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兩岸 賴清德的龍年課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4年大選落幕,美中層峰對話持續深化,而臺灣的政治迎來了朝小野大的新格局,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國際的混亂局勢當中,如何帶領檯灣穩住兩岸關係,將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嚴峻考驗。然而,以目前的兩岸僵局來看,民主盟國的支持力量再強都只是輔助,倘若想要試着重啓溝通,執政黨需要先傾聽人民希望維持和平現狀的期待。

嚴格說來,臺灣的外交政策跟兩岸關係向來無法脫鉤,或許在蔡英文總統執政8年,因爲獲得國際媒體的關注度上升,讓民衆有臺灣的對外關係大幅進展之感,可是進一步分析,外媒的目光焦點,僅僅鎖定在臺灣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地位,和臺海可能爆發危機這兩大議題。

因此,臺灣的外交政策想要脫離兩岸關係,採取背對中國面向世界的策略,乍看之下,似乎爲臺灣贏得國際能見度,在民主世界走路有風,但實際上,臺灣人民得到的利益,跟民主世界爲臺灣創造出的光環亮度實在不成正比。

不只面對全球風向出現巨大變化,作爲政治領導人,即將上任的賴清德總統,因爲務實臺獨工作者的招牌,導致北京無法信任,不難想像,民進黨的執政團隊想重啓兩岸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兩岸關係雖然緊張,北京對武統臺灣,仍然多有保留,一方面,中國大陸內部確實有更需要優先處理的議題,另一方面,在國際局勢混亂的情況下,北京就算要採取行動,不能僅考慮兩岸間的軍事差距,而是需要時間釐清各國的互動關係,確保任何行動的成本能在可控的範圍之中。

面對兩岸的未來,維持現狀不追求臺灣獨立,是目前臺灣主流民意最有共識的現實。繼續執政的民進黨,如何傳遞絕對尊重民意,賴總統任內沒有推動臺獨的計劃,應是短期內的首要任務。未來4年,若能利用北京強調民進黨不代表主流民意的論述,讓在野黨透過立法院的職能,扮演穩定兩岸關係的積極角色,而非堅持政黨對立,或許可以爲兩岸互動創造具有善意的條件。

對在野陣營釋出兩岸交流空間,一方面,展現尊重6成在野民意,另一方面,也可淡化賴清德將強勢推動臺獨的疑慮,於此同時,臺灣也必須讓民主盟國瞭解,除了強化國防需要協助之外,兩岸溝通同樣重要。對於當前受國際混亂局勢困擾的民主盟友而言,臺灣如能自己穩住兩岸關係,對各國控管風險不啻是一大助力。迎接龍年,臺灣的政治領袖們應該謹記「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與其竭力配合盟友的建議,不如傾聽期待和平的民意,讓世界知道臺灣不只有晶片,還有需要被尊重的意見。(作者爲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