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見過的美國有錢人
本文轉載自豆瓣作者@Beta007的同名文章
已獲得原作者轉載授權。
最近友友在看《白蓮花度假村》,一個勁的驚歎說,這個劇真的太好了!我看的時候,也覺得這個劇怎麼這麼好,除了劇本寫的精巧,種種關於有錢人的生活細節實在是細緻入微。我簡直懷疑導演懷特在跟富人們打交道的時候,是不是一邊憋笑一邊拿個小本本在邊上記筆記。至少在我不多的,和美國有錢人打交道的經驗中,簡直是踩得準準的。
這篇不是吐槽向也不是炫富向。就是“我真的見過世面” 小組風格的一篇見聞錄。願意往下看的,那當看個開心,不要上價值。
賺多少錢纔算是有錢人?
咱們先給美國有錢人下個定義吧,根據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2020 的研究,在美國,如果要達到TOP 1% ,需要年收入達到 $823,763, 如果要達到TOP 0.01%, 年收入則需要達到$3,212,486,----- 這還是年收入,要算淨值的話,估計要38個M以上。我以前接觸到的大部分富人,大概是在1% -0.1% 這個區間裡。
這個區間富人很有意思的點在於,他們有錢又不至於有錢到完全對金錢無感的程度,他們能充分的體驗到金錢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光環。所以他們最熱衷於各種明裡暗裡彰顯自己財富和品味,對於自己“有錢/成功” 這個標籤的看中,多過去其他任何自己在從事的事業。
離婚以前,我們住在南加州某非常傳統的白人富人海濱N市。N市和好萊塢那邊由文藝圈名人有錢人構建出來的白左富人圈氣氛非常不同:偏R Party, 重視商業,以創業爲榮,不大熱衷標榜自己的文化品味,炫富風格就是非常直給的“Look!I am Rich and Successful”。
有錢人真的很難伺候
N市週末的早上,最流行的活動是溜車。
有時候是車行組織的跑車聚會,有時候就是幾個朋友自己約在一起的去跑跑車。一般路線也很固定,就是沿着N市的海岸線跑一圈(旁的城市是不敢去的),然後去周圍的5星級酒店或是高級餐廳吃brunch。
來來去去的brunch spot也就是那麼幾個,首先得有個寬敞安全的停車場,或是他們信任的代客停車小弟;然後得有能滿足他們種種要求的菜單和服務員。
還記得《白》第一季中,富二代的媽媽怎麼點咖啡的嗎?“我要一杯拿鐵 --- 但是不要foam(泡沫)” 。我看的時候,笑到差點一口水噴在屏幕上,真的太形象了。不對,依我看,還可以再矯情點,加一句“ 牛奶要用杏仁奶哦”!
美國餐廳裡,按例客人一坐下,就會給倒一杯冰水客氣一下。前夫的朋友,某亞美尼亞地產圈富二代小哥,就連這個冰水也要囑咐幾句 :“我要一杯冰水,裡面放兩角檸檬 --- 麻煩去掉檸檬籽,謝謝。”
然後到了點菜環節,小哥覺得每道菜都興味了了,好不容易決定要點個大蝦,但是服務員說有兩種醬汁,他小哥又決定不了要哪種醬汁 --- 解決方案是,安排了蝦的一半用紅醬,一半用青醬......而上菜了之後,他覺得不好吃,又找來服務員讓廚房把菜給退了。重做了一份他常吃的菜。
所以我想爲啥有錢人老是要在五星級酒店和高級餐廳裡打轉呢?蒼蠅館子再好吃,他們也是不去的 ---畢竟除了服務慣了有錢人的服務員,誰能受得了他們這麼多要求呢?早一個白眼翻到天上去了。
高級餐廳爲了服務好有錢人,餐單也是面面俱到: 有無麩質的選擇,有無牛奶製品的選擇,有隻吃蛋奶素的選擇,有吃只全素的選擇,有低卡的選擇,有無豆製品的選擇......在此基礎之上,要什麼餐牌上沒有的,他們也是盡力滿足。比如爲了正在實行生酮飲食法的客人把蘸莎莎醬的炸玉米脆片換成黃瓜片之類的。
去一個有錢人的聚會,你會發現10個人裡大概能找到8個麩質過敏的,7個不吃紅肉的,6個乳糖不耐受的,5個以上全中的......
男友Charile 的姐姐,一位名利雙收的成功牙醫。她曾經是個大吃貨,甚至擁有yelp elite 徽章。在大學畢業,逐漸開始一會兒全素,一會兒地中海,一會兒只吃雞肉蛋白......突然對全世界過敏了起來。Charile 開玩笑說,啊,我說呢,她肯定知道自己以後會變成有錢人。從大學畢業那會兒就開始做準備了 --- 畢竟有錢人就是對啥都過敏。
不僅僅在吃飯上,生活的方方面面上都難伺候。我不久前在自己現在住的城市銀行,碰到了以前N市的銀行客戶經理,我說你怎麼不在N市了啊?那邊大客戶不是更多嗎?她說,哎,有錢人太難伺候了,動不動就抱怨。我是做不下去......
有錢人的“難伺候”,是因爲他們都有着“entitled”的心理,覺得自己得到任何東西都是理所應當的,而自己如果沒有得到自己要求的東西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們對別人提要求和抱怨的時候都特別理直氣壯。
有錢人爲什麼要炫富?
N市有不少自己市裡的local的居民範圍內知道的本土名流。他們公司也沒上市,身家拿到財富榜上也排不上名。有錢,TOP 0.1% 以上,但有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媒體報道的地方。有錢人也不是什麼都不缺,“注意力” 永遠是稀缺的,所以他們也會開社交媒體,簡單直接的炫富來攫取注意力,不爲了賺流量也不爲了變現。純粹是因爲錦衣夜行太可惜了。
所以就會有一羣看上去很奇怪的ins炫富賬號,沒有加V,沒有露臉,只有豪車,豪宅和各種華麗的聚會和度假日常。對於普通人來講,這樣的炫富沒啥意義吧,也出不了名不是?但其實人家是炫給自己圈層裡的人看的。
在N市,去參加一些富人云集的社交場合的話,就能見到這些賬號本人。你周圍總會有人竊竊私語的說“那邊那個就是那個誰誰誰啊”。然後你可以過去給他打個招呼,表達一下敬慕之情,然後他會跟你握個手,寒暄兩句,“平易近人”的跟你討論一下愛車和最近的球賽......如此這般的,鞏固自己在圈層內的影響力。
基本來講,他們的目標炫富的對象也得是TOP 1% 的人羣。如果比1% 再低的話,他們會覺得跟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避之而不及。窮人讓他們害怕,沒有安全感。
美國有錢人愛聽什麼好話?
總的來講,這個人羣裡面,亞裔在社交媒體上炫富的時候,更低調怕事,不願意露臉和露入私人信息 --- 以至於我一看到只炫富不露臉的賬號,就猜到90%是亞裔;但是白人就比較放的開了,會在社交媒體上把自己的生活當明星網紅一樣的曬。甚至是特別願意曬自己的太太和孩子們。我覺得這大概跟美國的基督教傳統有關。重視家庭的觀念,在保守派富人圈裡格外盛行。有錢人也願意標榜自己是個“family man” ,不管外面有多少鶯鶯燕燕,總是要在表面上有個美滿的家庭。鑽石王老五的人設並不是主流,要有妻有娃,家庭美滿,纔是更高級更有社交價值的配置。
在社交場合如果碰到有錢人一家出動,最好的社交話術不是去稱讚他的手錶服飾,名車豪宅,而是說“Woo, what a beautiful family!” --- 相信我,這是他們聽到最會喜笑顏開的恭維。
這也不是純粹的恭維,他們多半真的有個“beautiful family” 。英語裡有個詞叫“trophy wife", 獎盃老婆。意思就是老婆 = 獎盃,可以帶在身邊,作爲自己成功的象徵昭告天下。一般都是性感動人的肉彈美人。保守派富人雖然嘴上不說,但還是喜歡金髮碧眼的白人菇涼,以至於這邊的撈女非常大的比例都是東歐的貧窮漂亮女孩。多到什麼程度?我在高級宴會化妝間裡補妝,旁邊幾個偶然碰上的女賓,寒暄兩句之後,突然發現大家都會說俄語,然後就老鄉見老鄉,熱絡的聊了起來......
這樣的美女哪裡找?很好找,N市好幾家餐廳酒吧就是出了名的Gold Digger (撈女)聚集地,或者法拉利勞斯萊斯車行的前臺們,通常都十分美豔,也是可以約約看的。
我見過最誇張的,某次名車聚會結束時,名車們依次從停車場的出口離場,一輛敞篷跑車開到出口處,裡面的男人對着旁邊看熱鬧的人羣裡,兩個正在興奮拍照的年輕女孩,很隨意的說,你們倆要上車嗎?兩個漂亮姑娘,頓時受寵若驚,遲疑了大概2秒不到,互看了一眼,馬上說!Yeah!Sure!然後馬上開心不已的擠上了車,跟着男人絕塵而去。整個過程大概不到20秒,男人甚至都沒有特地減速停留......這兩個女孩,就像是《白蓮花度假村》第二季中的Lucia 和 Mia的1:1 復刻版一樣,同樣的性感年輕,看上去不諳世事,實際上游刃有餘的利用自己的美貌在富人圈裡攫取資源。
有錢人也喜歡“Girl Power”
美人可以在富人圈裡獲得很多白吃白喝,貴重禮物,easy cash。但是要更進一步,真的成爲正牌太太,可就不是這麼個路子了。除了漂亮,還得要有聰明加持。前文那個阿美尼亞裔地產屆富二代,流連風月場所到40歲,決定要成家立業了,一眼挑中的太太,是同樣的阿美尼亞人。在俄羅斯長大,會說英文,俄文,阿拉伯文,高中就滿歐洲參加辯論比賽,拿到獎學金,來美國讀法律系,即將拿到博士學位。人比模特還美,據說由於宗教信仰,還不能有婚前x行爲......
是不是很像《白》第一季裡,那個小白兔一樣的豪門新媳婦?另外一個剛剛賣掉公司套現的IT 精英,他的太太也是美麗知性的俄裔,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是正牌的兒童心理諮詢師,很少參與這些社交活動,對自己的事業更上心 ---- 有點像《白》第二季裡的女律師富太太Harper。現在Girl Power的大語境下,也有很多豪門太太是和丈夫一起創業,要麼也喜歡做個小生意,標榜自己是“XX founder” ,或者本身就是網紅。
臨近聖誕假期時候的社交聚會都是家庭向的,這種時候能見到有錢人們都會帶着太太或者孩子一起出席。這種時候,我會有機會和這些太太們有一些交流,總的感覺就是,這些女性,本身都非常有料,絕不是花瓶。女生之間聊天氣氛友好,當然會互相恭維一些當天的裝扮,但是問她們專業相關的問題,她們也會認真的回答,我經常覺得還蠻有收穫的。
反觀男性聊天那邊,完全不是這個路子:我前夫和他幾個朋友熱火朝天的聊了半天,然後我在旁邊的感嘆是 --- 太神奇了!這幾個人看上去是在聊天,但是仔細一聽,每個人都在talk about themselves, 完全沒在care其他人說什麼!
有錢人的同儕壓力
說起前夫和他那些有錢“朋友”,你會發現這些人的打扮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週末的時候,都會穿一件休閒的短袖或薄襯衣,一般上面有自己擁有的愛車的logo ---方便昭告天下自己是法拉利owner啥的。戴着克羅心的墨鏡,手上是名貴手錶(30歲左右的話,勞力士和AP是最不會出錯的),另一隻手上是鑽石手鍊(寶格麗,卡地亞都行)。脖子上也會帶個狗牌啥的(不會浪費任何一個可以炫富的機會)。 買車的話,也是拼不了頂級的,至少也要拼個新款跑車,常換常新去Car Meet纔不會被人笑話 --- 當然必須不能是低配版的,怎麼也得貼個上萬刀的carbon fiber。喝酒的話,威士忌是最popular的,紅酒太老氣(也太需要背景知識裝X)。
度假的話,當然是要四季酒店或是Rosewood。我哪懂這些個道道,度假的時候,訂了我覺得已經很高級的麗茲。結果估計前夫po在圈裡被人揶揄了,弄得前夫從出發就氣鼓鼓,數落我爲啥不訂四季。我說,嗯......四季價格要翻倍哦。前夫才悻悻的作罷。但是到了酒店,還是不爽,從check in就開始問東問西,問房間的樓層位置,一定要確保我們拿到的是同級別中最好的房間......所以我看《白》第一季裡富二代嫌棄房間的樣子,簡直是我前夫上身,笑翻。
比我前夫的社交圈再高級很多的更富有的有錢人之間的同儕壓力也是一樣的。N市邁凱倫和蘭博車行的大老闆是個越南籍的頂級名醫,因爲當醫生賺的太多,就和朋友一起買下了這個車行。連他也凡爾賽的抱怨說,自從買下車行,交了很多玩車的朋友之後,在朋友的慫恿下,已經花了幾百萬刀買車,實在是花的太多了。
某次,邁凱倫爲了本地推出了10輛獨一無二的訂製款跑車。名醫就和他的幾個其他越南富豪朋友一人認領了一輛。到發佈會的時候,各位富豪帶着她們的太太一起來領車。太太們也一字排開在老公的車前瘋狂擺pose拍照。旁邊一位油管博主一邊錄像,一邊跟自己的粉絲分享,“啊,太奇怪了!我正在這拍車呢,突然來了好多個五顏六色的中年女人跑到前面開始拍照了 --- 她們看起來就像是越南美髮店的老闆娘,但是每個人都有鱷魚皮鉑金包!”。笑的我差點憋出眼淚。
很多人其實沒有看起來有錢
因爲有錢人間的同儕比拼壓力巨大,每個人都在花盡心思讓自己比自己實際上要更有錢。比如跑車,大部分人都不真的擁有這些車,而是lease,如果你跟車行建立起了信用,放幾萬美金首付,每個月月供幾千, 就能租出一臺超過50萬美金的車。雖然買假表並不是主流(畢竟被周圍人看出來很丟臉),但大家也都有自己相熟的名錶中介,可以以比品牌店更低的價格購買名錶。豪華的度假酒店,多半是用公司的商務信用卡積分訂的。
再比如說房子,離婚後我們需要把N市的大宅賣掉。購買者是一個號稱是INC 5000成功創業者。在ins上有超過25萬粉絲,未婚妻更是粉絲過百萬的貨真價實網紅美女。他們在INS上曬的生活,就是今天去意大利莊園度假一個月,明天去參加什麼名流的私人party......反正就是浮華的很。但是購房的時候,竟然只付得起10%左右的首付,以現在美國的高利率,意味着他每個月需要支付幾萬美金的房貸,差點批不到貸款 --- 當然最後不知道找了什麼門路,還是拿到貸款買下了房子。導致我現在看他和他未婚妻浮華的INS內容都不香了 --- 背後的負債率不知道有多高。但是人家美國人就是有這個心理素質,頂着高負債繼續高消費,說不定吹着吹着就混熟了圈子,混到了投資,賣掉了沒價值的公司,真的一輩子就在上流社會混過去了。
他們用的房地產中介也是一絕,我因爲要去付一個協商好的費用,想着寄過去太麻煩,我就在N市附近,就打算直接送到他N市的辦公室去。結果到了他email落款的N市辦公司地址,竟然是個UPS的代收信箱!我不敢相信的整個商業廣場轉了三圈,實在找不到所謂的“N市奢華地產公司”的辦公室,纔打電話過去確認到的確只是個信箱而已。
哎,我當時震驚的頭要搖成撥浪鼓了。美國人這個fake it until make it的文化何止是在硅谷而已,任何善於混上流社會的,都是這個行爲模式。半真半假,夢幻泡影。
The Meritocracy Trap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了。見聞錄也寫的差不多了。關於有錢人,我覺得美國社會這些年的態度也是有微妙的變化的。
由於“美國夢” --- Meritocracy(任人唯才)的社會傳統深入人心。以前美國人是不仇富的,對於有錢人,更多的敬佩。比如以前的好萊塢電影裡,壞人一般是政客,而代表着科技和創新的新富們多半是又天才有正義的正面形象(鋼鐵俠)。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影視劇把他們安排成了反面角色,比如《利刃出鞘2》,比如《白蓮花度假村》,不合時宜的鋼鐵俠給安排死了,而蝙蝠俠每一部都得靠拼命賣慘來博好。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反面角色不僅壞,而且蠢。徹底打翻了Meritocracy的傳統認知。可見,大家也覺得,社會階層日漸固化,可能這些人有錢並不意味着他們有能力,而是因爲他們投機,運氣好,有門路或是其他什麼原因。研究心理和IQ測試的教授Cecil R Reynolds在採訪中也提到,各種IQ測試和之後的跟蹤調查顯示,IQ和財富水平沒有太大的關係。他說,“因爲高智商的人並不一定對財富感興趣。”
所以“有錢的douchebags” 確實不少見,大家對有錢人平等相處就好,不要覺得有錢人就帶着光環 ---如果你覺得對方沒什麼過人之處,可能不是他深藏不露,而是他的確就沒什麼過人之處。
另一方面,在我和他們的交往中,我覺得他們是有一些成功經驗讓他們達到了目前的水平。但是財富和貧窮一樣,是非常容易“異化”人的。所以納米爾和山姆奧特曼都對年輕人給出了一樣的建議:當你突然賺到很多錢之後,不要急着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保持相對簡單的生活,才能讓自己輕裝前進。當你開始混上流圈子,在意的就是富人間的同儕壓力,是財富本身,而不是其他什麼了不起的事業了。世界上有很多的有錢人,但是成就了不起的事業的人,卻始終稀缺。
----當然,更多的就是,既不夠有錢又不夠有才, 我這樣碌碌無爲的人啦。
設計/視覺E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