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大壩是爆破還是潰堤?原來被轟炸這麼多次
2023年6月7日,水流過俄羅斯佔領的新卡科夫卡大壩。(美聯社)
烏克蘭新卡科夫卡大壩(Nova Kakhovka)潰堤,引起巨大的人道和生態浩劫,導致克里米亞半島失去主要水源來源,以及札波羅熱核電廠(ZNPP)冷卻水來源。烏俄雙方互相指控對方纔是幕後元兇,本篇報導彙整過去一年以來該水壩連續遭到轟炸十幾次的相關報導,明顯與過去一週以來各國的報導有許多矛盾之處,值得關注。其中南方作戰司令部指揮官科瓦爾丘克(Andrii Kovalchuk)少將,更是於去年12月底向美媒解釋其成功使用了海馬斯系統射擊了大壩水門造成下游水位上升,測試成效良好。
2023年6月7日,水流過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新卡科夫卡大壩。(美聯社)
綜合外電報導,新卡科夫卡大壩過去一年中,持續遭受到砲擊和攻擊,除了俄羅斯國防部官方例行會報的資料,烏克蘭武裝部隊南方司令部代表納扎羅夫(Vladislav Nazarov)接受英國《BBC》採訪時公開談到於8月12日使用海馬斯成功破壞了水壩上方的道路系統,迫使俄軍無法利用其補給第聶伯河右岸(北面的俄軍),納扎羅夫證實了自7月起即開始砲擊水壩和水力發電站,與俄防部的例行會報相符合,該水壩至少遭受了10次砲擊。
首次砲擊發生在2022年7月8日,其後的攻擊分別發生在7月18、23、24、30日、8月12日、9月8日、9月10日、10月18日和10月24日,本報無法覈實每一筆俄羅斯官方彙報說法。
去年10月21日,俄羅斯呼籲聯合國安理會阻止烏克蘭挑釁破壞水壩和水電站,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班濟亞(Vassily Nebenzia)表示,「自(2022年)5月以來烏軍一直在砲擊新卡霍夫卡市,平均每天多達120枚飛彈落彈,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的海馬斯系統。烏方專門將它們瞄準新卡科夫卡大壩,以便「突破」它,從而導致水位上升,從而導致洪水氾濫鄰近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數以千計的平民可能會死亡,數以千計的房屋建築將受到影響。今天,我們在安理會提交了一封信,呼籲聯合國領導層阻止這一駭人聽聞的挑釁。」
隨後10月24日,俄方再度聲稱該水壩遭到炮擊,這一次除了海馬斯火箭彈之外還有赤楊(Alder)300毫米多管火箭彈打擊。11月6日,水壩再次遭到海馬斯火箭彈襲擊。
去年12月29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引述了南方作戰司令部指揮官科瓦爾丘克少將(Andrii Kovalchuk)爲了圍困2萬5千名在第聶伯河右岸(河的北面)俄軍,他打算讓河水氾濫,並且順利使用一臺海馬斯多管火箭發射器對新卡科夫卡大壩的一個水門進行測試打擊,在水門上打出了3個洞,看看是否可以讓第聶伯羅河的水位升高到足以阻擋俄羅斯渡河,但又不淹沒附近的村莊。這次測試成功,但這步驟仍然是最後的手段。他暫時不採取行動。
今年3月14日俄羅斯《塔斯社》(TASS)報導了新卡科夫卡大壩不僅持續遭到砲擊,還遭到各式武器襲擊的情況。該報導援引了一位當地官員的話,他指出該水電站一直處於持續攻擊之下。
法國水文調查資料庫源顯示今年4月至5月期間,新卡科夫卡大壩的水位異常急劇上升,從14米上升到17.5米,水壩面臨的水壓大幅增加。
最近5月28日至6月5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金融時報》的3位記者參考衛星圖像發現,由於水壓和先前的破壞,新卡科夫卡大壩的一段橋面坍塌了,恐造成重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