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預算加計前瞻首破300億 12項沃土計劃重點推進

文化部預算加計前瞻首破300億,12項沃土計劃重點推進。圖爲臺南市美術館2館。(本報資料照片)

文化部提出12項「沃土計劃」。(文化部提供/李怡芸傳真)

行政院院會22日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文化部主管預算總計達290.09億元,突破113年編列數,且較113年法定預算數259.18億元,成長幅度近12%;加計前瞻基礎建設預算13.84億元,總計文化部114年度編列預算數達303.93億元,首度突破300億元。

文化部長李遠指出,114年度預算編列以總統賴清德「國家希望工程」國家願景爲重點政策目標,在數任文化部長建構的基礎上,重新盤整文化部各項政策,提出12項「沃土計劃」,包含向下紮根、文化基地、影視產業、音樂、出版、戲劇展演、視覺藝術、文化科技、動畫及漫畫、重建臺灣藝術史、文化資產、文化輸出與文化交流等。

李遠曾表示擔任文化部長最想做的事是「文化向下紮根」,除延續創下優於國際的常態化文化幣發放,114年文化部也將在既有預算規模下,研議文化幣下降至13歲的試辦計劃,以更多的親子方案,引導13至15歲青少年進行文化體驗。此外,包含已推出的繪本圖書新秀獎勵、兒少節目產製、兒童戲曲巡演、藝術入校、文化體驗及國家語言發展方案相關計劃等。

在社區總體營造迎向30年的時刻,李遠提出「100個文化基地」構想,整合臺灣特有的歷史、文化、生態,透過旅遊觀光,「形成有經濟規模的文化產業」。文化部將運用社區營造、地方創生、各國家級博物館營運及提升相關計劃,以及地方藝文場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深耕計劃等預算,打造與串連社造點、博物館、地方文化館、生美館、表演藝術、展覽場館、書店等成爲文化基地。同時,強化各基地間資源整合、交流、共享,期待文化基地作爲親子共學、文化工作者跨域跨界的共創基地。

113年起持續4年100億的「文化黑潮」將持續投注於出版、藝術、文創、影視音等,着重提升文化內容產製能量,拓展至國際市場的計劃。經重新盤整,文化部也提出包含「出版產業振興方案114-119年中程計劃」、「影視音產業續航發展計劃」、「公共電視內容產製與應用計劃」等文化內容基礎打底計劃,以及公共建設「岸內影視基地發展計劃」、科技計劃「亞灣2.0-智慧影視製作平臺旗艦計劃」與「運用數位擬真科技創新影像內容計劃」等,希望將資源全力投入健全各種文化產業的生態。

文化部自107年起於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集結中央及地方力量,至今完成購藏重要作品867件、徵集檔案史料95853件、修護8389件重要作品與文物、獲捐贈藝術品近5000件,促成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及許多藝術家後代捐贈藏品、黃土水「甘露水」的重新出土等動人故事。114年起,文化部於公務預算提出4年期「重建臺灣藝術史2.0(114-117年)」計劃,114年度編列4.6億,欲找回臺灣藝術史及臺灣文化認同。

文化部去年獲行政院覈定6年(113-118年)「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髮展計劃(第五期)」,共159.44億元預算,創各期最高。114年度歷史五期共編列32.95億元,優先搶修今年因震災、風災受損或其他嚴重損毀的文化資產外,也將進行強化文化資產防災強度、文化資產資料轉譯及應用、文化資產修復人力的傳承等工作。同時,因應前瞻計劃將於明年7月屆期,文化部也着手提出再造歷史現場2.0,期盼系統性將文資保存帶入城市空間治理。

文化部表示,除預算案外,「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也將於下會期送請立法院審議,搭配「國家語言整體方案」,持續落實保存與發展各國家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