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城市健康環境得分最高
圖爲6月9日拍攝的甘肅張掖國家溼地公園景色。該溼地地處城市北郊,與市區緊密相連,是張掖重要的生態系統,被譽爲“城市之肺”。 成 林攝(人民視覺)
日前,《清華城市健康環境指數》在博鰲健康大會發布。這是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聯合科研團隊公開發布的第三份城市健康評估報告,也是全國首份基於多源大數據的城市健康環境評估報告。
課題組從植被綠化、環境質量、污染控制等角度,運用大數據和地理信息技術,對中國80個主要城市的健康環境展開綜合評估,重點分析了不同區域、不同規模、不同類型城市的總體健康狀態,梳理出各自的短板弱項和痛點難點,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健康環境指數總體水平較好,排名位於優秀和良好級別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秦嶺淮河線以南,呈現出南方城市環境總體較好的局面,並有由內陸向沿海地區城市環境越來越好的趨勢。同時,中心城市位於東部地區的健康環境整體水平較爲領先,一般地級市則差距不大。
在80個被評價城市中,三亞位列第1名,珠海、廣州、南京、深圳位列第2―5名,南寧、吉安、紹興、遵義、北京居於第6―10位。北京是排名前十的唯一北方城市。
“我們從城市的發達程度對健康環境得分做了分類分析,發現兩者呈正比關係。”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高級研究專員李棟介紹,越發達的城市對環境健康的投入越高,得分也就越高。但是從人口規模來看,小型城市的健康環境得分是最高的,“大家可能在生活中也有體會,一些小城市的宜居度、適宜度比較高,這套指標證明和量化了這種直觀感受。”
“整體而言,中部地區相較於東部和西部地區空氣質量明顯較差,需要兼顧地方發展和環境治理問題,南方城市要多關注噪音問題,北方城市要重點關注熱島效應問題。”李棟說,雖然西北地區自然條件不佔優勢,但是街道綠化率非常好。部分西北城市如寶雞、克拉瑪依與金昌等地對街道綠化建設十分重視,加大投入維護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
“希望各地持續改善產業和能源結構,加強城市綠色空間及通風廊道等建設。”李棟表示,建議在社區基層開展豐富多樣的健康宣傳、教育、科普和培訓,建設權威、豐富的城市環境信息資源平臺,滿足人民羣衆對環境健康問題日益提升的需求。