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故技重施,分化中國車企,內奸究竟是誰?中方反應耐人尋味
這兩天,我國和歐盟就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歐洲的談判進入了關鍵時刻,距離歐盟給出的最終裁定日期,只剩下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在這個緊張而又敏感的時刻,歐盟搞起了老套路。
據我國談判總代表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說法,歐盟委員會繞開了總代表,私下裡和某些私企單獨見面,在見面時,進行了價格談判。
這種繞開談判代表,和企業進行單獨談判的套路,在西方對中國的各大談判中屢見不鮮。
在多年以前的一次中外鐵礦石貿易長期協議談判時,國外礦業集團,就曾繞開過中鋼協與一些小鋼鐵公司達成長期採購協議,倒逼大型鋼企不得不接受外國礦業集團的不公平報價,導致我國鋼鐵產業蒙受巨大損失,這件事也促使了我國鋼鐵產業因爲產能落後以及過剩問題,開啓了一輪大規模優勝劣汰,最終出現瞭如今的極大鋼鐵集團的格局。
從某種角度看,如今中國電動汽車與歐盟的價格談判,可以說是當年鐵礦石長協事件的翻版,西方這是準備故技重施,通過這種手段,拉攏一批中國車企談好價格,達到分化統一戰線的目的,讓價格談判的結果更有利於歐盟市場。
說實話,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值得意外,甚至有些意料之中的感覺,西方所謂的自由貿易自始至終都是強盜的謊言,最終拼的還是真正的實力,如果不是中國實力強大,歐盟會乖乖坐下來和我們進行價格談判,如果不是歐盟實在拼不過中國,會耍這些陰謀詭計嗎?不會,他們只要找藉口加稅就行了,根本不會來談判。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相比歐盟怎麼做怎麼想,我更加關心,究竟是哪些企業私下和歐盟進行了談判。這種行爲本質上,其實就是爲了自身利益而出賣整個中國汽車產業利益。
但耐人尋味的是,中方也只是提到是我國私企與歐盟進行了單獨談判,卻沒有說具體是哪一傢俬企。這是爲什麼?直接曝光出來給大家看看究竟誰纔是“內奸”不好嗎?這件事情,還有很多額外的考量。
當前形勢的關鍵,是一致對外,處理好歐盟的關稅問題,等這件事情過後,該處理的肯定一個都跑不掉。這次曝光的本質,其實就是在於敲打那些三心二意的私企,而歐盟私下約談我國車企,未嘗沒有虛晃一槍,引發我國車企內部互相猜疑的可能。
說到底,到目前爲止,相較於西方的跨國公司而言,我國很多企業都沒有形成一致對外,維護整個產業利益的團體意識,很多企業爲了獲得海外訂單與友商打價格戰,損人更不利己,這種行爲最後的結果,就是給外企可乘之機。
在過去的幾年裡的對外貿易中,有很多教訓都歷歷在目,有些踩過的坑不能再踩第二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