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年內多起安全事故 環保問題“屢罰屢犯”|ESG案例
出品|本站財經ESG
作者|王曉麗
豬肉價格一直是民衆關注的焦點,近期正值豬肉消費旺季,豬價更是備受關注。溫氏股份(SZ.300498)作爲行業內頭部企業之一,對保障豬肉供應、穩定市場價格起到了關鍵作用。
根據溫氏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財務報表,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54.2億元,同比增長16.56%;實現歸母淨利潤64.08億元,同比增長241.47%,創下自2021年以來前三季度的最佳業績記錄。然而,在亮眼的成績背後,公司在2024年內卻多次發生環保違規與安全事故,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此外,根據MSCI最新的ESG評級,溫氏股份在2024年10月僅獲得了“B”級評價,在行業內處於落後水平。作爲豬肉行業的龍頭企業,溫氏股份在ESG方面的表現未能與其市場地位相匹配,顯示出公司在ESG實踐上仍有提升空間。
子公司環保問題“屢罰屢犯”
在環境維度,根據MSCI披露的包裝食品和肉類行業ESG評級標準,MSCI對於溫氏股份所處的行業更加關注企業的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和廢物、原材料採購與產品碳足跡的表現。
來源:MSCI官網
查閱溫氏股份2023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下稱“報告”),公司強調了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優化資源能源使用及提升生態質量,包括污染物與廢棄物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然而,與同行牧原股份相比,溫氏股份在環境方面的描述顯得較爲簡潔,缺少可視化數據和具體案例支持。
同時,根據MSCI官網信息,儘管溫氏股份表示正持續優化設備、推廣清潔能源使用並提高清潔能源比例,強化環保意識,在降低能耗的同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但其尚未設定明確的脫碳目標。
根據MSCI提供的信息,溫氏股份的隱含溫升爲4℃,明顯偏離了全球氣候行動的目標,表明公司在碳足跡管理方面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此外,據媒體報道,自2024年以來,溫氏股份及其子公司因環保違規問題多次受到處罰。半年報中披露了3起環保違規事件,7月以來又有5起被曝光,涉及廢水超標排放、污染防治設施未按規定建設和使用等多個方面。
更令人擔憂的是,溫氏股份部分子公司的環保問題存在“屢罰屢犯”的現象,如某子公司因相同原因重複受罰,反映出公司在環保意識、投入及子公司管理上或存在着欠缺。
數據顯示,在環保投入上,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的環境治理投入分別爲6.23億元、2.69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僅爲0.70%、0.59%。同期,牧原股份的環境治理投入分別爲34.48億元、15.46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爲3.11%、2.72%。
不過,近期溫氏股份於2024年12月13日晚發佈公告,計劃使用16.10億元現金收購筠誠和瑞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1.38%的股權。筠誠和瑞專注於三農環保領域,在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資源生產方面具有較高知名度。
此次收購標誌着溫氏股份開始佈局環保賽道,將有助於提升公司在養殖環保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員工安全生產管理亟待加強
在社會維度上,MSCI尤爲關注企業在產品營養與健康及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表現。據溫氏股份2023年《報告》,食品安全是溫氏生產經營的紅線與底線。
公司構建了“四到位”和“一保障”的食品安全管控制度和體系,覆蓋畜禽產品、屠宰產品、可食用副產品以及加工產品等,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在此基礎上,公司還建立和完善“兩查四檢”的工作機制,配套“紅黃綠燈”預警以及食品安全評價和考覈,最大化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2023年,溫氏股份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召回事件。然而,根據MSCI提供的信息,在社會維度上,溫氏股份在健康與安全及供應鏈勞工標準的表現位於行業落後水平。據報道,2024年以來,溫氏股份旗下子公司發生了多起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
來源:MSCI官網
2024年10月,餘慶縣應急管理局對溫氏股份子公司餘慶溫氏畜牧有限公司進行了處罰,原因是該公司未能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執行不力,安全防範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訓缺乏針對性,隱患排查治理滯後。這些管理疏漏導致松煙豬場排污管道堵塞兩個月未得到妥善處理,最終引發一起淹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2024年3月,溫氏股份子公司金安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種豬場內發生了一起中毒窒息事故,導致1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爲141萬元。
此外,據媒體報道,2024年4月有網絡視頻顯示,一位員工周程在徐州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工作時遭遇氣體中毒,進入重症監護室持續昏迷45天。其家屬稱公司在事故發生後未進行實質性處理,也未提及治療費用的問題。
這些事件不僅揭示了溫氏股份在安全生產管理上存在問題,也反映了公司在員工權益保護方面的不足。
關聯交易遭質疑
在治理維度方面,MSCI對企業治理表現給予了超過30%的權重。然而,根據官網信息,溫氏股份在企業行爲上的表現位於行業落後地位,表明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據2023年《報告》顯示,溫氏將現代化公司治理視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壓艙石。公司建立了符合規範的治理架構,制定並實施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規章制度,形成了職責分明、相互制衡的管理機制。同時,溫氏通過強化內部控制、加強審計監察和建立激勵機制等措施,不斷優化和完善生產、經營、管理和治理各環節。
儘管如此,在經營管理方面,溫氏股份曾面臨挑戰。2020年11月,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溫鵬程因月初違規減持9.68萬股股票而收到深交所監管函,顯示出公司在管理方面上的不足。
此外,此前提及溫氏股份宣佈以16.1億元現金收購關聯公司筠誠和瑞91.38%的股權,這一交易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據報道,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筠誠控股爲溫氏股份關聯方,其實際控制人系溫鵬程、溫均生、溫志芬等七人。
筠誠和瑞曾在2022年6月申請創業板上市,但直到2024年12月也未有進展,最終選擇撤回IPO申請。籌備期間,其與溫氏複雜的業務往來,如環保服務定價的公允性問題,受到質疑,部分投資者對收購合理性和潛在利潤操縱空間表示擔憂。
因此,溫氏股份此次“環保”佈局能否助力公司更好地應對養殖週期、實現持續穩定發展,仍需市場驗證。綜上,溫氏股份在高管管理、關聯交易透明度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改善,以增強市場信心和確保公司的長期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1] 《溫氏股份安全污染問題頻發 環保投入率僅0.59%有息負債高達186億》;長江商報
[2] 《溫氏股份ESG審視:安全責任缺失,環境污染頻發,社會責任何在?》;金科助理阿凡提
[3] 《溫氏股份:年內發生多起致人傷亡事故,污染問題頻發社會責任何在》;九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