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體育產業全新格局

講求生活化娛樂化、大衆化職業體育賽事,創造商業價值的關鍵,很大程度取決於球迷的經營;體育服務業發展健全與否,可能關係到一項職業運動的成敗。

【文/鄭志全

說起體育,大概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話可以講,觀看體育賽事總是充滿樂趣、富有激情,也是十分生活化、大衆化的休閒娛樂。然而,從球迷的角度看待體育也許單純,如果以產業面的角度進行分析,情況就複雜一些,因爲它線索很多,面向可以很廣,各項運動涉及的專業領域都不同,各個國家普遍流行的體育賽事也不一樣。

引入民間資本

在職業運動發展最成熟的美國,一年四季都有球賽可看,美式足球NFL、冰上曲棍球NHL、NBA籃球職棒大聯盟MLB被稱爲北美四大賽事。在歐洲,風靡各國的運動是五大足球聯賽。但是在職業運動剛剛萌芽的中國,看待體育就稍微嚴肅一些,它被視爲是一項重要的產業政策,一種國家戰略,同時還是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

過去兩年互聯網經濟在中國崛起,改變了許多傳統行業,當中就包括體育產業。二○一四年十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四六號文,揭示了中國發展體育產業的新藍圖。文件當中,提出的政策目標是二○二五年中國體育產業產值將達到五兆人民幣,讓體育產業走向市場化發展。

四六號文發佈後,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搶進市場,「體育IP」一時之間成爲搶手貨熱門的程度並不亞於影視IP,包括阿里巴巴成立阿里體育集團騰訊樂視針對各大賽事展開版權收購大戰,地產大亨萬達收購西甲勁旅馬德里競技、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體育IP引起互聯網公司的重視,看來似乎不足爲奇,因爲職業運動賽事的轉播權原本就是重要影視內容之一。四六號文的發佈,對體育產業帶來的直接幫助,主要是引入民間資本。

長期以來,中國在政策上扶植體育產業,一貫遵循兩大主軸:一是推廣全民健身,二是發展體育競技。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首次推出全民健身計劃,設定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等量化目標。近期中國即將頒佈第二個全民健身計劃,一般預期,除了繼續強化硬體設施建設外,鼓勵民間舉辦體育賽事將是政策重點,例如擴大舉辦全國性區域性馬拉松業餘級別的民間各類賽事,或是以學生爲主的校園賽事等等。

市場價值取決於球迷

體育競技方面,以往中國體育向全世界展示實力的場合只有在奧運會,主要強項是跳水、體操、舉重等單人項目,在團體項目的實力相對較弱。儘管在近幾屆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數量名列前茅,但過於重視單人項目,明顯不符合現今職業運動的潮流

去年三月,國務院發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將發展足球運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級。此後,一連串收購事件接連發生,中資企業紛紛入股歐洲足球俱樂部,互聯網企業爭奪歐足聯賽的版權,就連中國的中超聯賽轉播權也喊出五年八○億人民幣天價。大量資本介入足球產業,說明足球在中國有市場,也具備一定的球迷基礎,但職業運動創造商業價值的過程,還必須借鏡美國的例子。(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78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