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億設備更新總動員:地方政府摸底,金融機構開會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從今年2月開始,各地發改部門、工信部門開始密集摸底屬地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潛能。

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要鼓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稱,隨着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設備更新需求將不斷擴大,初步估算將形成一個年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巨大市場。

5萬億元是重點行業每年設備更新的總投資規模。政策的長期目標是至2027年重點行業設備投資將增長25%左右。據此測算,每年增量在3000億元左右。

政策爲這些新一輪設備更新提供了支持,其中包括中央預算、再貸款貼息、稅收優惠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

工業行業是設備更新的重頭戲,約佔全行業設備更新投資額的七成以上,因此也成爲各地摸底的重點領域。

某市工信部門負責人稱,摸底的內容包括:企業意願、企業近期是否進行過技術改造、哪年進行過技術改造、產品的生產經營情況、企業的盈利情況、更新設備的成本是否可承受等相關的問題。設備更新的主體是企業,因此企業意願是調研中的關鍵。

中國曾在20世紀80年代、世紀之交等時期,數次動用過設備改造、技術升級這一政策工具。研究者認爲,相較過去10年間市場更熟知的以房地產、基建爲主導的刺激性政策,這一輪設備更新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將有所不同。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說,傳統的需求刺激政策通常直接作用於增量,而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呈現出“從存量中挖掘增量”的政策思路。這在財政盤活存量資產、金融盤活存量資金、房地產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等政策中也均有體現,背景是經濟發展階段和條件變化導致的宏觀調控難度上升和傳統政策效果減弱。

羅志恆稱,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今年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但要解決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問題,依然需要發揮財政、稅收、金融的協同作用,尤其是要與其他擴大總需求的政策協同,讓企業設備更新形成內生動力。換言之,這一政策就是讓微觀主體在設備更新後獲得正收益和積極性。

地方摸排

從2月到4月份,近二十個省份下發了摸排設備更新改造項目的通知。

3月8日,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投資與技術改造處發佈《關於開展設備更新改造項目摸排的通知》,指出設備更新改造儲備項目所屬產業鏈包括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語音及軟件、智能家電(居家)、汽車及零部件、機器人、工業母機、農機裝備、儀器儀表、航空航天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工程機械、光伏和新型儲能、先進金屬材料、非金屬複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生物新材料、節能新型建材、紡織服裝、健康食品、醫藥及醫療器械等。

部分省份摸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設備類別、年度產能、先進程度(國際先進、國內先進、省內先進)。摸底的領域也有所側重,比如工業領域側重智能製造設備等;農業領域重點側重農業機械、烘乾設備等。

3月21日,山東省茌平區政府網站顯示,區發改局組織相關區直部門對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重點領域主要設備更新需求和供給能力進行了全面摸底。初步估算,全區重點領域主要設備更新資金需求43.5億元,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和建築領域。設備供給企業有5家,主要涉及機牀、用能、發輸配電等方面。

上述市工信部門負責人稱,摸底調研問題由省級部門統一設計,內容包括企業有多少老舊設備、這些設備會通過哪些方式進行更新改進等。該負責人剛剛調研了部分企業的數字化車間項目,其中兩家企業提出願意投資千萬元進行數字化技改。

東部某地級市工信部門負責設備更新的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省份設計的調研問卷中,有很多關於綠色化需求、國產替代化的內容。

記者獲得了一份設備更新統計信息表,表內包括設備更新的主要內容、預期效果、項目總投資額度、開工時間、完工時間以及當前進展情況。大部分設備更新項目於2024年立項,但個別早已立項的項目也被納入其中。設備更新基本以綠色化、節能降耗、自動化、數字化、減員增效等爲目標。

拆解5萬億

5萬億並非一個增量概念,而是重點行業2023年設備更新的總投資量。

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記者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提及,2023年中國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爲4.9萬億元。

3月,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按照這一數量測算,至2027年重點行業設備更新規模將增長至6.1萬億元,年均增量3000億元左右。

工業是此次設備更新的重頭戲。2023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4.4萬億元,佔全社會設備投資規模70%以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出臺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中明確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具體方向,主要包括:先進設備更新行動、數字化轉型行動、綠色裝備推廣行動、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行動。

該實施方案對各類設備的更新提供了細化標準。比如,在機牀領域,重點推動工業母機行業更新服役超過10年的機牀等;在電動自行車行業,更新自動焊接機器人、自動化噴塗和烘乾設備、電動或氣動裝配設備、絕緣耐壓測試儀、循環充放電測試儀等;在光伏行業,更新大熱場單晶爐、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大尺寸多主柵組件串焊機等先進設備;在動力電池行業,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級,重點更新超聲波焊接機、激光焊接機、注液機、分容櫃等設備。

爲了推動產業加速新一輪設備更新,政策也提供了配套措施。《行動方案》中提及的設備更新支持政策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財政補貼、再貸款、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

4月11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表示,中央財政將從四個方面來加力引導:一是加強資金政策統籌;二是完善稅收支持政策;三是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四是強化財政金融政策聯動。

另一個重點支持政策來自金融機構。4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支持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受訪的商業銀行人士稱,銀行內剛剛開會討論了設備更新的市場空間,認爲這會是近年一個重要的業務增量。

儘管還沒有具體落地措施,但多位金融機構人士認爲,這一輪對設備更新的支持可能會類似2022年9月央行設立的一項2000億元以上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

彼時,地方發改部門通過摸底後,列出貸款白名單,金融機構再根據白名單向相關企業提供低利率的設備更新貸款。

企業意願

儘管政策提供了支持,但設備更新項目的投資主體依然是企業。《行動方案》也提出,堅持“市場主導、企業支持”。

上述東部某地級市工信部門負責設備更新人士稱,設備更新主要針對的是本來就有意願的企業,通過政策引導這些企業儘快實施設備更新。

一位環保企業的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稱,已經注意到設備更新政策,將會在高排放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和智慧運營方面,關注市場機會。

南方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的負責人稱,自建廠以來,該公司一直堅持設備迭代優化,希望使用自動化程度更高、能耗更低的設備。政府的補貼政策有利於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但企業還是會綜合考慮成本因素。

上述市工信局負責人在調研中發現,轄區內部分企業的效益不佳,影響了企業投入的積極性。

南方一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負責人稱,當前企業的預期相對較差,如果企業在設備更新方面的投入沒有回報,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影響。因此,在這個時候,企業更傾向於保持穩定。

羅志恆認爲,當前企業和居民對於主動進行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設備還能正常使用;二是更新換代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因此,需要財政、貨幣等政策協同支持,通過激勵措施充分調動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當涉及落後設備的淘汰時,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制定科學標準,有序執行,防止因急於求成而挫傷微觀主體的預期和信心。

新技改還是新刺激

從1980年開始,中國對工業的投資一改過去“重基建、輕技改”的模式,逐漸加大了對設備和技術更新改造的投資。

此後持續多年,中國在技改上投入了上萬億元的資金,大部分資金來源於企業自籌和銀行貸款,中央預算資金只佔一小部分。這一輪技改帶來了中國基礎工業的廣泛升級。

1999年—2002年,面臨經濟形勢的挑戰,中國開啓了一輪“國債技改”。

方正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蘆哲在《設備投資規模擴張對應多大的財政力度》一文中覆盤了“國債技改”,文章認爲彼時中國面臨着投資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境況,這一點和目前的情況類似。“國債技改”五年間,全國共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66萬億元,比前五年增長67%。這些投資不僅在短期拉動了總需求,也在產業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從歷史經驗看,設備更新是中國宏觀工具箱中的一個工具,曾經數次發揮過關鍵作用,與針對房地產、基建領域的刺激性政策交替輪動。

羅志恆稱,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與採用大規模刺激性政策的2008年不同。彼時,中國經濟面臨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主要動能整體處於收縮區間;而當前中國經濟處於疫後恢復期,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基建投資以及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製造業投資都是推動經濟恢復的亮點。目前,需要的是繼續推動擴大總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將經濟增長推升至潛在增長率附近。

此外,2008年後採取的大規模刺激性政策以政府爲主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齊發力,資金主要投向基建領域,加大了政府的槓桿。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實現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發展。因此,既要發揮政府的有爲作用,更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主體是企業和居民,政府只是通過政策引導,推動設備更新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羅志恆說:“從效果看,大規模刺激性政策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從而帶動經濟增長;設備更新一方面有利於擴大需求,但另一方面通過高質量的設備投資,統籌了擴大總需求與優化供給結構。”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杜濤經濟觀察報部門主任

財稅與環保新聞部主任長期關注宏觀經濟,財政、貨幣政策領域。主要關注財稅、金融、審計、環保、PPP、大工業等相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