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彩陶上,爲何趴了好多隻青蛙?
近日,56件流失文物藝術品從意大利迴歸祖國懷抱。其中的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令人驚豔,受到廣泛關注。甘肅省定西市博物館正在舉行“紀念馬家窯文化發現100週年彩陶藝術展”,展出了近百件馬家窯文化彩陶。
01
近百件馬家窯文化彩陶展出
本次展覽,來自甘肅全省各地的98件馬家窯文化彩陶精彩亮相,以盆、鉢、壺、瓶爲主,器型豐富、紋飾典雅,從不同層面反映了馬家窯彩陶的藝術特徵、演變規律和文化內涵。其中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公開展示,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馬家窯文化是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距今約5300至4200年左右,最早發現於馬家窯遺址。
遺址於1924年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的馬家窯村被發現,彩陶發達是馬家窯文化的顯著特點。
本次展覽預計持續2個月,市民遊客可憑身份證免費參觀。
02
看彩陶紋飾 探文化內涵
此次展出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器型豐富是一大特點。既有多種祭祀用品,也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罐、缸、壺、瓶等。
甘肅省定西市博物館館長於李才:馬家窯早期的紅陶蛙紋雙耳缸。
青蛙的生存能力比較強,這也是我們遠古先民對青蛙生存能力比較強的一種崇拜。
青蛙的生殖能力比較強,也是表達了我們遠古先民的一個期許,子孫繁衍、發達。
這件紅陶缸上面比較大,下面比較小,裝食物的時候可以減少缸與地面的接觸面,起一個防潮的作用。
紋飾多樣、富於變化是馬家窯彩陶的一個顯著特點。在衆多的彩陶紋飾中,蛙紋是一種常見的圖形。觀察不同時期的馬家窯彩陶,也會發現蛙紋的演變。它們線條逐漸變得粗獷、豪放、抽象化,而造型也從具體的青蛙,變成了對腿部的突出展現,這也體現出先民對於力量的崇拜。
據介紹,在馬家窯彩陶發展鼎盛時期,陶製細膩、線條流暢、韻味十足,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先民的生活狀態和對美的追求。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