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撈「綠鬣蜥捕捉費」!傳黑心業者偷養換現金 林業署喊重罰5萬

▲近期南部縣市綠鬣蜥氾濫成災,讓地方政府相當頭痛。(圖/屏東縣農業處提供)

記者楊惠琪/臺北報導

近期臺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綠鬣蜥氾濫成災,族羣數量估計高達20萬隻,不僅造成嚴重農損,體型巨大的綠鬣蜥也掀起民衆恐慌,農業部擬提高捕捉移除費用上限至800元,地方盛傳有不肖業者違法繁殖或重複申報請領費用。對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綠鬣蜥已被公告爲「有害入侵種」,人爲飼養全面列管中,不得買賣、繁殖及放養,否則最高可開罰5萬元罰鍰。

目前綠鬣蜥移除工作由縣市農業單位委外處理,因族羣數量龐大,捕捉趕不上繁殖速度,地方經費不斷追加,仍無法遏止族羣蔓延,委外捕捉費用,視體型大小,每隻從250元至500元,農業部爲加速移除力道,擬提高移除費用至500元到800元。近期地方盛傳有不肖業者爲了賞金,打算偷偷繁殖綠鬣蜥,或是將抓到的綠鬣蜥重複申報請領移除費。

林業署表示,農業部已於2020年9月公告綠鬣蜥爲有危害生態之虞的非我國原生物種,全面列管人爲飼養,不得買賣、繁殖及釋放,也要求地方政府追蹤飼養情形,倘違規繁殖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1條規定,處新臺幣1萬至5萬元罰鍰。

林業署署長林華慶指出,綠鬣蜥移除工作由縣市政府委託專業人員移除,並非人人都可以捕捉移除,且政府編列的是移除費用,並不是獎勵金,所以不會用收購獎勵方式,且繁殖綠鬣蜥亦須投入場地、時間與成本,繁殖綠鬣蜥換取移除工資應不符合成本效益。

林業署說明,臺灣南部的氣候與綠鬣蜥原產地相似,加上近年臺灣氣候暖化現象顯著,使綠鬣蜥在屏東建立野外族羣后,逐步往中部擴展;加上臺灣並無綠鬣蜥天敵生物或生態上的競爭者,導致族羣數量漸增。

林業署指出,自2019年迄今已移除逾21萬隻綠鬣蜥,根據監測數據,屏東縣部分區域族羣密度已有下降趨勢,惟部分地方政府對綠鬣蜥移除的步調與積極度不一,或過度限縮移除工具,導致無法更有效壓制綠鬣蜥族羣,林業署已提供「外來入侵種綠鬣蜥移除指引」供各縣市政府參考,可以增加使用高動能空氣槍、原住民自制獵槍、鎮暴槍(漆彈槍)等,由地方政府考量環境及民衆安全,經覈准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