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早古墓、鄭成功2嬪妃墓地都在臺南 祭祀掃墓由誰來?
照片爲祭祀畫面,圖/臺南市政府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清明掃墓作爲臺灣重要民俗祭祀節日,墓葬本身也是民衆追思先祖,以及地方發展與變遷歷程的見證者。臺南市文資處每年皆會前往「陳永華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藩府曾蔡二姬墓」、「施瓊芳墓」、「曾振暘墓」等五座臺南市古墓進行祭祀,今年亦與官方、民間等多個單位,在清明節前夕共同前往掃墓,傳達對先祖的慎終追遠以及市府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及傳承。
臺南市文資處由秘書傅清琪代表,與社團法人臺南市滎陽鄭氏宗親會、祭祀公業臺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管理委員會,於3月26日前往南山公墓,祭祀「曾振暘墓」、「藩府二鄭公子墓」、「藩府曾蔡二姬墓」、「施瓊芳墓」等四座列爲市定古蹟的古墓。
南市文資處介紹,「曾振暘墓」立於1642年(明崇禎15年),是目前臺灣發現最早的漢人陵墓;同在南山公墓的「藩府二鄭公子墓」與「藩府曾蔡二姬墓」,前者墓主是鄭成功的二個兒子鄭睿、鄭發,後者則是鄭成功的二位嬪妃。這兩座古墓因故留在臺南未遷葬他處,成爲現存與鄭成功相關且難得一見的史蹟。「施瓊芳墓」爲清代墓葬,建於1877年(清光緒3年),清制墓室維護十分完整,更有臺灣僅有的父子雙進士(施瓊芳、施士潔)的輝煌歷史事蹟。
位於柳營區果毅後的「陳永華墓」,人稱「鄭氏諸葛」的陳永華,曾任鄭成功的參軍,人稱世子文臣第一。其葬於今柳營區果毅後,雖清國領檯後,便將其遷葬故鄉福建同安,但留在原處的陳永華墓及墓碑,仍凸顯墓主對柳營、官田、六甲等地及整個臺南歷史發展的重要象徵。此次同行祭祀的亦有臺南市柳營區公所,由區長顏文穗帶隊、蔡育輝議員服務處代表、陳亭妃立委沈家鳳議員服務處代表、林俊憲立委李宗翰議員服務處代表及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林志隆先生等多名地方人士。
聚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