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棉花日」 經濟部辦參訪棉紡企業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偕外交部及紡織產業公協會,與位於臺南的和明織品文化館及宏遠紡織生態工業園區合作,邀請7所大專院校紡織、服裝及設計科系師生,以及棉紡業者、產業公會等80餘人,經由參訪活動,深化青年學子對棉紡及化纖織品整合應用之認識,並體驗饒富趣味的棉布DIY綁染工藝。臺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也配合舉辦「循環紡織座談會」,讓青年學子對臺灣紡織業追求永續的理念有更深入之認知。本項「世界棉花日」參訪活動,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重,透過產業先進的經驗傳承分享,除讓青年學子認識棉紡產業外,也達到同步參與國際活動的目的。

2021年世界棉花日參訪活動,先到訪位於臺南七股區的「和明織品文化館」,參訪者藉由參觀導覽體會一塊棉布的生產製程,是紗線交錯編織的結果,經過汗水及時間的累積,才得以醞釀出美麗的布面圖案,並瞭解運用多彩、創意展現天然纖維(棉、麻等)與化學纖維結合應用布料的多種面貌。和明織品文化館以精緻且優質的紡織面料爲基礎,順應時代趨勢,開啓以文化與服務爲主的產業新紀元,給參訪者帶來不一樣的紡織品應用體驗;並透過導覽人員解說,讓參訪者發揮創意,使用Oeko-Tex 100認證的無毒染料,自行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棉質綁染商品,來感受棉花的魅力。

此外,在和明織品文化館辦理一場「循環紡織座談會」,由臺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分享與和明紡織、宏遠興業等企業共同推動之「布料銀行」的理念及成果,並說明以活化庫存布料,帶入循環經濟的共享共創模式,協助布料業者減少庫存,並滿足設計學羣學生與設計師少量多樣的需求,推動循環經濟及教育消費者,達成永續發展的企業社會責任。

活動也參訪位於臺南山上區的宏遠興業紡織生態工業園區,瞭解臺灣紡織業以創新、永續,及垂直整合的一貫廠優勢,善用棉纖維的特性,結合化學纖維,利用長短纖交織,以及染整後處理加工及機能性加工,提升棉織物之價值,並如何在疫情期間,快速把機能性布料研發能量轉換至防疫用布製造,開發出一系列的PPE防疫產品,如:布口罩、可多次清洗使用的防護衣等。

相關活動成果將公佈於「世界棉花日」專屬網站www.worldcottonday.com,讓世界各國瞭解臺灣棉紡與化纖整合應用之成功案例,以及臺灣紡織業透過共創合作與設計再生,建立回收利用的完整供應鏈,達到零浪費的循環經濟情況,亦盼藉此活動與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ICAC)各會員國進行交流,提升我國國際參與,以及促進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以反映棉花作爲全球商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