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丨城市流淌關愛,少數族裔不孤單
新華社香港1月12日電 題:城市流淌關愛,少數族裔不孤單 新華社記者劉英倫 香港作爲國際化大都市,除佔絕大多數的中國籍居民外,還有多元化的少數族裔。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少數族裔人士佔香港居民總數的8.4%。 得益於香港包容的社會氛圍和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少數族裔在各個領域取得發展。他們當中許多人積極回饋社會,成爲香港少數族裔支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讓香港這座繁華都市流淌着關愛的暖流。
區議員:少數族裔訴求的“擴音器”
18時,當上班族們陸續走出寫字樓時,利哲宏開始了他一天中的第二次通勤。這位巴基斯坦裔中學副校長每天都在孩子們放學後,驅車來到九龍城區土瓜灣的街邊辦公室,爲少數族裔人士排憂解難。在這裡,他的身份是九龍城區區議員。 土瓜灣是少數族裔聚居地之一,也是利哲宏從小長大的地方。現在身爲區議員,他與街坊更加熟絡。 利哲宏的助理說,現在不只是九龍城區,全香港各地的少數族裔人士都會來他們的辦公室諮詢,求助的事項不一而足——申請公屋、子女教育、尋求工作等。 “區議會中有少數族裔代表,我們的聲音會被聽到,被聽到是推動改變的第一步。”利哲宏說,區議員身份讓他可以直接向特區政府反饋少數族裔人士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建議,也可以便利地傳達政府發佈的信息。 利哲宏認爲,目前香港許多少數族裔人士面臨的難題是“兩個E”——即教育(Education)和就業(Employment)。 他說,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進度較爲緩慢,而薄弱的中文水平則限制了他們的就業空間。對此,憑藉在教育界20多年的工作經驗,利哲宏會爲前來諮詢的學生和家長“支招”,給出選學校、選專業甚至職業規劃的建議。他還會帶領實習生們給少數族裔家庭打電話詢問生活情況,並登記建立檔案,以便更好幫助他們。 近年來,香港社會對少數族裔羣體需求的關注度大幅提升,特區政府建立起以政府機構、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和少數族裔關愛隊爲支柱的支持體系。“作爲區議員,我將幫助少數族裔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利哲宏說。
關愛隊:家家戶戶的“暖寶寶”
中午1點半,住在深水埗的45歲尼泊爾裔家庭主婦阿妮塔·拉伊家裡迎來了兩名穿着藍背心的新朋友。他們是深水埗少數族裔關愛隊隊長阿赫桑·艾哈邁德和志願者薩伊克莎·古隆。一聽到親切的鄉音,拉伊立刻笑着與古隆拉起了家常。 “你的孩子們真厲害,不僅成績好,還是運動健將!”古隆看着滿屋子的跆拳道獎牌和優等生證書驚歎道。拉伊打開了話匣子,靦腆地笑着說,15歲的大女兒想當律師,12歲的二女兒愛打排球,9歲的小兒子跟在姐姐們後面學跆拳道。眼下,她最大的願望是能夠申請到附近的公屋,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艾哈邁德和古隆邊聽邊做記錄,並告訴拉伊他們會持續關注公屋的申請進度,還貼心地送上了一份禮包,是關愛隊員精心挑選的尼泊爾特色美食。 深水埗少數族裔關愛隊是香港首批8支少數族裔關愛隊之一,成立於2024年7月。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民政事務總署預計,每支隊伍每年可協助500戶少數族裔家庭。 艾哈邁德說,少數族裔關愛隊的優勢在於,隊員與服務對象語言文化背景相同,更容易溝通和獲得信任。比如,深水埗的這支關愛隊就有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裔的志願者,覆蓋了服務片區內主要的少數族裔。 在古隆看來,關愛隊是幫助少數族裔人士的最佳平臺。“在關愛隊當志願者後,我對少數族裔家庭的生活狀態有了更直觀的瞭解,這讓我能夠更好地幫到他們。”古隆說,與剛開始只能當翻譯不同,她現在已經學會向有困難的家庭提供針對性援助。 艾哈邁德說,關愛隊今後將拓展服務羣體的範圍。此外,他們還將加強對火災、颱風等突發事件的響應,也歡迎更多志願者加入關愛隊。
消防員:危急時刻的“定盤星”
7歲便隨家人從巴基斯坦移居香港的穆偉健從小就有個“英雄夢”。上小學時,他被香港影視劇中的消防員形象吸引,從此立志成爲一名消防員。2016年,他成功投考香港特區政府消防處,駐守尖沙咀消防局,服務區域覆蓋多個少數族裔聚居地。 “依我觀察,一些少數族裔人士本來就有語言障礙,在事故中受到驚嚇後更不敢開口求救,讓救援變得困難。”穆偉健說,危急時刻,迅速瞭解受困者的狀態是性命攸關的事。像他這樣的少數族裔消防員與受困者語言文化相通,因此肩負着至關重要的使命。 消防處助理消防區長金智恆介紹,目前消防處共有20名少數族裔人員,背景包括巴基斯坦、越南、菲律賓、尼泊爾、泰國和印度等。 爲了鼓勵少數族裔人士投考消防處職位並協助少數族裔青少年融入社會,消防處於2019年5月成立了“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團隊”,與學術團體和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職業講座、工作坊和體育比賽等活動。 穆偉健用業餘時間學中文、修學士課程,並在2023年通過考試成爲見習消防隊長。他多次走進學校向學生們宣講消防處崗位,還鼓勵3名巴基斯坦同鄉成功投考成爲消防員。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少數族裔人士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