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腸道寄生蟲還存在 最常見的是蟯蟲 最恐怖的是廣東住血線蟲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部長暨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

腸道寄生蟲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普遍流行,是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常見的疾病。過去,我國的此一疾病盛行率不低,然而,隨着環境衛生水準的大幅提升,已有效阻斷部分腸道寄生蟲的傳播,但仍有尚未根除的寄生蟲存在。唯有做好個人清潔,以及養成不生食的習慣,才能阻斷傳播的途徑。

聽過「蛔蟲、鉤蟲、蟯蟲」嗎?在臺灣,年輕的一代或許覺得陌生,但對長輩而言,不僅不陌生,甚至還勾起童年時的回憶──爲了檢查有無蛔蟲,要把糞便裝在小小的圓盒內,帶到學校交給老師。

腸道寄生蟲感染兩大途徑

不論蛔蟲、蟯蟲或鉤蟲都是「腸道寄生蟲」,主要寄生在腸道內以吸收營養,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部長暨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一旦人體出現腸道寄生蟲感染,多半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腸道寄生感染人體之方式依其病原種類有所不同,大致上可區分爲兩種途徑:

.經口食入:如:蛔蟲、鞭蟲、肝吸蟲、絛蟲及痢疾阿米巴原蟲等。大多數的腸道寄生蟲是經由口部進入人體。

.經皮膚穿入:如: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等,經由污染泥土中的鉤蟲幼蟲穿入皮膚而感染。

紀鑫醫師補充,寄生在人體腸道的成蟲所產之蟲卵隨糞便排出後,直接污染或經施肥間接污染土壤及栽種的蔬菜瓜果或水源等。不良的飲食或衛生習慣,例如:生食、生飲、飯前便後不洗手等,均可使蟲卵經口食入而遭感染。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部分寄生蟲銷聲匿跡.蟯蟲依舊常見

過往,臺灣的衛生條件不佳,寄生蟲感染的情況相當常見,不過,隨着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大幅提升,加上醫療進步,以及農作物不再使用傳統水肥等因素,已有效阻斷了蛔蟲、鉤蟲或鞭蟲等腸道蠕蟲的傳播。

如今,在臺灣,寄生蟲感染的案例並不算多見,紀鑫醫師指出,「當前,臨牀上的寄生蟲感染案例,最常見的是蟯蟲,最恐怖的是廣東住血線蟲」。

蟯蟲最常見

全世界感染盛行率最高的寄生蟲,非蟯蟲莫屬。他指出,蟯蟲是一種小而白色的腸道寄生蟲,又名爲「針狀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大腸和直腸,以腸子裡的食物做爲營養。

「感染後,大多數人的症狀不明顯,不像蛔蟲感染的人會有吃很多,卻一副面黃肌瘦的狀況。蟯蟲感染不會肚子痛,偶爾食慾差,並不容易被診斷,最常出現的症狀是肛門搔癢,容易讓人晚上睡不好。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晚上睡覺翻來覆去,還會不斷伸手抓屁股,或是把屁股翹起來,建議就醫檢查」。若是遲遲未發現異狀,讓蟲子愈長愈多時,很有可能會塞住腸子。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廣東住血線蟲最恐怖

爲何說廣東住血線蟲最恐怖?因爲此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且可能危及生命。

紀鑫醫師表示,曾診治過一個孩子,送來醫院時,有發燒、頭痛、嘔吐等症狀,經檢查後,確診爲嗜伊紅性腦膜炎,「這是由廣東住血線蟲引起的腦膜炎,嚴重時,可能致死」。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污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菜葉被受感染蝸牛爬過,沾染到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

※原文刊載於2024年06月號《媽媽寶寶》448期。

※原文連結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30359

※延伸閱讀

2024最愛婦幼菁品大賞登場!週週抽「煙波飯店住宿券」,超過300項總價值40萬元豐富大獎,等你帶回家!

不敢抽羊水?NIPT是安全準確又快速的染色體疾病檢測技術,但是風險預測,而非確診

唐氏症篩檢方式好幾種,你選哪一種?臺大李建南主任提醒:貴的不一定正確

【更多內容都在202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