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和爲貴”

原標題:鄉村振興“和爲貴”

和,是以農耕文化爲基礎的中國文化中,人與萬物相處的理想境界和核心價值追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文化層面來說就是建設現代農業文明、追求鄉村“和合”。這種“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和”對於農業發展至關重要,即使在如今現代化水平較高的農業生產中,也離不開天地人和。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豐富實踐有力證明了這一點。山東省萊陽市“六HE賦能鄉村振興”的探索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萊陽市是山東省重要的農業產業區域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近年來,萊陽市確立了“六HE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以黨建引領之“核”凝聚和衷共濟、共謀振興的力量之“和”,構築推動鄉村振興的戰鬥堡壘;以產業興旺之“禾”構築產業集羣優勢之“和”,夯實鄉村產業基礎;以生態宜居之“河”推進鄉村環境之“和”,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鄉風文明之“荷”推進鄉村道德建設之“和”,不斷淨化鄉風民俗;以治理有效之“和”構建鄉村社會善治,促進鄉村安定祥和;以共同富裕之“合”推動鄉村生活之“和”,引領共享幸福生活。

“六HE賦能鄉村振興”的實施推動萊陽全市鄉村發生了鉅變,姜疃鎮濯村就是個典型。過去,由於養雞戶多,濯村村內環境一度惡化。外嫁到該村的婦女,父母必送一雙雨鞋當作嫁妝,以防備滿街橫流的污水;村裡有專人每天早晨拿着麻袋和老鼠夾子撿拾死老鼠,惡劣的環境導致村民患病率較高,藥鋪多達十多家。“六HE賦能鄉村振興”引導村子從治理村莊環境入手,推進村莊生態優化。如今,村民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村內外種植櫻花。每年五一前後,櫻花爛漫,香氣襲人,一派春和景明的新氣象。濯村先後榮獲了中國首批美麗宜居村莊、國家三A級旅遊景區、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榮譽稱號。生態宜居又促進了產業興旺之“禾”。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投資者,先後建起了白羽肉雞綜合加工、蝴蝶蘭研發種植基地、秋月梨種植園、花生油加工等企業,形成了鄉村產業集羣,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不斷翻番。“六HE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也對鄉村發展有着多層啓示意義。

啓示之一: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發展要由感性逐漸轉向理性,由摸着石頭過河逐漸轉向更加重視頂層設計,惟其,才能最大限度減少發展成本,最大程度增加發展效益。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最高形態,社會文化成果發展和積累就是文明程度不斷優化的過程和結果,這個動態的優化就是不斷求“和”。這既是社會運行的最佳狀態,也是經濟發展的理想境界。鄉村發展以“和”爲最高理想,圍繞“和”而產生的制度設計,是通往成功的正確路徑和辦法。如果一開始在理念上就發生了偏頗,後面不管再怎麼用力,也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

啓示之二:鄉村振興不是單兵冒進、孤立發展,而是鄉村全面進步、協調繁榮。如同建造一座大廈,地面與基礎既要穩和,又要框架結構平穩固和,還要樑柱榫卯銜接契合,也要各種元素相互配合。這樣建設的大廈才能中正泰和,才能經得住風雨,耐得住時間。因此,好的大廈是各方面“和”的結果,這裡的和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分寸和尺度的把握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無過無不及是唯一的文化標準,這就是“和”的精妙所在。建高樓大廈如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亦是如此。

啓示之三:“和”而求新是鄉村內生髮展的文化動力之源。創新是一種文化的自覺,“和”是社會前進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人類創新的土壤和環境。創造力是在“和”的狀態中催生的內生動力,是一種“和諧”社會環境中孕育的文化品質,這種文化品質脫胎於“和”的社會母體,推動社會不斷實現新的“和合”,從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躍上新的高度。從這個視野來看,鄉村振興就是推動傳統農耕文明現代化轉型、爲建設中華民族文明新形態奠定基礎的工程。萊陽實踐證明,和而出新,和而創新。他們通過力量之“和”優化了黨建引領,通過產業集羣優勢之“和”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通過人與自然之“和”引發了環境之“和”,通過道德風尚之“和”帶來了文明鄉風之“和”,通過鄉村建設之“和”實現了村莊治理之“和”,通過生活之“合”推動共同富裕之“和”。

總而言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要協調處理好各種關係,創造最佳的社會運行狀態,才能到達最佳的發展模式,實現鄉村各方面的協調有效發展。農業是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產物,“和”是中華農業文明巨樹不斷舒枝展葉的文化根脈和深厚力量,“和”的當代農業意義就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共進的發展模式,這也就是高質量發展的實質要義。

(周其森,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