兩種: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前者是指在尚未患病時接種,以預防疾病,如HPV疫苗;後者指患病後接種,以治療疾病。他提到,十幾年前,美國的製藥公司曾研發一款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疫苗,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其原理爲:接種疫苗可以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應答,控制或殺死腫瘤細胞。

前述綜述指出,癌症疫苗研究已有50年的歷史,經歷了很多失敗,但與過去幾十年相比,現在有了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一個例子是,CAR-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已被證明可以治療血液瘤患者。

魏於全說,腫瘤免疫治療近年來非常火熱,CAR-T細胞療法、PD-1已經走入公衆視野,但它們只對一部分腫瘤有效,例如CAR-T目前主要治療血液瘤,實體瘤也有進展,PD-1對肺癌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療效。如果想進一步擴充腫瘤治療的武器庫,需要腫瘤疫苗等新技術,“目前有很多腫瘤疫苗已經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前景還是很好的。”

國際上已有多個癌症疫苗展現潛力。例如在2024年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Vinod Balachandran教授報告了個體化新抗原mRNA疫苗BNT122最新進展,稱聯合治療後的3年內,部分胰腺癌患者的T細胞被持續激活,由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與癌症復發風險降低相關。BNT122由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和跨國藥企羅氏旗下的基因泰克聯合開發,目前正在進行Ⅱ期臨牀試驗。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美國的腫瘤免疫學公司Elicio Therapeutics等聯合開發的癌症疫苗ELI-002 2P可以“訓練”T細胞識別KRAS突變,使它們能夠識別和清除KRAS突變的癌細胞,從而表現出預防KRAS突變的結直腸癌和胰腺癌復發的潛力。2024年1月,其Ⅰ期臨牀試驗數據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國內也有許多企業佈局癌症疫苗。2023年11月17日,北京臻知醫學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佈,其合作的全球首創編碼近20種肝癌抗原的mRNA疫苗完成首次人體給藥,該疫苗經肌肉注射後可誘導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恢復抗腫瘤能力。2023年1月,北京啓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療原發性腦膠質母細胞瘤的mRNA-DC疫苗——Survivin DC細胞注射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牀試驗批准。

由魏於全擔任創始人之一的成都威斯津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mRNA腫瘤疫苗WGc-043在2024年5月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臨牀試驗批件,又於2024年8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開展Ⅰ期臨牀試驗。

總體來看,癌症疫苗的開發大多處於早期。魏於全表示,新技術都是慢慢進步的,他記得1996年全國成立生物治療實驗室時,幾乎找不到產品來證明生物治療的療效,現在各種抗體、CAR-T細胞治療與疫苗等產品,都能找到100多個,“現在研究和產品不多的領域,纔是有機會的領域。”

魏於全的實驗室還有多款癌症疫苗在研。他感受到,近幾年投資人對癌症疫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因爲PD-1、CAR-T的成功,他們覺得腫瘤疫苗也有希望。但也有投資者說成功的例子還不多。”

跟投資人接觸下來,他覺得投資人最看重兩點:一是產品的創新度和知識產權,“但是如果太過創新,他們也有可能覺得風險很大”;二是可轉化、可規模化生產,“投資人要判斷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產品確實安全,且療效超越同類產品,還要考慮它能不能規模生產,有多大的市場。值不值得投資,不是科學家說了算,是市場說了算。”

魏於全認爲,做轉化最難的地方是技術,“好酒不怕巷子深,有好的技術,資本不會不讓它投入市場。另外,做疫苗不是依靠單一技術,通常需要十幾個不同背景的科學家合作才能做出來。比如做新冠疫苗,需要懂新冠病毒的,懂疫苗生產的,懂純化工藝的科學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