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喝采 14位藝師聯展
2018年獲文化部審議通過重要傳統工藝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人間國寶)的洪平順,與他的傳統彩繪作品哼哈將軍。(周麗蘭攝)
雲林縣14位無形資產藝術保存者的作品,包括粧佛、剪黏、彩繪、木雕、木結構、大燈飾、錫器等1日起首次在雲林縣文觀處展出,縣長張麗善(右六)出席爲他們喝采。(周麗蘭攝)
林聰賢的燈籠工藝,其家族傳承五代燈籠繪製藝術。(周麗蘭攝)
雲林縣現有27名無形資產藝術保存者,其中14位作品首次在雲林縣文觀處展出,今(1日)開展,有粧佛、剪黏、彩繪、木雕、木結構、大燈飾、錫器等項目,其中2018年獲文化部審議通過重要傳統工藝暨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的洪平順也抱病出席。
參展的14爲藝師包括洪平順(傳統彩繪);陳明洲、林朝金、丁宗華(粧佛);蔡榮山、蔡明堂(錫工藝);許哲彥、蘇木山(剪黏工藝);顏三泰(藝閣);張旭輝(鑿花技術);林聰賢(燈籠工藝);吳登興(龍獅製作技術);劉鴻林(大木作技術);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厚銘(白鶴獅陣)等。
縣長張麗善表示,這3年來文觀處又挖掘12名縣內重要藝師,讓默默耕耘的他們也能受到肯定,舉辦此次展覽凸顯雲林人的自信與內涵。
張麗善說,這些作品平常只能在廟宇的牆壁、屋頂上遠遠看到,這次可近距離看清楚,希望所有鄉親都能來欣賞者這些最本土的藝術品,文化沒有邊界,也希望雲林縣的傳統工藝能與國際交流。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的文化內涵豐富只是被忽略,這次展覽就是以藝術方式呈現,讓後代子孫重視,也讓創作者的工藝技術得到應有的肯定。
2018年被文化部認證爲「人間國寶」的洪平順是水林鄉人,早期師從電影看板畫師謝聰興,累積深厚的大型彩繪經驗,承接廟宇所有彩繪相關工程,畫、妝、油運筆自如,又精通傳統建築各部位的傳統彩繪藝術,1988年起受臺中大甲鎮瀾宮、日本箱根福壽院邀請主持彩繪工程,也曾是嘉義市城隍廟國定古蹟的修護師,2014年獲雲林縣政府登錄爲「彩繪文化保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