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旗人,可我得說句公道話,這大清國啊,該亡。”

01

兒子:

這要是擱大清那會兒,我還用996?!每天吃喝玩樂,提籠架鳥、茶館酒樓戲園子......爽翻天啊!

爸爸:

那種是家世顯赫的八旗子弟。

知道你爲啥現在996?

祖上只是個普通八旗子弟。

住不進北京城。

只能生活在什麼火器營,藍靛廠,西山,豐臺啊.....

擱清朝那會兒,這些地方純純的城外郊區。

除了農田、野林子,就是圍牆圍起來的旗營。

爽個鬼~

兒子:

那好歹也是八旗子弟。不用996這麼苦逼。

爸爸:

抱歉!

就說你道光年間的祖宗是“撥什庫”,漢語稱“領催”。

相當於綠營把總級別。

每年俸祿60兩銀子,外加30石糙米。

那會的老百姓一年掙不到5兩銀子。

看起來不少對吧?

但架不住......

這個寫法寫不下去了

切正常模式

02

除了當兵,旗人不能從事其他營生。

到了道光年間,旗人人口增長很多。

但八旗軍的名額還是20萬人左右。

每家只能勻一個當兵的名額,領俸祿。

一家9口人,都靠這一個人的俸祿生活。

俸祿標準還是順治爺那會兒定的,沒變過。

可二百年下來,銀子貶值了多少!

您說要養個黃鳥、買個蟋蟀、去戲園子看個戲伍?

對不起,家裡沒這筆預算。

日子都得算計着過。

每天提籠架鳥、吃喝玩樂的主兒,那是北京城裡的旗人,大多家境優越,祖上起碼當過像樣的官兒,就算敗落了,也有老底兒。

人家借錢能幾十上百兩的借,債主知道人家有老底兒,還得起。

可你頂多借個十幾二十兩,再多人家不借你,憑你家的餉銀還不起。

03

一般旗人家庭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常年靠借貸過日子。

領了俸祿就去還舊賬,還完舊賬再借新債。

拆東牆補西牆過日子,債務只會越滾越多。

實在週轉不下去,就典當家裡的物件兒頂一陣子。

可當鋪是去不了的,爲啥?

因爲按大清朝規矩,旗營裡的旗人沒有佐領的批准一律不準出營區,違者重罰,打軍棍/關禁閉。

沒有正當理由,佐領是不批的。

典當顯然不是正當理由。

不過,旗人不能出營區,漢人當鋪老闆可以進來。

每個月來幾次。

日子過不下去的旗人,就拿家裡物件兒換個仨瓜倆棗的,湊合過日子。

還有專門來收糙米的碓房老闆。

糙米就是帶着稻殼的米,得先碾壓去殼之後才能吃。

旗人把糙米賣給碓房老闆,再從碓房老闆手裡買去了殼的大米。

30石糙米,大約4700斤,一加工,至少損耗3成。

如果朝廷發的是積壓的陳年稻穀,裡面一堆塵土、老鼠屎啥的,那就得損耗4成。

也就是說,9口人一年能吃的米,3000斤左右。

平均一人一天,不到1斤米。

比種地的老百姓能吃得好點兒,但頓頓白米飯就甭想了。

一半白米飯對付一半的窩頭紅薯,馬馬虎虎混飽肚子。

04

想吃肉?

得先算算帳——

9口人,1年60兩銀子。

平均一個月5兩銀子,道光年間大概能值個6000文錢。

6000文錢,要買多少東西呢?

(太長不看)

蔬菜得買的吧?9口人,一天最少也得七八斤蔬菜,平均五六文一斤,一天買菜就得四十多文,一個月就是1300文;

油鹽醬醋得買的吧?

油一斤七八十文,9口人一個月最少七八斤油,一個月又是500文。

鹽一斤二三十文,全家一個月最少得吃三斤鹽,這又是100文。

醬醋之類,一斤三四十文,一個月最少吃三斤,又是100文。

加起來,一個月少不得七八百文錢;

柴火得買吧?燒火做飯、燒水喝和用、冬天燒炕,一個月平均也得3000斤以上,五斤一文錢,一個月又是600文錢;

除了吃,還得穿衣戴帽,這就得買布。

道光年間,京城一尺藍布五十文錢,就算年底做身新衣帽,9口人怎麼着也得用一百尺布,平均一個月400文錢。

合計:

最基本的吃穿,已經去了3100文了。

還得買點兒燈油吧?

孩子讀書得買點兒筆墨紙硯吧?交學費吧?

得給阿瑪買點兒酒、買點兒菸絲吧?

得給姑娘買點兒胭脂水粉吧?

頭疼腦熱的,得看病抓藥吧?

親戚家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得出份子錢吧?

借的債,每個月得還利息吧?

這麼一算,一個月剩不下多少錢。

當時的豬肉,一斤50-60文。

一個月能吃1-2回肉,還得虧您阿瑪是個撥什庫,工資高點兒。

要是個普通旗兵,一個月二兩銀子,那過的啥日子您自個兒去想吧!

05

俸祿不是白拿的,遇到打仗您得上。

按制度:

八旗兵戰死,是有撫卹金的。

普通士兵,一般150兩銀子。

撥什庫這種級別,能有200兩,也就三年的工作。

撐不了太久。怎麼辦?

朝廷也會有照顧的。

比如,再給一個當兵的名額,一個月領二兩銀子。

要是家裡沒有合適的成年男人,就照顧一個“養育兵”的名額,一個月一兩五錢銀子的工資。

只是,一個月五兩,日子都緊巴巴。

以後的日子能過成啥樣?可想而知。

06

網上說,八旗子弟可以參加專門給旗人設立的考試,簡單考過就可以當筆帖式了。

還說筆帖式升得特別快,十年內就能幹到封疆大吏。

讀點兒書,去當筆帖式行不成嗎?

不出意外,夠嗆。

筆帖式屬於正兒八經有品級的官兒,是有定額的。

能當上筆帖式的,大部分是家裡有背景的,像阿瑪是撥什庫級別的,基本就甭想了,且“候補”吧。

“候補”筆帖式的起碼上千人,什麼時候能輪到,就沒準兒了。

就算僥倖當上了,家沒背景,也很難升上去。

一輩子當個八九品的小官,一個月領七八兩的俸祿。

沒比“撥什庫”好到哪兒去。

07

正因爲如此,絕大部分旗人男孩,都不會讀太多書。

能聽得懂戲文、看得懂書信、懂點忠孝仁義的道理,就行了。

什麼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那都是城裡家庭優越的旗人子弟纔去琢磨這些。

練武纔是有用的東西。

武藝練得好的,能去當馬兵,一個月三兩銀子。

差一些的,能去當戰兵,一個月也有二兩銀子。

再差一些,當守兵,一個月一兩五錢銀子。

起碼也算是找到個飯轍。

戰場上還有機會一刀一槍拼出個前程,那可就算實現階層跨越了。

所以,旗營中的男孩子都好勇鬥狠,隔三差五就來一架,打打成烏眼兒青,大人也不管。

但誰要是成天躲在家讀書練字,倒有可能被一頓訓。

08

北京的旗人算好的了。

要是東北的旗人,朝廷只給塊地,自己從土坷垃裡刨食吃。

趕上天災,只能賣地救急。

沒了地,之後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吉林的旗人有三分之二都成了貧苦戶。

很多人冒險(被發現就得蹲號子或者充軍)放棄了旗籍逃走。

跑到偏遠的地方隱姓埋名當上了老百姓。

09

皇上能看着旗人受窮?

皇上肯定更向着旗人。

但朝廷找不到解決旗人問題的辦法。

大規模增加八旗兵額?不現實,財政吃不消;

提高八旗軍餉標準?財政吃不消;

讓當不上兵的旗人去自謀生路?也不成,旗人都跑去幹別的,兵源就沒了……

皇上只能偶爾拿出點私房錢,幫着債臺高築、日子過不下去的旗人,把債還了,先把日子過下去。

但治標不治本,沒幾年功夫,這些旗人又是債臺高築.....

10

到了清朝後期,旗人人口更是到了五百萬。

其中青壯男子起碼一百多萬。

可八旗兵的名額還是二十萬人。

六七個漢子,纔有一個能去當兵吃餉。

於是:

一部分八旗子弟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成爲蛀蟲;一部分八旗子弟,貧窮潦倒。

一部分八旗子弟靠背景超速晉升;一大部分八旗子弟毫無機會……

怪不得《茶館》裡面的常四爺說:

我是旗人,可我得說句公道話,這大清國啊,該亡!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八旗通志》、《閒窗錄夢》、《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金啓孮談北京的滿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