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燈 佛光山文化院臺北辦公室啟用

「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暨佛光山文化院臺北辦公室啓用典禮,昨天在佛光山臺北道場舉行,這場文化盛事吸引逾三百位宗教與藝文界人士蒞臨。圖/佛光山

「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暨佛光山文化院臺北辦公室啓用典禮,今(5日)在佛光山臺北道場登場,這場文化盛事吸引逾三百位宗教與藝文界人士蒞臨,場面歡喜溫馨。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表示,佛光山四大宗旨之首就是「以文化弘揚佛法」,雖然大師去年2月5日圓寂,但他對文化的重視、心願不能就此中斷,希望能透過臺北辦公室的啓用,積極延續他的志向。

活動由星雲大師開示影片擲地有聲地掀開篇章,大師表示,佛陀本身很重視文化,以及講經、印經的功德,「法寶所在之處就有佛」,「文字的力量不可限量」,因此大師在文化上用心勠力,尤其認爲佛教需要大衆化、通俗化與藝文化,他期許大家到佛光山不只要看建築、佛像,更要看文化。

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司長林清淇特地代表內政部出席與會,他致詞時表示,感謝大師一生的志業就是推動人間佛教,「文化帶動佛法的弘傳,達到淨化人心的效果,對社會貢獻非常大。」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也前來支持,她透露文化院臺北辦公室啓用提供一個更方便的地點,讓學術、藝術界,甚至國際人士均能前來對話交流,對人間佛教能有更多認識和體驗。

國寶級作家黃春明一同共襄盛舉,他特別感念當年大師給予他鼓勵,並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佛光山在大師引領下,文化工作比政府做得更真實、國際化走得比政府更前面,文化傳播佛法無遠弗屆,且有模有樣」,對於大師一生對人間佛教的貢獻,他感到十分敬佩。

依空法師分享,宗委會決定在臺北道場五樓成立文化院辦公室後,他就大膽規畫「拈花軒」這一文化沙龍空間,呼應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當中洋溢書香、咖啡香、茶香,還有一個善知識空間,展示大師與佛光山弟子的書籍,是一個對外開放的人文薈萃場域,希望未來開放讓各界能舉辦座談、讀書會與藝文活動。」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特別頒發一把大型的辦公室鑰匙給依空法師,象徵辦公室啓用,現場立刻響起熱烈掌聲。

佛光山文化獎 金銀便當嘉勉同仁

特別的是在開幕式上還特別頒發47座佛光山文化獎,分爲貢獻獎、金便當(服務滿20年法師)、銀便當(服務滿10年法師)、菩薩行(服務滿20年居士)、萻提心(服務滿10年居士)、般若智(服務期表現優異居士 )等獎項,獎勵在文化院單位有傑出表現的資深員工。其中文化貢獻獎由佛光山文化院依空法師、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獲得。

「獎座爲便當造型,是因在《人間福報》服務的出家法師,每天中午都會帶便當到總報社,晚上用電鍋蒸便當,一年365餐,福報走過23年,就吃了近8400個便當,非常不容易」依空法師表示,希望透過文化獎,感謝獲獎人長久以來對文化事業的貢獻,也寓意文化人具有堅苦卓絕的意志力,堅守文化崗位。尤其獎座外框材質選取臺灣木,散發優雅書卷氣質,獎座中間爲水晶壓克力雕刻星雲大師一筆字「行佛」,更富意義。

今天活動壓軸「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由依空法師、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羣創辦人高希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一同暢談星雲大師對佛教文化的薪傳、推動與貢獻。

「星雲大師完全就是文青,十幾歲就在長江畔打腹稿,一生喜愛寫文章,矢志做文化工作。」依空法師強調,大師非常重視文化,佛光山是文教起家,是大師拿着文化寫書的版稅、淨財,來買佛光山這塊地來辦教育。

依空法師回憶,大師喜愛寫書,文筆又快又好,常是一揮而就,無須刪減,也培養勵弟子寫作,「爲鼓勵弟子做文化工作,無論是在《普門雜誌》、《人間福報》,大師都親自書寫專欄文章,如《星雲日記》、《迷悟之間》等,如今圓寂了還是長紅作家。」尤其大師以九十歲高齡,集合佛光山洪荒之力,編了《星雲大師全集》三百六十五冊,去年增訂爲三百九十五冊,「大師的全集出版非常重要,過去有敦煌學、紅學,如今佛光學、星雲大師人間學已成爲顯學」

依空法師表示,大師圓寂前曾言:「你們想念我就去看《星雲大師全集》,它是我的法身智慧所在」,依空法師說:「大師把文化傳給我們,就讓我們一起承接,讓燈燈相續。」

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司長林清淇特地代表內政部出席與會。圖/佛光山

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表示,佛光山四大宗旨之首就是「以文化弘揚佛法」,雖然大師去年2月5日圓寂,但他對文化的重視、心願不能就此中斷,希望能透過臺北辦公室的啓用,積極延續他的志向。圖/佛光山

活動壓軸「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由依空法師(右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羣創辦人高希均(左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趙怡(右一)、中央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主任李瑞騰(左一)一同暢談星雲大師對佛教文化的薪傳、推動與貢獻。圖/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